张某非法拘禁案的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浙江震远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家属的委托并征得其同意,指派我作为被告人张某的辩护人出庭参加诉讼,庭前我阅读了相关案卷,会见了被告人。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今天法庭调查的结果。
辩护人对被告人张某构成非法拘禁罪不持有异议。
现就本案部分事实和量刑提出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予以考虑。
一、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殴打、语言恐吓部分不属实。
1,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蔡某没有实施暴力殴打、语言恐吓。
根据被害人蔡某2015年11月12日的陈述:“有一个叫张某的管家叫我老实点,打了我几个巴掌,一群恐吓我……”根据被害人蔡某2015年11月13日第一陈述:“管家张某还有主任打我……”根据被害人蔡某2015年11月13日第二陈述:“就是第一天来的时候有一个主任打了我几个耳光,其他人没有打我,我的行动受到限制……”根据被告人张某2015年12月18日供述:“蔡某来的时候谁负责搜身以及动手殴打我没看见,我自己也没有参与殴打”。
可见,第一,认定被告人张某殴打被害人蔡某只有被害人蔡某的陈述,没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系孤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第二,关于被告人张某参与对其殴打这部分事实被害人蔡某前后陈述中不一致,前后矛盾。
因此,该部分陈述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综上,认定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殴打、语言恐吓的证据不充分。
2,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陈某均没有实施暴力殴打、语言恐吓。
根据被害人陈某陈述:“我交钱后,张某来当管家,他没有打我,但不让我出去,即使出去也要冯某同意……”根据被告人冯某的供述:“陈某10月29日交钱,……张某是10月30日,张某保管钥匙和手机,以及安排谁出去,都要经过主任赵某同意”根据被告人张某供述:“10月30日到桂花路这个传销点当管家,负责日常管理包括分配成员做家务、上课保管手机和钥匙,没有主任的允许谁都不能出去”。
可见,被告人张某没有殴打、恐吓被害人陈某,起诉书关于该部分事实指控没有证据予以证明。
二、被告人张某在共同犯罪系从犯且属于事中共犯
1、根据被告人张某、被告人冯某等被告人供述以及被害人蔡某、陈某和沈金龙的陈述可知:
被告人张某在事发前并未参与犯罪预谋,该案犯意发起诱因是他人通过与三被害人老乡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将被害人骗到富阳传销窝点处想使其加入传销组织。
可见,被害人被骗过来之前被告人没有参与,也不清楚。
2、被告人张某虽然是传销窝点的管家,但其在该传销组织内属于被领导阶层,其上领导包括主任、大主任、经理、总管等。
被告人本身不具有完全自主性和话语权,要听从他人的领导、指挥和安排。
但对其他成员以及被害人也只是负责生活上的管理。
可见其虽然名为管家,但和其他业务员基本处于同一地位,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离开
窝点都需要主任的同意。
况且其加入该组织时间较短,身份也是又被害人转化为传销成员。
3,被告人张某并不参与被害人缴纳会费的分层,基本没有工资,生活费由主任提供。
综上所述,在整个共同犯罪过程中,被告人张某是该既不是发起者,也不是组织者和指挥者。
其工作就是负责成员日常生活上管理包括分配成员做家务、上课、保管手机和钥匙。
其在共同犯罪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对其他成员也没有约束力。
在共同犯罪中与其他成员间联系并不紧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成员。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被告人张某参与,也并不影响该犯罪事实的发生和完成。
虽然本案中传销组织的主要领导成员(主任等)未归案,但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
不能因部分被告人未归案而不区分主从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31条规定:对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不同,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
三、被告人张某具有立功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五规定:关于“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认定犯罪分
子具有下列行为之一,使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属于《解释》第五条规定的“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3.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等人在桂花路67号501室被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查获,并带领杭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查获劳动路4号504室处窝点。
虽然被告人张某没有直接协助司法机关,但出于特殊情况且时间紧急,而且被告人张某人已经被控制,配合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是其义务。
事后,杭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移交富阳城东派出所。
可见,虽然被告人张某没有直接协助司法机关,但是却间接协助司法机关。
也应当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抓捕同案犯(还包括其他被告人)。
四、被告人张某具有酌定情节
1,被告人系坦白且自愿认罪,有悔过表现。
被告人张某归案后,在公安机关的第一次讯问时就基本如实交代该犯罪事实。
可以看出被告人悔过态度是诚恳的。
同时说明被告人确实已经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对所犯罪行并没有逃避,主动承担。
而且被告人自己对将要承担严重后果也体现一种赎罪的心态。
今天的庭审中,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
根据浙江省《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
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
2,被告人张某系初犯和偶犯。
被告人作为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本身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清醒认识,致使其误入歧途。
而且被告人参加该组织时也是被欺骗而加入,本身警惕性较低,且加入组织的时间较短,也是由受害者演变至今,被告人也是深受其害的。
被告人本身基本没有文化,缺少法律意识。
对传销没有定性的认识,因传销组织授课的内容具有蛊惑性、煽动性受传销组织“洗脑”中毒,是自己误入歧途,无意识走上犯罪道路。
3,尤其是被害人陈某陈述在被告人张某转到该窝点前,已经缴纳会费,转化成为成员。
可见,被告人张某对其管理也是对成员管理,与纯粹被害人还是有所区别的,希望贵院在量刑时有所考量。
根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进行处理。
希望被告人以此为戒,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盲从,学会自我反思。
希望法庭给被告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恳请法庭根据被告人具有的法定和酌定情节,并结合被告人的自身实际情况,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建议判处有期徒刑缓刑。
以上辩护意见,恳请法庭充分考虑,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