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突然,她的眼睛 一亮,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产的正 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那架价值数千美 元的钢琴,标价牌上竟然少了一个零!很显然, 制作标价牌的工作人员太粗心了。售货小姐不敢 卖,她请来了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 谢不卖。可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 都不为所动。最后,只好请来了总经理。总经理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而 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 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 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 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 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 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 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 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 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 赘 因 ,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 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果 。
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
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 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 确„„” •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2.揭示因果的语句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句, 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 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下面材 料:
重要对象,而其中的老鹰和羊,无行动无
语言,不是值得议论的对象,如果从老鹰 或羊的角度确定论点,就可能不切题了。
筛选最佳立意
通过比较,最佳立意的产 生一般: (1)往往出自材料中所叙述的 主要人物身上。 (2)能综合地看待现象。
最佳立意探讨
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
但留给人们的是晶亮的丝;一只
工蜂只能活六个月,但献给人们 的是香甜的蜜——而它们对人类
•
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 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 旨:看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 “瓷器”的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3.富含哲理的语句 4.反复出现的词句
审题立意方法二:分清对象
材料有时是一事多人,而且每个人都 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可 以从材料中的人物对象入手。
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乌鸦:“它也很可爱” 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②“东施效颦”未尝键词句
•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
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
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
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
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3)人生要找准位置。环境变了,要 能准确地自我定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 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尽, 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 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 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 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 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 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 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 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 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 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
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整体感知材料 的情感倾向,而不是断章取义。
1、从牧羊人的话来看,对乌鸦的否定是显而易 见的,讽刺乌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 2、从牧羊人的孩子 的话来看,他觉得乌鸦挺 可爱的。
有了对材料全面的把握,也就整体感知了材料, 然后再选取自己情感倾向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去 构思,抓准一个方向就能写出得心应手的好作文。
材料作文
安陆一中·20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 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 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 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 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 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 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 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抓关键词句:
根据材料中的“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 方” “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 强 (1)“坚持就是胜利” 地坚持着”等词句,可以有哪些的立意? (2)“坚持,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困难或
敌人)” 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 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
结合两个人的角度 “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 来立意: 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运粮食,储备 起来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 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 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 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 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完上面的寓言,你有哪些感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1.议论抒情的语句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
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
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
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
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
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
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
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用心发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
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
叫喊起来:“错了,最后一道题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
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 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 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 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 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 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 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 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 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 是你要用心发现。
的索求却极少。
选一选,哪个角度最好
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② 成就事业与埋头苦干、辛勤劳作。 ③ 给人甚多,索取甚少:赞大公无私的 奉献精神。
④ 幸福、甜蜜的生活源于艰苦奋斗。
⑤ 应树立高尚的情操。
⑥ 生命短暂,珍惜时间。
分析:吐丝的蚕、酿蜜的蜂,其 共同点是生命短暂,为人类献出自 己的一切,而索取却极少。③这个 角度最佳。①基本符合材料,只是 没涉及所求甚少这一方面。⑤范围 过宽。⑥只抓了其中的一个次要方 面。②④均出现审题失误。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 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 是“老鹰”。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 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牧羊人——乌鸦:“忘了自己叫什么” ①盲目模仿 ③一味好高骛远 ②缺乏自知之明
•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段 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 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劳累跌落下 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 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地, 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 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 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但 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成功需 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方法。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①蚂蚁的行为和结果。
从正面立意,颂扬蚂蚁的勤劳, 如:辛勤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 己的幸福;幸福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胜利,源于充分的准备等。其实, “蚂蚁忙着运粮食”一句也应该是思 维的触发点,蚂蚁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追求的只是填饱肚皮的生活,由此可 以逆向思维,拟出人生不能缺少精神 生活等立意来。
明确:从顾客角度考虑,立论有: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 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
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
他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后来
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
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 敢忘!”
“终身不敢忘”立意分析:
结果:小心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不再顾及新鞋 原因: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 立意:正面:1.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2.要防微杜渐,要警惕人生路上的泥水; 3.要洁身自好; 4.要善始善终; 5.一失足成千古恨 反面: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不能自暴自弃,要让自己从泥沼中走出来 更新颖的立意:1.大胆行路,不怕湿鞋 2.勇往直前,放开去做,才能有新的突 破 错误的立意:执着、坚持、恒心、新与旧、正确态度、
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没涉及“所求甚少”)
② 成就事业与埋头苦干、辛勤劳作。
③ 给人甚多,索取甚少:赞大公无私的
(审题失误)
奉献精神。
④ 幸福、甜蜜的生活源于艰苦奋斗。 ⑤ 应树立高尚的情操。 ⑥ 生命短暂,珍惜时间。
(最佳立意)
(审题失误) (范围过宽)
(只抓了一个次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