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两
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抑郁症、躁狂症患者5-HT受体 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2.NE假说:NE水平高则导致躁狂症,水平低则导致抑
郁症。 3.DA假说:抑郁症、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 发病。
(二)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 泌过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呈阳性。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抑郁症患者TSH显著降低, 对TRH反应性下降。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GH反应性低
(二)电抽搐治疗
1.电抽搐治疗的优缺点: (1)优点: 疗效肯定,起效快捷 安全性好 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2)缺点:疗效维持时间短,病情易复发 2.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 (1)重症躁狂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2)有强烈自杀观念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
3、电抽搐治疗
治疗的次数: 躁狂发作:8-12次 抑郁发作:6-10次,维持1次/周或月
(三)心理社会治疗
(1)帮助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促使患者活动起来, 原则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患者的 作业活动量和复杂性。 (2)促进愉快体验,让患者每天晚上将当天的活动内 容的愉快体验程度作出评价,如患者根据计划 表行动,其动机就会增加而促使成功自信心及 愉快感觉也将随之而增加。
六、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
1、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必备症状
(1)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终日喜 气洋洋、谈笑风生、精力充沛。 (2)患者以自我为中心,好表现,穿着鲜艳,好指挥 别人,胡乱花钱;患者的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极富感染力,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3)部分患者以易激惹的心境为主。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 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 的一类精神障碍。此病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 率高、自杀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
1896年,Kraepelin首 次将两组外表完全相反而 本质却相同的躁狂症和抑 郁症归为一种疾病,并将 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 神病”。
2、思维奔逸
(1)属于思维联想(思维形式)障碍
(2)表现为联想速度的明显加快,内容丰富多彩 体现为思维敏捷、记忆增强、随境转移、出现音联、意 联和韵联

浮想联翩
语言增多


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
一挥而就
3、意志活动增强(精神运动性兴奋):
(1)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爱热闹喜交往。 (2)被动注意增强:做事虎头蛇尾,爱管闲事,挑剔他 人,好打抱不平。 (3)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做事缺乏深思熟虑, 挥霍无度、狂购乱买、随意馈送他人等。
案 例 分 析
时常纠缠父母要求找对象,说“我需要男人的爱”,与
男友相处开始几天尚可,但几天后,无故大发脾气骂人, 说男朋友不会说话,不主动照顾她,将其骂走。患者于 2007年5月30日住院,进入病房后丝毫不当成是住院,说 是来疗养的。整天跑来跑去,热情的与医生、护士打招呼
,说话滑稽可笑,不时引起其他病友哈哈大笑。
(3)、“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
自责:过分夸大自已的过失与错误 自罪: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严重错误,应该受到惩 罚 自杀:患者常有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目的的观念或行为 • 抑郁症自杀率高,是正常20倍,约67%的患者有自杀观念, 10%-15%的患者有自杀行为,重度抑郁约1/6死于自杀。
• 性别:女性>男性。 • 周期发作特点:躁狂症以春末夏初发病,抑郁多见 秋冬季。
一、心境障碍的概述--流行病学调查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发育迟智 • 情感性精神障碍 • 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境障碍病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因素、神经生 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 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或性格特征起主导 作用,心理社会因素起促发作用,负性生活事 件起着“扳机”作用。
(二)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4.躯 体 症 状 群
失 眠 症
食 欲 紊 乱
性 欲 减 退
精 力 丧 失
体 重 下 降
头痛 心悸 口干 便秘
四、CCMD-3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 断 治 疗 与 预 防
躁狂发作
1.症状标准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活动增强
2.严重标准
严重损坏社 会功能或给 别人造成危 险或不良后 果。
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自觉“脑 子不转了”,“像生了锈的机器”。临床表现为主动性言 语减少,语速减慢,回答问题拖延很久,难以出口,思考
问题吃力,不能胜任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患者常自我评
价过低,自罪 自责出现罪恶妄想等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 不愿参加平时感兴趣的活动,社交回避、沉默寡 言,主观感觉精力不足。严重者基本生活不能自 理,处于抑郁性木僵状态。
一、心境障碍的概述--分类
• 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 者称为双相情感障碍 (曾称躁郁症)。 • 仅有躁狂或仅有抑郁发 作者称为单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或抑郁症)。 • 持续性心境障碍
一、心境障碍的概述--流行病学调查
• 中国1993年在7个地区抽样调查:总患病率0.083%; 在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序中位居第三。
4.生活起居有规律,饮水充足,便秘缓解或消失,睡眠恢复正常。
5.患者过多的活动量减少,机体消耗与营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
6.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
(二)抑郁症的护理目标
1.患者住院期间不伤害自己,恢复生活自理。 2.患者能用言语表达对于自我、过去和未来的正向观点,出院前 自我评价增强。 3.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满足和寻求精神支持。 4.患者能愿意并适当的与他人交往。 5.患者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体重未下降。
电抽搐治疗:
对重症躁狂发作、 抑郁性木僵、强烈 自杀观念、药物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 采用电抽搐治疗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人际 关系疗法、支持 性心理治疗等方 法

(一)药物治疗
1.锂盐----碳酸锂是治疗躁狂症的首选
用药原则:饭后口服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急性期血锂浓度:0.8-1.2mmol/L,维持期0.4-0.8mmol/L, 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应减量。 锂中毒先兆:头晕、乏力、口干、手指细小震颤、恶心 呕吐、腹泻等。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减药或停止锂盐 治疗。 锂中毒及其处理:嗜睡、粗大震颤、精神迟缓、心律失 常及意识模糊。一旦出现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 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排泄,或人工血液透析。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 准和严重程 度至少持续 1周
CCMD-3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
1.症状标准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给本人造成痛 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 和严重程度至 少持续2周
五、心境障碍的治疗
1
3
药物治疗:
躁狂发作首选锂盐; 抑郁发作时选用三 环类和四环类抗抑 郁药,或选择性5HE,NE再摄取抑制 剂
(一)躁狂症的护理诊断 1.对他人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2.思维过程改变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睡眠形态紊乱


5.有受外伤的危险
6.社交障碍

例 分 析
张某,女,35岁丧偶,性格刚强有主见,独自一人将儿子 抚养成人40多岁时患慢性肾炎和高血压,常年服药治疗。近 一年来情绪明显低落,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出去串门,觉得自 己能力很差,一无是处,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家务也懒得打 理,睡眠紊乱,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动作迟缓,做事常发 呆,犹豫不决,想什么事都觉得很困难。上个星期天见到了 小孙子,喜出望外,逗孙子玩了会,说话量明显增加,孙子 走后又回到了低落状态。最近时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反复 提到不想活了。家人很是担心,劝她来看看心理医生,在反 复多次劝说下,来进行咨询。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患者亲属患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 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56.7%,双卵双生子为12.9%。患心境障碍寄养子, 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为12%。
(二)神经生化改变
1.5-HT假说: 5-HT1A和5-HT
病前性格较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虚荣心强,固执任 性。1997年5月5日因与家人发生口角而生气,大发脾气, 摔碎东西。5月7日早晨出去锻炼身体,直到下午才回家, 表现异常兴奋,话多,滔滔不绝,说看上一饭店老板,要 嫁给他。喜欢逛街购物,乱花钱,买些不实用的东西,爱 打扮修饰,乱买时髦的衣服,打扮花哨一改以往;吸烟增 多,每天3~4盒,开始饮酒,自称要当武则天、杨贵妃, 又称爱上出租车司机“孙龙”,经常坐他的车,一天不见 就想他,睡眠差,每天2~3小时。
项目五:心境障碍患者 的护理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心境障碍的 护理措施(安全护理)
熟悉:心境障碍的护理诊断、治疗(药物治疗)
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类型和病情特点,制定相关 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一、心境障碍的概述--定义
(四)心理社会因素
Bowlby 认为亲子分离或存在分离的威胁,使儿童成年后
易患某些障碍。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在童年期因分离或
死亡造成的母爱剥夺,在成人期易患抑郁症。
(四)心理社会因素
三、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基本临床表现是“三高”症状: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强。可 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 (二)抑郁发作基本临床表现是“三低”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