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特性》声现象PPT课件下载【精选推荐下载】

《声音的特性》声现象PPT课件下载【精选推荐下载】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实验2:找一段橡皮筋,将其固定,把皮筋绷至合适的长度 (如图乙所示),改变拨动皮筋的幅度,分析皮筋发出的声 音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思考: 问题1:由实验1可知,敲鼓时用力的大小与塑料泡沫振动幅 度、鼓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敲鼓时用力越大,塑料泡沫振动幅度越大,鼓声也越大。
[解析]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记录的是声音 的音色。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课堂小结
声 音 的 特 性
音调
区别
响度
音色
定义
听频范围
决定因素
定义
决定因素 定义 决定因素
次声波 超声波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类型二 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例2 如图2-2-7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实
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会听到鼓声的响_度_______发生变化,
同时鼓面的_振_幅______也会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___振__幅_越__大_,__响_度__越_大_________。实验中,在鼓面上撒一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类型四 音色及其应用
例4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
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
“声纹”等,以便以后用这些独有的特征亲自取走物品,防止
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时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 三者都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答: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纸片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故音调发生变化 。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问题2:实验2中,当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时,哪一种情况 下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答:图(a)中橡皮筋张得紧,振动的频率较高,发出声音的 音调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学点2:响度
实验1:如图2-2-5甲所示,用不同的力敲鼓,当发出不同 的声音时观察鼓面上的塑料泡沫的振动情况。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应用示例
类型一 音调及其影响因
例1 (多选)如图2-2-6所示是“探究影响音 图2-2-6 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类型三 音调和响度的辨析
例3 下面对蜜蜂和老牛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 )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
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牛的叫声音调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2-2-8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解析]牛的叫声由声带振动发出,频率低但振幅大,频率决定音调, 振幅决定响度,所以音调低、响度大;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频率高但振幅小,所以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易错辨析] (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 也不一定高。在物理学中音调论“高、低”,响度谈“大、小”。 (2)日常生活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如有理 不在声“高”,此“高”指的是响度,女“高”音歌唱家,此“高” 指的是音调。 (3)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 物体振动的频率,取决于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振动物体 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发声音调越高。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导学设计
学点1:音调
实验1:如图2-2-4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 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当慢划时,可以听到纸片发 出“嚓嚓”声;当快划时,纸片发
出声音的声调就会变高。
图2-2-4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实验2:如图乙所示,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 发筋的振动情况。 思考: 问题1:实验1中,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些纸屑的目的是_将__鼓__面_的__振_动__放_大__,__使_实__验_现__象_更__明_显__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转_换__法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图2-2-7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方法指导]运用转换法探究发声体的振动 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 体来显示,即使发声体接触轻小物体,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为轻 小物体的运动,以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实验2:问题2:由实验2可知,固定皮筋长度的目的是什么? 皮筋发出的声音大小与皮筋振动幅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固定皮筋长度,使皮筋的发声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皮筋振 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学点3:音色
实验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眼同学的 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 又准。 实验2: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 请三位同学分别用小提琴、口琴和二 胡演奏同一首乐曲(如图2-2-7所 示),让其辨别乐器的种类。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解析]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振幅相同 。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钢尺 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钢尺伸 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方法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当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探究结果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每次只探究 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本实验中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控制变量法。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实验2:思考: 问题1:实验1中,蒙眼同学看不到同学也能凭声音辨出对方是 谁,这是为什么?
答:不同同学发声的音色不同,并且蒙眼同学熟悉他们的声音特征。
问题2: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是否相同?演奏同一首乐曲时, 产生的声音是否完全相同?
答: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产生的声音 不完全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