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第一讲
认知治疗——以贝克认知治疗为代表
从一开始贝克就非常注重实证的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研究结果的支
持。到 2000 年前后已经完成超过 300 个针对不同障碍的有对照组的 CBT 效果研究。
19
1 CBT 的起源
两股力量的融合: 在艾伯特· 班杜拉 ( AlbertBandura) 的社会认知理论 ( 自 我调适作用) 的促动下,行为和认知趋向于整合。英国
和推广,使其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流派和方法
21
3、广泛接受的认知行为治疗
2007 年,英国的健康协会发布通告,将在未来的 6 年中投入 3 亿英镑用于心理问题如焦虑障碍或抑郁症
的心理治疗,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得到实证支持的疗
法,尤其是 CBT 上。英国政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是因为经济方面的数据显示,在治疗常见精神疾病上,
defeating)的行为,认知既可以产生有益的行为,也可以 产生有害的行为。 练习:根据思维/信念判断行为
33
认知VS行为
一定得有人爱我,每个人都要赞赏我。 我必须把事情做得很完美。 犯错误不过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犯错误不是灾难性 的。 人们应该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
34
认知VS行为
我吸引人,并且值得交朋友。 我的生活应该悠闲自在 我没有什么能力。 我单靠自己没法应付,我必须找一个比我强的人来依靠。
5
佛教徒论道
过了会儿,他弟弟走出来了,非常气愤:哥,我被人家污 辱了,刚才那个无理的家伙,一见到我一声不响就伸出一 个指头,嘲笑我是独眼龙.我很克制地伸出两个指头,恭 喜他长着两只眼睛,没想到他继续挖苦我,伸出三个指头, 嘲笑我们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我受不了了,伸出一个拳
头,准备揍他,他跑掉了
6
心理学的解释
35
认知VS行为
如果我愿意努力工作,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如果我想要某种感觉,我就必须马上体会到。 每个人都已尽力,没有人该受到责备。
我有缺陷,我有问题。
36
(三)特点
1、实证证据最多 2、原理明了,容易掌握
3、操作性强,规范。由于贝克的贡献,认知疗法有接
近食谱一样的治疗步骤,所以他的推广性也比其他方 法强 4、短程,适应范围广 5、家庭作业的大量采用
37
(四)治疗原则
1、以发现并矫正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为基础 认知治疗很强调一个人认知模式的发生发展过程,治
疗过程也是一个帮助来访者觉察和改变自己认知模式
的过程。
自我分析:认知模式
38
(四)治疗原则
2、要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 咨询师除了需要通过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去建立 良好的治疗关系外,认知治疗还强调这种关系是一种 良好的治疗联盟关系。治疗联盟意味着是一个具有科 学性的关系,来访者和治疗师能够共同做一些探讨, 能够共同开展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比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具有更高的性价
比高。
22
4、认知行为治疗的当代发展
现在CBT的发展又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传统CBT治疗 中发现,CBT对人格类障碍的治疗效果不太好,同时
传统CBT也存在一些解决的不了的疑难杂症,于是针
对人格类障碍和一些疑难杂症,正念认知治疗、辩证 行为疗法、内观认知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出现,作 为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波技术。
心理治疗技能训练
心理治疗技能训练
佛教徒论道
2
佛教徒论道
佛教徙要经常辩论佛道 提升修行,只要辩赢了就
可以留下来吃饭睡觉,输
了要继续赶路.
3
佛教徒论道
有个佛教徒路过一个寺庙,这寺庙是两兄弟管的,哥哥长 得很帅,弟弟呢,一只眼睛没有的.这个人找到哥哥辩论, 哥哥说:你不要跟我辩,跟我弟弟辩吧.因为在哥哥的想象 中这个弟弟比较笨一些.这个人跟他弟弟辩了,辩了一会 出来说要走了.哥哥很惊讶:什么?我弟弟你都辩不过.
参考书目推荐:
作者Judith.S.Beck 美国 Beck认知治疗与研究中心
主任
费城大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系 的教授
12
参考书目推荐:
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
作者用了一个贯穿全书的案例
来完整呈现认知治疗过程
13
参考书目推荐: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 本书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治疗技术, 既包括认知治疗的传统技术,又 包括这一领域涌现的最新治疗技 术。针对每项技术,作者都提供 了清晰生动的案例对话、自助表 格以及对家庭作业的具体建议。
我失去了自己珍惜的某样东西。
31
世界不是个好地方,我毫无价值,未来没有希望。 我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人们认为我坏透了。 那个人坏透了。 我不如别人。
32
基本假设: 无论是思维还是信念,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2、认知影响行为——认知可以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
一致的事情,另一方面,认知也可以产生自我挫败(self
4
佛教徒论道
他说:你弟弟很厉害的.我一见你弟弟呢,我就觉得他很有智慧,于是 我们开始无声地辩论.我就伸出一个指头,我的意思是这是我们的 创史人:释迦牟尼,值得我们尊敬.过了一会看见你弟弟伸出两个指 头.他仿佛在告诉我:除了释迦牟尼还不够,还跟他在菩提树下七天 七夜感悟人生,悟出佛道有关.有道理.于是我又伸出三个指头,我的 意思是还必须要有我们这些门徒,没有我们这些门徙,佛教怎么光 扬天下呢?没想到你弟弟伸出一个拳头,他告诉我:人人都是平等的, 人人都有佛性,混然一体,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太厉害,我走了.
40
(四)治疗原则
4、目标导向,聚焦于问题。
认知治疗每一次的会谈都涉及到日程设置和目标确立,每一步都 是可操作的,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进程来评估来访者的进步,
甚至可以数量化进步。
认知治疗是问题聚焦的,比如社交问题咨询,认知治疗就要判断, 这个社交问题是受情绪认知影响还是欠缺社交能力,如果是前者
就要改变认知,改善情绪;如果是后者就要进行行为训练,训练
许多人正是因为对自己、他人或者世界有不 恰当的或者歪曲的想法,才会产生情绪上的 困扰和行为上的偏差。
7
佛教徒论道 ——佛教与心理治疗
人类内心都是有主观的潜在期望:“世上每件事情都能符合我们 的心意”——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执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佛陀启示苦恼悲伤的根源正是人类内心存在的无明——“世上每
42
(四)治疗原则
只有在下列三种情况的时候,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过 去。
A、来访者特别想和你讨论过去时,那么基于良好治疗联盟的要
求,就需要关注过去。
B、当治疗直接针对目前问题进行却没有产生有效的认知、情绪 和行为改变时,就需要关注过去,去考察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并 根深蒂固的。不然认知疗法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和强迫。 C、当治疗师判定分析过去有助于了解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时
23
认知行为疗法(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它不是 一个单一的治疗方法或者由某一个人创立的方法,而 是一组方法,而且还一直在发展的方法。里面做出贡 献的治疗师很多。他们各自的方法有差异但是也有共 同点。 各种方法中,贝克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认知行为治疗 是整个认知行为治疗学派中最知名和研究得最透彻的 一种治疗模型。
14
目录
临床心理学教授、北师大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北大的博士
博士后:中科院心理所和哈佛医学院(各 两年)
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
中国第一批创伤治疗师。
长期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医学院附属 Mclean医院的长期合作
15
Hale Waihona Puke 提纲CBT产生的历史背景 CBT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CBT的内涵 CBT的适用范围
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的整合而成,经过了半个世纪 3
个阶段的发展,但是也是近 20 多年来才成为非常有影 响力的主流的治疗流派。
18
1 CBT 的起源
两股力量的各自发展:
行为治疗——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沃尔普和艾森克
尝试了系统脱敏法与放松训练在临床上的效果; 但遗憾的是他们只 着重使用强化进行行为矫正,以及使用暴露方法消除恐惧反应。
20
2. CBT 的迅速发展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三方赔付已经 成为 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健康和医疗保险赔付的主要 方式,而第三方赔付是需要证据的。 CBT 的特点是循证的、数据化的、客观的,临床目标 具体化、短程化、操作化正好符合和满足了第三方赔
付的要求。因此,医疗管理的改革加速了CBT 的发展
的 Clark 和美国的 Barlow,是他们两人的研究组在对于惊恐障碍 的治疗中巧妙地将认知及行为整合在了一起。他们观察到,惊恐
障碍的患者都会有一系列典型的认知症状 ( 如对身体不适的灾难
性恐惧或害怕失去控制感) 及行为症状 ( 如逃跑或回避) ,将认知 技术 ( 如修正恐惧认知) 与呼吸训练、放松、暴露治疗等行为方法 整合在一起,其疗效已获大量研究的支持
24
三、贝克认知疗法简介
25
(一)阿伦· 贝克(Aaron T· Beck)
正是贝克,让认知疗法 走出艾里斯那种的草根
风格,登堂入室,进入
“心理科学”的圣殿。 同时也是由于贝克,让 这种疗法具有了食谱一 般的可操作性。
26
(二)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的内涵
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 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主要目的是解决情绪、认知和行为的障碍,提高和改
善其功能水平。 其基本原理有两点: ( 1)认知对情绪和行为有控制性的 影响力; ( 2) 行为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认知和情绪
27
认知: 思维(想法thoughts)和信念(beliefs)
1、思维/想法(thoughts) ① 是短暂的,常常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每天我们都有成 百上千的想法或思维。如果我们停止思考并加以回忆, 常常能够(但并非总是如此)知道刚才在想什么。 ② 往往是词、句子或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