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10章 醛和酮
Witting反应是在醛酮基碳所在处形成碳碳双键的一个重要方法,产物中 没有双键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反应条件温和,产率也较好,但产物双键 的构型较难控制。 Witting也因该工作而与Brown H C共享了1979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补充: 醛、酮与炔化钠的加成
R-CC-Na+ NaNH2 (-NH3) R-CCH +
C=O
NH3(液) 或乙醚
C C ONa CR H O 2
•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生成
• -羟基磺酸钠
白色
过量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 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3、与醇的加成
*1 反应情况介绍 ① 与醛反应 CH3CH=O + CH3CH2OH
(hydrazine)
C 6H 5 H C O + H2NNH O2 N NO2
(hydrazone)
C 6H 5 H C NNH O 2N NO2 + H 2O
2,4–二硝基苯肼
O O + H2NNHCNH2
2,4–二硝基苯腙
O NNHCNH2 + H2O
氨基脲
(semicarbazine)
缩氨基脲 (半卡巴腙)
甲醛
②与酮反应
半缩酮
CH3CH2 CH3CH2 C=O + CH3OH
H
+
CH3CH2 CH3CH2 C
OCH3 OH OCH3 OCH3
缩酮
CH3OH, H+ CH3CH2 CH3CH2 C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 缩酮、缩酮。
醛的正向平衡常数大, 酮的正向平衡常数小。
移动平衡的方法
A. 用油水分离器除去反应中的水,移动正向平衡。 B . 用形成五元和六元环状缩酮,产率较好。
(S)-2-甲基环戊酮与甲基锂加成后水解,由于甲基的位阻效应,试剂 从环上甲基的反面进攻所得的产物产率可达90%,这种立体选择性也 称为非对映选择。
有对映面的羰基化合物与非手性试剂加成生成外消旋体;与手性 试剂加成则生成两种非对映异构体,且产量不相等。
10.4.3 α-氢原子的活泼性 1、酮-烯醇互变异构
C C OH CR
炔醇
OH
CH3
(CH3)2C-C CR
H+
CH2=C-CCR
H2 / 催
CH3
CH2=C-CH=CHR
制备共轭二烯
10.4.2 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羰基与它直接相连的两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发生加成反应时,亲 核试剂可以从漾基平面的上方或下方进攻,在非手性环境下,这两个 方向进攻的反应活化能是一样的,亲核加成反应后得到的是外消旋体 的混合物。
O CH3CCH3
H+
O (CH3)2C=CH C CH=C(CH3)2
酮的自身缩合
O
2CH3CCH3
(CH3)2C=CH C CH3
~
Soxhlex 提取器 Ba(OH)2
O
O
O CH3CCH3
-H2O I2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十章 醛 酮
学习要求: 掌握羰基(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的结构差异及其在 加成上的不同。 熟练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理解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掌握醛与酮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氧化反应、歧化 反应等。 掌握醛酮的主要制法。
10.1 羰基的特征
易受亲核试剂进攻, 发生亲核加成
O (CH3)2CHCCH(CH3)2 + (CH3)2CHLi [(CH3)2CH]3C-OLi
H2 O
=
加成产物
80% 30% 0%
= =
加成产物 加成产物
[(CH3)2CH]3C-OH
6、与Witting试剂加成
Witting试剂(参见8.9.2)中存在着较强极性的π键,可以与醛、酮的羰 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烯烃,这种反应称为Witting反应。
醛酮的自身缩合
自身缩合-----分子间缩合和分子内缩合
CH3CH2CH2CHO + CH2CHO CH2CH3 OH
I2
-OH
CH3CH2CH2CHCHCHO
CH2CH3
CH3CH2CH2CH=CCHO
CH2CH3
O 2CH3CCH3
Ba(OH)2 -H2O I2
O (CH3)2C=CH C CH3
2 CH3CH2CHO
稀 OH
碱催化下的反应机理
-B: CH3CH=O 烯醇化
-CH CH=O
2
CH3CH=O
亲核加成
O-
O
H2 O
OH
酸碱反应
O
CH3CHCH2CH
-H2O
CH3CHCH2CH
CH3CH=CHCHO ( 巴豆醛)
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有:KOH, C2H5ONa, (t-BuO)3Al . 催化剂用量应在0. 5mol 以上。
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
10.4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
氢化还原
O C H
-活泼H的反应 (1)烯醇化 (2) -卤代(卤仿反应) (3)醇醛缩合反应
-
C+
δ
H(R)
醛的氧化
酸和亲电试剂进 攻富电子部位,碱 和亲核试剂进攻缺 电子部位,羰基易 发生亲核还是亲电 反应?
10.4.1 亲核加成反应 (1)反应机理:
(2)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
脂环酮的羰基在环内称为环酮,在环外作取代基;
例如:
O
O C-CH 2CH3 1 环己基 1 丙酮
O
COCH2CH2CH3
C-CH 3 1 苯基 1 乙酮 α 萘 1 丁酮
2 环己烯酮
10. 3 醛酮的物理性质 •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 12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 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 体。 • 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 中 级 醛 ( C8~C13 ) 则 有 果香。 •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 分子量相近的醇低。 (分子间无氢键)。
O
+
2ROH
H+
OR OR
CH3 CH3
HO C=O + HO
H+
CH3 CH3
O O
反应机理 碱 催 化
ROOOR
ROH OH C + OR H -H2O C + OR
ROH C
C=O
OH OR
-H+
C
C=O
H
+
+ C=OH H+ C H OR C + OR
酸 催 化
OH C OR
+ பைடு நூலகம்H2 OR -H+
烯醇式含量
1.5 10-4
O O
7.7 10-3
O O
2.0 10-2
O O
CH3CCH2COC2H5
CH3CCH2CCH3
CH3CCH2CCF3
7.3
76.5
最多
烯醇盐
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可负离子,氧碱性强,碳亲核性强。
O R C CH3
-
OH
O R C
LDA
CH2
} [
OH
动力学产物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O + H2N-Z C ONH2Z
+
酸催化
C=O + H
+
H+转移
HO H C-N-Z
C=OH
+
+ H2N-Z, -H
H
+
H2O
+
H
C----N-Z
C=N-Z + H2O + H+
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
5、醛酮与 Grinard 试剂的加成
强亲核试剂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醇:
O C CH2
O R C CH2
R
]
烯醇负离子
H+
碳负离子
烯醇负离子
O
热力学产物
R C CH3 + R C CH2
Br2
O R C CH2Br
(i-C3H7)2N-Li+ LDA
2、羟醛缩合
在稀碱的作用下,两分子有-H的醛或酮互相缩 合生成 -羟基醛、 -羟基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
δ+
CH3 CH3CH2CH-CH-CHO OH H2O CH3 CH3CH2CH=C-CHO
HO H CH3CH-NH
-H2O -H2O
CH3CH=NH
HO H 亲核加成 CH3CH=O + RNH2 CH3CH-NR
亚胺
CH3CH=NR
H OH -H2O 亲核加成 CH CH-NR CH3CH=O + R2NH 2 2
亚胺 西佛碱
CH2=CHNR2
烯胺
甲醛与氨作用
乌洛托品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羟胺(NH2OH),肼 (NH2NH2), 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等反应。其通式如下:
R R HS HS H
+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