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疹伴发热

皮疹伴发热


3. 关节症状:主要累及大关节,疼痛 明显,发热时发作或加剧,持续1 到数天后自行缓解。
4. 其他:心包炎、胸膜炎、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 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发热时血沉 增快,CRP阳性,但血培养阴性。
四 某些特殊皮肤病
1.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2. 红皮病
偶见的引起发热的药物
洋地黄,胰岛素,氯霉素,四环素等。
药物热的特点
典型的药物热出现在用药后第7~10天,若以前 接触过这次所用的药物,则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 即出现发热,个别病例可短至1小时或长达25天。 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任何热型均可出 现,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其他症状,一 般情况良好。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出现头痛,肌 肉关节酸痛,寒战等,部分病历伴有其他过敏症 状。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脑炎
风疹
病因:风疹病毒,传染期为自发病始至皮 损消退止。 临床表现: 1、儿童和青年多发,儿童多无前驱症状, 青年和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咽痛等; 2、皮损:粉红色斑疹、斑丘疹,部分 融合;
3、部位:面部→耳后、 颈部、躯干、四肢;
4、在发热前24小时 左右,可出现枕骨下及 颈后淋巴结肿大,可持 续一周; 5、病程:皮损持续时 间1~4天。
常见的易引起发热的药物
磺胺类,两性霉素B,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青霉胺,博来霉素,更生霉素,抗组胺药, 巴比妥类,天冬酰胺酶,甲基多巴,苯妥英 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水杨酸类,阿托 品,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吩噻嗪类,乙酰 唑胺,砷剂,缓泻剂等。
较常见的易引起发热的药物
碘制剂,头孢菌素类,异烟肼,对氨基水杨 酸钠,利福平,链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 素E,阿霉素,别嘌呤醇,硫唑嘌呤,西咪替 丁,可待因,肼苯哒嗪,呋喃妥因,丙基硫 氧嘧啶,链激酶,肝素,非那西丁,保泰松, 利眠宁,鲨肝醇,甲硝唑,左旋咪唑,炎痛 喜康等。
多形红斑
1. 前驱症状可有头痛、低热、乏力、关 节肌肉疼痛;
2. 重症型可伴有高热。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皮肌炎
3. 变应性亚败血症 4. 血管炎性疾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 皮病、荨麻疹性血管炎、结节性红 斑、嗜酸性蜂窝织炎等)
变应性亚败血症
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在 急性期起一定作用,变态反应在整个 病程中起作用。
由于蛋白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失衡,红皮 病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皮肤调节体温功 能也受到影响,不能保持恒定体温,可出现低 体温状态,引起寒战、发热与低体温交替出现。
五 恶性肿瘤
1. 淋巴瘤
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瘤
何杰金病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 瘤。 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皮肤剧痒 是本病的3大表现。 皮肤损害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特异性皮损为结节、斑块、溃疡, 常见于晚 期患者; 非特异性皮损较多见, 有红斑、苔 藓样变、麻疹样、结节性红斑、荨麻疹样及 鱼鳞病样损害等。
红皮病
病因:
• 银屑病;
• 药物过敏:磺胺、抗疟药、青霉素、苯巴比妥、 去痛片、汞剂、砷剂等;
• 恶性肿瘤:淋巴网状系统肿瘤,如蕈样肉芽肿、 Sezary综合征、白血病等;
• 皮炎湿疹类:泛发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 性皮炎等; • 其它:毛发红糠疹、泛发性扁平苔藓、落叶性 天庖疮等
临床表现:
全身90%以上皮肤发生弥漫性潮红、肿胀、 渗液和皮肤浸润、增厚、反复大量脱屑,急性 期可出现粘膜损害,毛发、指(趾)甲也可受 累。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认为是少
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类型或 其急性阶段或全身型。
临床表现:
1. 发热:驰张热,一般39-40度以上, 中毒症状轻,一般情况好。发热持续1- 2周后自行消退,间歇一周至数周后又重 复发热;
2. 皮疹:发热时常伴发皮疹,形态多变,可呈 斑疹、丘疹、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 样、多形红斑等,在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留有色素沉着。无热期也可以发疹。

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
软腭散在淤点、淤斑, 并可出现红斑、 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1. 脓疱疮
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3. 猩红热 4. 丹毒 5. 脓毒败血症疹
6. 皮肤结核
猩红热
病因: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于儿童,潜伏期2-5天;
临床表现:
1. 高热,咽痛,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易被擦 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 及散在瘀斑;
二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 药疹 2. 急性荨麻疹 3. 多形红斑
药物热
药物热是由于使用某种药物而直接或间 接引起的发热,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为临 床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
药物热的发生机制
1. 药物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污染了微生物, 内毒素或其他杂质所致。最常见的是输液 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2. 因药物的使用方法所致的药物热,如静脉 用药引起静脉炎而致发热,肌肉注射某些 药物引起无菌性脓肿亦可导致发热;
1. 发病后一天发疹; 2. 颈、躯干、四肢依次出现,皮疹48达 高峰; 3. 皮损为弥漫性的猩红色,严重者可有 出血性皮疹; 4. 病程7~8 d, 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开 始消退, 伴糠皮样脱屑,手足大片脱 屑.
并发症:
1. 化脓性并发症:扁桃体周围脓肿,颈 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
2. 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
3.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疾病后2-3周,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脓毒败血症疹
病因: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时,病原菌
侵入血流,生长繁殖,播散于
皮肤或其所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 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葡萄球菌性脓毒败血症性疹
1. 见于葡萄球菌败血症、内脏器官的葡萄 球菌感染及葡萄球菌性脓皮病患者; 2. 突然畏寒,发热,全身症状重; 3. 皮疹:主要为荨麻疹、瘀点、猩红热或 麻疹样发疹,有痒或灼热感,也可表现 为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水疱、结节 或迁移性皮下脓肿。
麻疹
病因:麻疹病毒 发病特点:冬春季,5岁以下儿童,6个月以 内婴儿不易感染
临床表现:
1. 前驱期一般4天,有高热、眼结膜充血、怕光、 分泌物增多、流涕、呕吐、腹泻;
2. Koplik斑:起病2-3天后,在第二臼 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 有红晕,发疹后第二天开始消退,是麻疹早期的 特征;
其中金葡菌败血症皮疹见于1/4-1/6的 病例,以瘀点多见,脓疱疹虽较少见,但 其出现有助于诊断。迁徙性损害是其特点, 半数病例出现,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其 次为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 下脓肿等。
链球菌性脓毒败血症性疹
1. 见于链球菌性败血症、腹膜炎、中耳 炎、猩红热等; 2. 多数开始为斑疹或丘疹,或猩红热样 皮疹,皮疹早期多有出血性变化,进 而发展成水疱,脓疱或坏死而形成溃 疡。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某些特殊皮肤病
五.恶性肿瘤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1. 水痘 2. 幼儿急疹 3. 麻疹 4. 风疹 5. 手足口病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 病毒性出血热
水痘
病因:V-Z病毒 临床表现: 1. 发热24小时内出疹,一般39度以下;
2. 顺序:躯干
头面部,四肢;
3. 皮疹特点:向心性分布; 红色斑疹 丘疹 水疱 干燥结痂;
3. 发疹顺序:耳后、发际、颜面 肢、躯干、下肢,2-5天出齐; 颈部、上
4. 玫瑰色斑丘疹,可融合,疹间皮肤正 常;
5. 5-7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留有 棕褐色色素沉着,细小糠麸状脱屑;
6. 病程2周。
本病特点是体温高、卡他症状重, 皮疹 密集可融合, 有Koplik斑; 麻疹抗体: 发疹后3-4天出现,2-4 周后达峰;
2 白色杨梅舌:病 初,舌乳头红肿 肥大,突出于白 色舌苔之中; 3 红色杨梅舌:3 -4天后,白色 舌苔脱落,舌呈 鲜红色,舌乳头 红肿突出
4 Pastia线: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皮 肤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可见深红色瘀点 状线条; 5 口周苍白圈:两颊及前额部充血潮红,口 鼻周围呈现特征性的口周围苍白;
病程约2周,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
时期皮疹
成人水痘: 较小儿症状重,前驱期长, 高热, 全身症状显著,皮疹数目较多,也更 痒
幼儿急疹
病因: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
发病特点:春秋季,2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表现:
1. 多无前驱症状,突发高热39-40度以上, 患儿除食欲不振外,精神状态无明显改 变; 2. 发热3-5天后,突然热退,24h内降至 正常; 3. 热退时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颈部、躯干 四肢,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4. 1-2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 5. 特点是热退疹出。

本病的特点是发热、伪膜性扁桃腺炎、
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手足口病
病因:柯萨奇A16(A5、A10、 A7等)及肠道病毒71;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夏秋季; 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 病程一周
临床表现:
1、疼痛性口腔炎:口腔的硬腭,颊部,齿 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 溃疡,周围绕以红晕; 2、手足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的水疱,数目 不多,一般发生在指趾的背面或侧缘;
3、膝前,臀部,甚至全身发生广泛性 丘疹或水疱。 4、症状:微痒; 5、病程:1周左右,愈后极少复发。
病毒性出血热
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 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
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 皮肤充血潮红, 眼结膜充血, 呈醉酒 貌, 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淤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