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总论讲述
2020/9/30
14
微寄教研室
从各省平均寄生虫感染率看,17个省(区)感染率 在50%以上,大多在南方或沿海地区,有6省(区)感 染率超过80%。海南(94.735%),广西(86.105%), 福建(85.300%),四川(82.002%),浙江 (81.123%),贵州(81.010%)。而感染率底于50%的 省(区)除上海外都在北方, 黑龙江(17.521%),内 蒙古(23.768%),吉林(30.636%)
11
微寄教研室
我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1994
1988-1992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开展了全国30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省)的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用 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并 按统一的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调查。
2020/9/30
12
微寄教研室
全国共查到56种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19种、吸虫16种、 线虫12种、绦虫8种、棘头虫1种,其中属国内人体感染首 次报告的有台湾棘带吸虫;属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告的 有藐小棘隙吸虫、狭睾棘口吸虫;属新种的有福建棘隙吸 虫。在56种以外,尚有猫后睾吸虫等6种虫虽属国内首次 发现,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发病率和病死率 均很高,对人民的危害极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是无法 估量的,它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且成为人 们及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 视。
2020/9/30
10
微寄教研室
197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热 带病特别规划署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热带病有:疟疾、 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及(麻风病)。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中西医结合学院 张学敏
本章节学习目的: 掌握寄生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类型。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 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掌握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的概念。 掌握病原学诊断 掌握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
原则。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
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复杂,需要中间宿主,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阶段,再经一定方式侵入 人体,如吸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
(二)寄生虫与宿主类别 1、寄生虫的类别 1)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等 2)兼性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3)体内寄生虫:蛔虫、肺吸虫、 4)体外寄生虫:蚊、蝇等 5)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脑损伤 眼损害 肺损害 肝损伤 胆道病
19
20
26
23
10
肠穿孔 肠梗阻 阑尾炎 腹泻 侵犯心脏
12
9
17 45
9
泌尿生殖 贫血 艾滋病死因
20
29
8(机会致病)
侏儒症 皮肤肌肉受损 诱发癌
7
37
3
一、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对重要器官的损害
皮 肤 肌 肉 受 损
致 畸 与 后 遗 症
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 寄生虫病遍及全世界,在人类传染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0/9/30
15
微寄教研室
调查的虫种中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即溶组织内阿 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和蛲虫。
根据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之高,地区分布之广及疾病 危害的严重程度,提出了在继续抓好血吸虫病、疟疾、 丝虫病和黑热病防治的前提下,目前我国优先防治的 病种是:棘球蚴病、猪带绦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 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钩虫病、蛔虫病、鞭 虫病和蛲虫病。
二、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一)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整个过程称生活史。
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在宿主 体内的移行过程和寄生部位等。
直接型(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因感染阶段污染土壤、食物、水等经口或皮肤侵入人体。 大部分线虫属于此型。
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 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 物学组成。
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 药理学 诊断学 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人体寄生虫学(桥梁课、应用课)
2020/9/30
13
微寄教研室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总感染率为62.632%,原虫感染 率10.315%,吸虫感染率0.573%, 绦虫感染率0.195%, 线虫 感染率59.022%。其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的 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31亿人 (5.23~5.39亿), 钩虫为1.94亿(1.87~2.01亿), 鞭虫为 2.12亿(2.05~2.20亿)。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 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感染2种或2种以上)比为56.67%与 43.33%。最多1人感染9种寄生虫。
2000年,又加上结核和登革热。统称十大热带病。 在我国,寄生虫病分布也很广。据解放初的调查,仅疟
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患者就有700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 后卫生部门将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疟疾、血吸 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和利什曼病(黑热病)列为我国的 五大寄生虫病,进行重点防治。
2020/9/30
2020/9/30
16
微寄教研室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1、寄生与寄生关系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 的一方称宿主。
2、寄生关系的演化
1)形态
2)生理功能
3)侵袭力
4)免疫逃避
5)基因变异
生物学 组胚学 解剖学 生理学 生化学 免疫学
寄生虫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贫困病
海南 9川 82.0
贵州 81.0
浙江 81.1
江西 79.5
湖南 76.7
广东 … 黑龙江
72.1
17.5%
全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 感染人数约 为7 亿多。
寄生虫感染的后果严重:导致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下降、 致畸、致残、致死、诱发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