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课程七年制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七年制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七年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0101课程负责人:章晓联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免疫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3学分,其中理论2学分,实验1学分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医学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和效应、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免疫学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具有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预防、护理、检验等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优秀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功能及免疫应答的类型2、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3、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前景内容: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内容一、免疫学概述(概念、功能)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三、免疫细胞四、免疫组织与器官五、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一、经验免疫时期二、科学免疫学时期(实验免疫学时期)三、现代免疫学时期重点讲授: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固有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二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基、TD-Ag、TI-Ag、佐剂、超抗原的概念及抗原的两大特性2、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熟悉抗原决定基的类型及抗原的分类4、了解佐剂、超抗原和丝裂原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内容:第一节抗原概述(概念、特性)第二节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第三节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第四节抗原的分类第五节超抗原和佐剂重点讲授:抗原(半抗原)的概念及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抗原决定基(T细胞及B细胞表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及机体)抗原的分类(TD-Ag、T1抗原、异嗜性抗原、超抗原)第三章免疫球蛋白(Ig)目的要求:1、掌握Ig、Ab、Id、mAb的概念2、掌握Ig的基本结构及Ig的功能3、熟悉五类Ig的特性4、了解Ig的异质性5、了解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及方法内容:第一节Ig概述(Ig、Ab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第二节Ig的结构第三节Ig的异质性第四节Ig的功能第五节各类Ig的特性及功能第六节人工制备抗体重点讲授:抗体、Ig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Ig的基本结构Ig的功能各类Ig的特性及功能第四章补体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2、掌握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4、熟悉补体的性质及三条途径的激活过程5、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内容:第一节概述(概念、组成、命名)第二节补体的激活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节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重点讲授:补体三条途径的激活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第五章细胞因子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命名2、掌握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3、熟悉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4、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5、了解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内容:第一节细胞因子概述(概念、共性)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第三节细胞因子受体第四节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重点讲授: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性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的要求:1、掌握MHC、HLA的基本概念2、掌握HLA抗原分子的结构及组织分布3、掌握MHC的生物学功能4、熟悉人类MHC(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遗传特性5、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第三节MHC的多态性第四节MHC临床与医学重点讲授:MHC、HLA的概念HLA复合体的结构(I类、II类位点)、遗传特征HLA分子的结构及组织分布MHC的生物学功能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目的要求: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及粘附分子的概念2、熟悉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CD分子3、熟悉粘附分子的分类及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粘附分子4、了解粘附分子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内容:第一节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及CD概念、常用的CD分子)第二节粘附分子(分类、功能)第三节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重点讲授: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关系常见的CD分子粘附分子的分类及功能第八章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目的要求:1、熟悉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2、熟悉Mφ、DC、NK、γδT细胞、B-1B细胞的特性及作用内容:第一节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第二节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细胞的主要作用重点讲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细胞(Mφ、DC、NK)的特点及功能第九章T淋巴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T细胞表面的主要分子及生物功能2、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内容:第一节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第二节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重点讲授:T细胞表面的主要分子及生物学作用CD4+ 辅助T细胞(Th1、Th2)、CD8+ T细胞的功能第十章B淋巴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B细胞表面的主要分子及生物学功能2、熟悉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内容:第一节B细胞表面的分子第二节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重点讲授:B细胞表面的主要分子第十一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T和B细胞的发育过程(阳性及阴性选择)2、了解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性及其表面标志内容:第一节造血干细胞的特性第二节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多能干细胞及淋巴细胞)重点讲授:造血干细胞的特点T、B细胞的发育过程第十二章抗原递呈细胞和抗原递呈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Mφ、DC、BC及靶细胞)2、掌握MHC I和MHC II类抗原递呈途径和过程内容:第一节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第二节抗原的处理与递呈重点讲授: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递呈过程第十三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2、掌握T细胞活化信号的要求3、掌握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发生过程4、了解T细胞活化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内容:第一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第二节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第三节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过程第四节转录因子活化及其基因表达第五节效应T细胞的作用重点讲授: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CD4+T细胞及CD8+ T细胞活化过程及介导的免疫效应第十四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基本过程2、掌握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及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3、掌握抗体应答的一般规律4、熟悉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5、熟悉粘膜免疫应答6、了解B细胞的分化成熟、增殖和分化特点内容: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第二节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第三节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第四节粘膜免疫应答重点讲授:B细胞对TD、TI抗原的应答过程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第十五章免疫调节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调节的概念及意义2、熟悉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独特性网络对免疫应答的调节3、了解信号转导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4、了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5、了解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内容:第一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第二节信号转导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第三节细胞和细胞克隆水平的免疫调节第四节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重点讲授:抗原、抗体和补体的成分调节细胞和细胞克隆水平的免疫调节第十六章免疫耐受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及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2、熟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因素3、了解建立耐受、打破耐受的主要方法及医学意义内容:第一节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第二节免疫耐受的机制第三节免疫耐受的临床医学重点讲授: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关系免疫耐受机制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因素第十七章超敏反应目的要求: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2、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疾病及主要机制3、了解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内容:第一节超敏反应概述(概念及分类)第二节I型超敏反应第三节II型超敏反应第四节III型超敏反应第五节IV型超敏反应重点讲授:超敏反应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临床常见的超敏反应及疾病第十八章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2、熟悉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3、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防治原则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第三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第四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重点讲授:自身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疾病的概念及关系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致病相关因素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共同特点及分类原则2、掌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的机制、免疫学异常及实验室检查原则3、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内容:第一节概述(概念、共同特点、分类)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第四节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重点讲授:概述、共同特点、分类原则艾滋病发生机制及免疫学特点第二十章肿瘤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免疫抗原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3、熟悉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机制4、了解肿瘤的免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内容:第一节肿瘤免疫概述第二节肿瘤抗原第三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第四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第五节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原则重点讲授:肿瘤特异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肿瘤免疫的逃逸机制第二十一间移植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免疫学机制2、熟悉移植抗原的种类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3、了解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基础(移植抗原、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机制)第三节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及效应机制第四节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第五节异种移植重点讲授: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机制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及效应机制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原理(此章内容可在实验课讲授)目的要求:1、掌握体液免疫(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原理、方法、定义、意义2、熟悉细胞免疫检测原理和方法3、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内容:第一节抗原抗体的体外检测第二节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第三节细胞因子的检测第四节细胞凋亡的检测重点讲授:抗原抗体的反应特点、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见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第二十三章免疫预防和治疗目的要求: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2、熟悉免疫治疗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常用的免疫预防及治疗剂内容:第一节免疫学预防(疫苗的基本要求、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佐剂、新疫苗及其发展)第二节免疫治疗(分子治疗、细胞治疗、生物应答调节剂及免疫抑制剂)重点讲授: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三、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医学免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慰峰主编, 2000年出版参考书:[1]医学免疫学(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 龚非力主编, 2003年出版[2]免疫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周光炎主译, 2002年出版[3]医学免疫学(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 孙汶生、王福庆主编, 2004年出版四、作业和考核方式课堂提问和笔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