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全国-教育学(一)总分:1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因而他主张()(2分)A:普及教育B:强迫教育C:民主教育D:自然教育2、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身残志更坚”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2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3、就教师职业素质而言,中小学教师所学习的西方教育思想属于()(2分)A:学科专业知识B:基础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D:职业道德素养4、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教育目的,因而教育目的具有()(2分)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5、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根本任务是()(2分)A:传授体育知识B:增强学生体质C:培养体育兴趣D:锻炼学生意志6、在东城中学,教师与学生互敬互爱,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学校文化属于()(2分)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师文化7、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间知情意行相互作用过程的教学本质观是()(2分)A:认识观B:发展观C:实践观D:交往观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和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2分)A:讨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参观法9、我国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2分)A:共青团B:少先队C:学生会D:学生集体10、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2分)A:深入共感B:过度泛化C:行为契约D:模仿学习11、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王老师非常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从不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
这说明王老师()(2分)A:恪守学术道德B:没有问题意识C:固守个人意见D:不断充实自己12、我国唐代官学设有“二馆六学”,规定不同官职人的子弟上不同的学校。
这体现了我国封建教育具有()(2分)A:阶级性B:等级性C:宗教性D:同一性13、在欧美国家中,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强调的初等教育三大主题是公共性、免费性和()(2分)A:发展性B:宗教性C:基磁性D:强制性14、在教育思想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2分)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赞可夫D:夸美纽斯15、在教学过程中,旨在调整教学而不在于评定学生的测验是()(2分)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二、文字题(共13题,共80分)16、名词解释:教育影响(3分)17、名词解释:教师聘任制度(3分)18、名词解释:教科书(3分)19、名词解释:学生申诉制度(3分)20、名词解释:德育(3分)2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5分)22、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分)2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5分)2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分)25、联系实际阐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0分)26、联系实际阐述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10分)27、联系实际阐述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0分)28、某小学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片段。
老师:雪化了会变成什么?学生:雪化了变成水。
老师点头表示肯定。
老师:雪化了还会变成什么?学生:?老师:雪化了天气变得一一学生:越来越暖和了。
老师:人们穿的衣服一一学生:越来越少了。
老师:小草一一学生:开始发芽了。
老师:小燕子一一学生:从南方飞回来了。
……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雪化了就变成了春天!老师:对了,雪化了变成水,也会变成春天。
问题:该老师采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阐述运用该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5分)1704-全国-教育学(一)总分:110.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考点】卢梭答案:D解析: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①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②教育不要从过去的惯例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
《爱弥儿》开篇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考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答案:C解析: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及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阻碍其整体水平的发展。
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身残志更坚”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的特点。
3、【考点】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答案:C解析: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教法知识。
教师应该不断学下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正确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掌握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就教师职业素质而言,中小学教师所学习的西方教育思想属于教育理论知识。
4、【考点】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答案:C解析: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这是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5、【考点】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中小学现行体育大纲,中小学体育要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将传授体育活动知识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精选那些符合中小学生年龄实际,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同时为儿童和青少年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做为体育的主要内容。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主要内涵有三: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格;要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能;要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6、【考点】什么是学校文化答案:A解析: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
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师生关系属于精神文化,故选择A。
7、【考点】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1)教学时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过程。
(2)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最早在国内提出了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
(3)交往说阐述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交往关系,并且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和论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不仅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现代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今天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不足之处是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不同活动当中,用来作为教学过程本质的概括,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所在。
8、【考点】讨论法答案:A解析: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要求:(1)选好讨论题目(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9、【考点】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答案:D解析: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10、【考点】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答案:A解析: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1)鼓励表达。
人们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
(2)深入共感。
在鼓励来访学生表达感受的同时,咨询者也要传达出自己在分担来访学生的感受。
共感的特点是咨询者觉得好像来访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一样。
(3)身体放松。
对情绪压力有比较直接的作用。
如呼吸调整法,肌肉深度放松法、冥想法等。
11、【考点】要恪守学术道德答案:A解析:要恪守学术道德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从事教育学研究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不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资或数据要准确可靠,不一稿多投,不在观点讨论中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人身攻击,不使用一些夸张性的语句来误导公众舆论,尊重研究对象的私权,对于可能的研究成果的不当使用应进行有效阻止,等等。
12、【考点】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答案:B解析: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
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二馆六学”,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官职不同的人的子弟分别上不同级别的学校。
13、【考点】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答案:D解析: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涉及通过法律确立的有关普及教育的各项重要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14、【考点】课程论与心理学答案:B解析:与心理学的结盟是课程论形成独立科学的主要条件。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
15、【考点】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答案:B解析: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二、文字题(共13题,共80分)16、【考点】教育影响答案: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客,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7、【考点】教师聘任制度答案: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8、【考点】审定和使用制度答案: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简称课本。
19、【考点】学生申诉制度答案: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
20、【考点】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答案:(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1、【考点】德育的定义答案: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2、【主考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副考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副考点2】创造美的能力答案:(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3、【考点】职业道德素养答案:(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4、【主考点】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副考点1】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副考点2】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答案:(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