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许慎为“指事”下的定义是()(1分)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以事爲名,取譬相成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1分)A: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B:吳起果去魏入楚。
C: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是()(1分)A: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B: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C:十年春,齊師伐我。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是()(1分) A:子爲父死亡所恨。
B: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爲池。
C: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D:夫雖無國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1分)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加工玉器)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督:责问)C: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乘:骑马)D: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惡:不足)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部分为联绵词的是()(1分)A: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B: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C: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羲。
D:婉貞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敵乃紛退。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1分)A: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B:南冥者,天池也。
C: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D:我醉,汝道苦我,何故?8、“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句中的宾语前置属于()(1分)A: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B:疑问代词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D:介词宾语前置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於”引进比较对象的是()(1分)A: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櫝中,是誰之過與?B: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
C: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於晚。
D:哀公問社於宰我。
10、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副词表示谦敬的是()(1分)A: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B: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C: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
D: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
11、“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從我者,其由與?”句中“與”的词性是()(1分) A:动词B:语气词C:连词D:介词1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是()(1分)A: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窺)。
B: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C: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無以縮酒。
D:有求則卑辭,無欲則嬌(驕)嫚。
13、下列句中含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分)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B: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
C: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
D: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1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字的是()(1分)A: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B:宜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C: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
D: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15、下列句中数词表示分数的是()(1分)A: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B:臣聞之: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6、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是()(1分)A:並一竝B:岳一嶽C:災一灾D:葬一塟17、“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这句话含有的特殊表达方式是()(1分)A:连类而及B:变文C:用典D:互文1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是()(1分)A:心矢鹿弛B:耳朱名息C:豆亦莫蝕D:齒及琢敖19、下列关于古注类別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是()(1分)A:《春秋经传集解》属传注类注释类型B:《毛诗故训传》属集解类注释类型C:章句类的古注只指明一章的主题意旨D: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一部义疏类的注释专书20、下列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1分)A:購: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B: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C:菜:古义:蔬菜今义:蔬菜及经过烹饪的肉、蛋、鱼等D: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1分)22、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1分)23、故曰教學相長也。
其此之謂乎?(1分)24、化而爲鳥,其名爲鹏。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1分)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1分)26、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1分)三、文字题(共13题,共36分)27、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篤:(1分)28、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1分)29、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1分)30、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慢:(1分)3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離:(1分)32、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而:(1分)33、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
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
爲:(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
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爾:(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蓋:(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以:(1分)37、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并据以归纳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省略的几种类型。
(6分) (1)居有頃,倚柱弹其劍。
(2)豎子不足與謀。
(3)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4)宜子骤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5)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6)赐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38、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会意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的区别。
(8分)丘向磊泪傘息果朙39、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文。
(12分)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於是群臣悚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强於天下四、综合题(共3题,共38分)4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并分析每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6分)(1)飢而欲食,寒而欲暖。
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2分)(2)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雲车十餘丈,瞰臨城中。
(2分)(3)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
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無知。
(2分)41、宓子賤治單父,弹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巫馬期亦治單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
巫馬期問其故于子賤,子賤曰:“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
任力者固勞,任人者固逸也。
”人曰:“宓子賤則君子矣!逸四支,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治。
巫馬期則不然:“弊性事情,勞煩教詔。
雖治,猶未至也。
”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而衆悦,語丘所以局之者。
”曰:“不齊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
”孔子曰:“善,小節也。
小人附矣,猶未足也。
”曰:“不齊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
”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學矣。
中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
”曰:“民有賢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
”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
昔者堯舜清微其身,務來賢人。
夫舉賢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
惜也,不齊之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其與堯舜繼矣。
”(注:宓子贱,名不齐。
)(20分)(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义。
(6分)治:固:語:來:舉:其:(2)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之”的词性和用法。
(3分)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
有賢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
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
(3)世人赞同宓子贱的治理方式,还是巫马期的治理方式?为什么?请用现代汉语陈述。
(5分)(4)孔子所说的“小節”“中節”“大節”分別指什么?(6分)42、把下段文章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胥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
”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
”太后日:“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日:“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而臣衰,竊愛憐之。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宫。
没死以聞。
”太后曰:“敬諾。
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對曰:“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12分)(1)太后盛氣而胥之。
(2分)(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2分)(3)日食飲得無衰乎(2分)(4)太后之色少解(2分)(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2分)(6)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2分)14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指事答案:A解析: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2、【考点】广度宽窄的差异答案:A解析:“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中“醒”的意思是“睡着后醒过来”。
现代汉语中,表示恢复神智的意思都可以叫做“醒”,“睡着后醒过来”是恢复神智的一种,所以意义相同。
3、【主考点】季氏将伐颛臾【副考点】大同与小康答案:C解析:A项“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中“相”,本义是看,这里是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助手。
B项“大道之行也”中的“道”,本意是道路,这里的意思是原则。
D项“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中“防”,本义是堤坝,这里的意思是堵塞。
故ABD项用的都不是本义。
只有C项“十年春,齊師伐我”中“伐”用的是本义“讨伐”。
故本题答案是C项。
4、【考点】色彩褒贬的差异答案:D解析:D项“谋臣”与“爪牙”并举,一文一武,同是国君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