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信息化的提升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ERP应用方面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ERP的应用给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我国在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清晰、实践形式不够丰富等,那么如何在ERP环境下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改革,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一、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概述
1.E RP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企业中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将资源优化共享,为企业领导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2.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
术应用到会计
实务中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子化,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3.ERP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
(1)AIS (即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企
业效益和效率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企业的资金状况,而会计和
财务管理是资金流的核心模块。
功能强大、集成性好的会计
信息系统就会在企业的资源管理计划的应用中发挥明显的作
用。
它可以提供处理所有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而其中财务
会计、管理会计、金库这三个子系统是这个方案中最重要的
三个部分。
(2)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传递复杂化。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子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同的是,它更关注企业整个业务活动数据。
现代环境要求会计系统必须走向开放,能提供的不仅仅是货币信息,还要提供非货币信息,同时信息不仅要可靠,还要重视相关性和及时性,实现数据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服务。
(3)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财务决策支持的功能加强。
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只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而不能支持决策全过程的缺点,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集成,为企业预测风险,制定不同环境下的风险解决方案。
二、ERP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ERF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在高校的教学应用方面引起一些好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具体业务方面,由于ERP软件是在企业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的环境下产生的,所以大大提高了会计业务同其他业务间的集成度,改善了以往企业会计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衔接方面的局限性,将会计业务和其他业务通过软件模块来
加以集成。
二是随着ERP软件的频繁应用,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也会越来越复杂,所以要求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就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应用有效的会计工具,提炼、分析有用的会计信息,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而且不太明确传统的会
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会计
核算操作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熟练地操作财务软件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软件实现了多功能、开放式的网络软件,企业的需要也不再是单一的业务,所以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课程的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会计信息处理的路径、规则等方面规划,围绕ERP系统的目标体系,制定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财务管理需求结构,这是非常关键和有必要的。
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选
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市场比较混乱,教材内容跟不上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的发展速度,没有及时地朝以网络为基础的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方面转变,而且大部分教材都呈现两极化的缺点,一类是偏理论化,缺少相配套的实务操作说明;另一类就是偏实务操作,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
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比较主
观,那么教学内容也必然不规范、不稳定、不合理。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手段相对落后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学、管理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内容多元化,实践性也非常强,如果还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仅仅依靠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也无法将传统的会计信息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吸收、消化。
而且如果高校只利用一种会计教学软件教学的话,那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对其他财务软件都不熟悉,在未来工作中就很难适应。
4.实践内容比较单一,系统性不够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会计电算化如果仅仅掌握普通的财务软件、只会一些基本数据的输入的话,那么会很难胜任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这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快上手的话,就必须要加强ERP环境下会计软件的学习和应用的系统化,使学生感受ERP给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便捷。
5.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将会计学、管理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它覆盖的知识面较广,而且实践性也比较强,所以要求教学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术。
但是目前高校教师中,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教,自身没有在相应岗位工作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基本是理论脱离实践,而且部分教师本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也比较缺乏,在
软件和数据库的管理维护等方面也比较生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方面不太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基本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理论来教学,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很差,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6. 教学评价考核标准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对学生仅仅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成绩的话,会很缺乏科学性,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在评价考核的方案、内容、标准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改革。
四、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改革
1.制定适应ERP寸代要求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管理软件包括会计信息软件的发展。
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但是他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会使用软件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人,更多的是会利用相关软件来对整个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财务的分析、预测、控制和支持决策的人才。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寸,必须要结合实践,所以目标应该为通过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实践中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处理整个业务等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对教学内容的改进
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中纳入ERP的内容才能适应企业对会计信息人才的需要,所以教材必须要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第一部分为会计电算化的概述,包括介绍会计电算化、
会计软件以及ERP的产生和发展等;第二部分可以是ERP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的讲解,这部分可以重点讲解,使学生必须掌握;第三部分可以是ERP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学习。
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会计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统一编写教材,保证教材的同一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学习。
3.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学习也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财务软件的操作进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吸收知识;再如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一些仿真企业中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模拟实际企业经营,让学生在经营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观点手段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更加接近实际企业,在未来的岗位中增加自信。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针对目前能够适应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资源比较匮乏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改善。
第一,可以从外部引进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中。
第二,组织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事业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
践,提高综合应用水平,改变目前没有ERP系统来组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同时也能减少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或软件公司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和老师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以提供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应用要想跟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应用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