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心灵的对话

与心灵的对话

与心灵的对话
——读《灵魂的温度》有感
寒微丁香
有这样一本书,让人一读就是十多个小时。

有这样一本书,使人看了还想看,感动的泪且流了又流。

它,就是《灵魂的温度》。

合上书,心潮澎湃,却是久久无言,除了灵魂被深深的感动跟温暖。

闭上眼,却是默默无语,除了心灵被深深的震撼跟折服。

但,不知是何种情结的怂恿,我还是忍耐不住把心里的话写下去、写下去。

情感的思绪一如七月的雨:迷蒙、倾泻、直至滂沱。

在这静谧的夜,我不想去计较:那个学习优秀,对未来充满信念和憧憬,面对大学的门却被贫困斩断腰的有志青年(黄小涛的哥哥)。

因为,对于他的故事,如果去计较,我们的心灵实在受不起“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在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片苍白跟无力。

我也不想去问:那个一样面对梦寐以求的大学,却被贫困逼上打工路的优秀女孩(黄小涛的姐姐),过的好不好?我只是在猜测和祝福:于贵州,于岁月跟生命的缝隙处,那个夏夜,那个曾被从斑驳泥墙上泻下的雨水淋湿童年睡梦的男孩(黄小涛)现在上大学了吧!“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个工程的发起人弥补了他失去母爱的残缺部分吧。

黄小涛,正怀着感恩的心去书写“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不应做家庭的奴隶”的大气人生。

在《灵魂的温度》中,有这么一个人。

当敌人的子弹扑向他时,他挺起胸膛选择一个人去挡。

又以猛师般的方式把生的希望
推给他的战友。

直至,自己遍体鳞伤,最后,厄远将他推向终身残疾的底渊。

他告诉自己:“我还活着,我要看看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出模样来,能不能活的有价值有意义。

”这是怎样一种有担当的文字,陈志坤,你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哦,我只知道,当你固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变的坍塌跟碎裂时,你用血丝与意志,用钢铁般的力量与坚韧力把它重新缝合了起来。

我只知道,捧读你的故事,除了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就剩下得全部是潸然泪下。

因为你,把顶天立地的男儿本色箴的铿锵一地。

书里第六章中的那个苗族姑娘,那个善良的姬妹。

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跟热忱,那种对放飞生命、走出大山的渴盼。

在父母及乡亲们零零碎碎的筹备和相送中,她终于起飞了。

而后,她又休学提前回家乡参加支教工作,谁知道,她飞回的理由,只为不经意看到的那双渴求上学的眼睛,在支教过程中,她曾为小朋友们为差点辍学的李金英捐款的事,边流泪边激动的说:“你们替我做了我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我真心的谢谢你们。

”轻轻的一句,即也深深撞疼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曾几何时,这只雷山的金凤凰,那种轻盈的神韵,那种渴望远方的靠近。

曾将自己于贫困的废墟中一度涅槃,多少次的煎熬,终于换的飞翔。

梦想在远方漂泊的时候,她是那么地无足轻重,看到家乡那些孩子无助的双眼,她又情不自禁的几乎是以身相许。

当别人告诉她,在这个贫困的地方,你干长了,你会非常失望,长时间陷在压抑和自闭的情绪里,不能自拔,你会对自己工
作有没有意义产生怀疑。

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白费,因为你无法改变贫困。

的确,她曾迷茫过、忧伤过、难过过,但她从未绝望过。

任丽萍就是任丽萍。

这个苗岭的女孩不相信眼泪。

此刻,我感觉好悲哀,又感觉好幸福,那个从雷山走出来的任丽萍三姐妹的求学故事与我们三姐妹的故事是那么的同,包括那些为求学而流过的血和泪。

所有过的苦和痛。

对于没有好的经济来源的我的父母。

硬是用他们躬耕的身躯为我们三姐妹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我和我姐读大学我的小妹明年即高中毕业)这么多年,好想对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人们说声:谢谢。

只是我一直都没勇气像那个苗岭女孩那样提前休学去支教。

不过,毕业后,我会重返故里的,不管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去为我的家乡做点什么,我想都是我乐于去做的。

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喔,故乡的月亮,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深深的忧伤,穿透我的胸膛。

最是这深情的吟唱,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最好诠释吧。

感谢“春晖行动”感谢《灵魂的温度》在母爱在晚霞中远逝的文章中,我发现。

原来,有种爱,是我们今生永远也载不动的沉。

“流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懂得了,每个人千里万里,千辛万苦地走到今天,其实,他都是从故乡出发的。

而“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故土得已瘿,达不离道,故土不望生瘿。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
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升华了的崇高哲理哦,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与追求。

夜真的很深,但思绪仍无眠。

忆想起书中故事,不知为何,我心里竟感觉暖暖的。

哦,只因,灵魂有了温度,心便不再寒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