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修业年限:三年
学历:专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沟通协作能力、较高英语口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从事飞机机电维修、航空器维修以及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祖国、服务社会,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2、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社会适应性强。
3、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较强
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一定的文化内涵、艺术欣赏水平,拥有现代服务意识。
(二)知识目标
1、具有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法律知识;
2、掌握必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
3、系统掌握飞机的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结构与性能和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4、系统掌握飞机机翼、尾翼及各舵面的空气动力学特点;
5、初步掌握飞机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6、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知识基础。
(三)能力目标
1、具备机械加工、钳工、钣金、铆接及航空复合材料成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2、正确掌握有关工具与量具的功能和使用,能够操作常规飞机保修设备和现代化电脑检测诊断设备;
3、能够正确进行飞机维护作业;
4、具备认识和掌握其它航空新技术的能力;
5、具备考取民用航空基础执照的基本能力。
三、职业岗位
职业领域、工作岗位一览表
四、毕业要求
(一)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 159学分
(三)素质要求
达到人才培养规格所要求的的素质,受过纪律处分且未解除的视为素质不合格。
五、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以服务区域发展和服务学生发展为原则,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汽车维修企业人力和设备资源,在汽车维修企业销售和维修的淡季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在汽车维修企维修旺季组织学生开展跟岗实习,使人才培养得到企业的全力配合,实现工学交替的“双元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学习和职业素质熏陶,通过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培养,让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企业岗位能力递进式交替学习和工作。
使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一技之长,成为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
六、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理念及思路
围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行业调研,掌握最新职业能力要求及发展变化;其次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而通过分析核心职业能力设置核心课程。
本专业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典型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的思路构建适应行业发展和满足企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能力-课程设置对应一览表
(二)课程结构设置
本专业将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拓展平台三个组成,各个学习领域与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的对应关系见下图:
七、教学进程表
(一)教学运行表
教学周数安排一览表
(二)学期教学安排进程表
八、实践教学表
学时学分分配表
十、主要课程说明
专业核心课程并简介
十一、保障条件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一览表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含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的基本情况一览表
2.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表14 主要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图书馆馆藏图书应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专业相关书籍种类丰富;校园网信息畅通;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师生互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 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端的技术专业,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基本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与革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创新,并通过组织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重视课程开发
核心课程需结合专业的特点,应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考。
教师要与实际工作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做到学习情景设计的载体(项目、任务、模块、案例等)来源与企业,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创新,熟练各项职业技能。
3.教学组织建议
多采用项目小组学习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特点,开发和设置有针对性的校内实训项目,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不断获取成功体验,实现快乐学习。
4.教学手段多样化
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采用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案例分析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人才。
5.强化实习指导
教师顶岗实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想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校外顶岗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学生对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服务行业的认识度和忠诚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除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分的传统考核方式外,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平时成绩和实际操作项目两部分评定最终成绩。
其中,参加学习(出勤)、理论知识和平时成绩有教师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得出学习成绩分值,该部分成绩占50%以下,实际操作项目占50%以上。
(六)教学管理
1. 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系部对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测评、量化考核。
专业层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加强说课、评课等活动。
2. 提供宝贵的职场体验机会
根据市场的季节性特点,每学期在不影响班级整体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可分批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航空器企业、机场等部门进行实习。
3. 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寻求校企双赢,逐步实现实习
岗位集中化、管理常态化。
(七)、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自学考试等方式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其他专业面向无人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制定人:航空运行专业教学组
审核人:系主任何守亮
教务处长袁昌曲
制定时间: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