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试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四 数据、图表、图象信息的归纳结论和运用(复习必备)

【精品试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四 数据、图表、图象信息的归纳结论和运用(复习必备)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整理制作)专题四数据、图表、图象信息的归纳结论和运用反应原理简述题(一)高考试卷中的体现:纵观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每年都有试题中常以图表方式呈现相关实验结果及化学信息,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对相关化学现象、事实作出合理解释,在推理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题的新颖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的创新得以体现,这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

主要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图文转化能力是学生适应高考的必备能力。

图示形式主要有坐标图、表格图、流程图、模型图等。

(二)此类题的解题思路:解答图表题需要“两会”:(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2)会析数:分析数据,弄清各数据的含义及变化规律,分析图像中的隐含信息,将数据和图像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三)此类题的解题策略:1、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

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

解答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明标”,“二析点”,“三识线”。

2、表格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表格题是把经过整理的概念,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规律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条理、有系统地编排在一定的表格里,以便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

表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记录表的形式,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

特点为:围绕所探究的主题,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分析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或是对研究性课题的实验目的,仪器,现象、假设、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填写实验报告;或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等。

另一种是比较或归纳概括表,它是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你所需要了解的特性对事物进行比较,或对同一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特点是在表格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坐标目的内容是要比较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化学量,纵坐标目的内容是作比较所依据的特性。

相应的格子里则填每一件事物关于各个特性的信息。

表格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点,了解图表的内容及答题方式,然后根据所示信息点,利用问句中的关键词语,在头脑中搜索相应的信息,提取问题的答案。

巩固练习1.“碘钟”实验中,3I- + S2O82- = I3- + 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c (S2O82-)/mol·L-0.040 0.040 0.080 0.020 0.040t /s 88.0 44.0 22.0 44.0 t1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A、<22.0sB、22.0~44.0sC、>44.0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 < 0。

Ⅱ.原料气的加工过程中常常混有一定量CO2,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CO2对该反应的影响,以CO2、CO和H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各组分含量不同时,反应生成甲醇和副产物甲烷的碳转化率是不相同的。

实验数据见下表:CO2%-CO%-H2%(体积分数)0–30–70 2–28–70 4–26–70 8–22–70 20–10–70 反应温度/℃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碳转化率(%)CH3OH 4.9 8.8 11.0 36.5 50.7 68.3 19.0 33.1 56.5 17.7 33.4 54.4 8.0 12.0 22.6 CH4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8 2.8 2.8(1)由上表数据可得出多个结论。

结论一: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碳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结论二,有科学家又用以下五组不同组成的原料气再次进行实验。

组别体积分数(%)CO CO2H2N2第1组19.7 0.0 59.1 21.2 第2组20.7 0.3 62.1 16.9 第3组16.9 1.3 50.7 31.1 第4组19.8 5.5 59.4 15.3 第5组20.3 10.9 60.9 7.9进行该验证实验时,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如下表。

①若把HCO3-、H2PO4-、HPO42-都看作是酸,则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3PO4溶液的碱性比Na2CO3溶液_______(强/ 弱)。

4.已知H2CO3和H2SO3的电离常数如下表,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1)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烯类化合物相对速率(CH3)2C=CHCH3 10.4CH3CH=CH2 2.03CH2=CH2 1.00CH2=CHBr 0.04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

(2)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CH3)2C=C(CH3)2B、CH3CH=CH CH3C、CH2=CH2D、CH2=CHCl6.己知羰基化合物与饱和NaHSO3溶液可以发生以下反应:(1)羰基化合物和饱和NaHSO3的反应速率如下:羰基化合物CH3CHO CH3COCH3C2H5COCH3CH3CH2CH2COCH3产率(1小时内) 88.7 56.2 36.4 23.4羰基化合物(CH3)2CHCOCH3(CH3)3CCOCH3C2H5COC2H5C6H5COCH3产率(1小时内) 12.3 5.6 2 1可见,取代基对羰基化合物和NaHSO3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①,酸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常数KCH3COOH CH3COOH CH3COO—+H+ 1.76×10-5H2CO3H2CO3H++HCO3—HCO3—H++CO32—K1=4.31×10-7K2=5.61×10-11H3PO4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K1=7.1×10-3K2=6.3×10-8K3=4.2×10-13物质电离常数(25℃)H2CO3K1=4.4X10-7 K2=4.7X10-11H2SO3K1=1.23X10-2 K2=5.6X10-84644 42 40 反应时间t/minCO浓度/(mol/L)② , ③ 。

(2)利用以上可逆反应可以分离醛和酮的混合物,请写出能使醛与NaHSO 3生成的沉淀重新溶解的试剂的化学式 (写出2种,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7.碳氧化物的转化有重大用途,回答关于CO 和CO 2的问题。

己知:① C (s) + H 2O(g)CO (g) +H 2 (g)对于化学平衡①,在不同温度下,CO 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得出如下规律:随着温度升高,①;② 。

8.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NH 4)2Ce(NO 3)6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右图。

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① (NH 4)2Ce(NO 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二甲醚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能变废为宝,且可替代汽油作为新型清洁燃料。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可选择性生成二甲醚或一氧化碳:①CO 2 (g)+3H 2(g)=CH 3OH(l)+H 2O(l) △H =-55.7 kJ/mol②2CH 3OH(l) = CH 3OCH 3(g)+H 2O (l) △H =-23.4 kJ/mol ③CO 2 (g)+3H 2(g) =CO (g) + H 2O (l) △H >0合成二甲醚往往选用硅铝混合物作催化剂,硅铝比例不同,生成二甲醚或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

下图是硅铝比与产物选择性图:A·二甲醚物质的280o C·B根据以上两条曲线,写出其中一条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分别充入同量的NO x 及C 3H 6,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以下反应:18NO(g)+2C 3H 6(g)9N 2(g)+6CO 2(g)+6H 2O(g); 18NO 2(g)+4C 3H 6(g)9N 2(g)+12CO 2(g)+12H 2O(g); 并分别在t 秒时测定其中NO X 的转化率,绘得图像如下图所示: ①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结论一:相同温度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