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 经络总论.ppt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 经络总论.ppt
手三阳经
侧 腋下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三、十二经脉分布循行规律
3、表里络属关系
手三阴经所属之脏从前到后:肺、心包、 心。
足三阴经所属之脏从前到后:脾、肝、肾。
阳经所属之腑与内侧相对位置阴经所属之 脏相表里。
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肺与大肠 心包与三焦 心与小肠
脾与胃
肝与胆
三、十二经脉分布循行规律
1、走向、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交手三阴经
规律
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 不同名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接。
头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以上,冲脉、任脉、督脉同起于胞中,出会 阴后分出三条不同的路线,故称“一源三歧”。
4、带脉:起于十四椎下,环绕腰腹,状如 束带。
5、阴维: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经过胸部,上至于咽喉与任脉相汇合。
6、阳维:起于足跗外侧,沿着腿膝的外 侧上行。经胁肋,过肩,经前额与督脉汇于项 后。
7、阴蹻:起于足跟内侧,伴足少阴肾经 上行。
经络总论
学习目标
准确说出经络的组成; 利用模型描述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 了解经络的作用。
笫一节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 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有“路径”之意,是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之意,是细小的分支。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
经脉
络脉 连属 部分
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食指端
鼻孔旁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趾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胸中
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Nhomakorabea肺中
《灵枢.营卫生会篇》:“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手 足三阳经
腹
足三阴经
足
《灵枢.逆顺肥瘦篇》: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分布规律 四肢部
部位
上肢 下肢
前线
中线 后线 前线 中线 后线
经脉分布
内侧面(阴经) 外侧面(阳经)
手太阴经
手阳明经
手厥阴经 手少阴经 足太阴经Δ 足厥阴经Δ 足少阴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Δ注: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在前,足太阴经在中;内踝上八寸以 上,足太阴经在前,足厥阴经在中。
头面部
前面
部位 面额部
面颊部
侧面 后面
耳颞部
头顶 枕项部
经脉分布 手足阳明经 手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躯干部
部位
第一侧线
经脉分布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胸 部 足少阴肾经
血的作用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它内属
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联系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分布和作用的经脉。
十二经别是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十五络 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 外行支脉。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皮部也 是受经络支配分别为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为“阴脉之海”,调 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以经脉所属脏腑的名称和循行的主要部位而定。 完整的名称包括属手属足、属阴属阳、属脏属腑 三部分。 循 行 于 上 肢 的 为 “ 手 ” 经 , 循 行 于 下 肢 的为 “足”经。 行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属脏,络腑;行 于四肢外侧的为“阳经”,属腑,络脏。
5、维脉:维,维系,
6、蹻脉:蹻,足跟,有轻捷、矫健之意。 能够令人步行矫健。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
1、督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行于人体 的背腰正中,入络脑,上达于巅顶,至前额,最 后上达于头面。
2、任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行于人体 的胸腹正中,上抵于颏部。
3、冲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浅出气节 (腹股沟)行于腹,伴足少阴肾经上行于胸。最 后上至口唇。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距胸正中线二寸) (距胸正中线四寸) (距胸正中线六寸)
前
足太阴脾经
面 腹部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四寸)
(距腹正中线半寸) (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后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面 肩胛部
奇:异于常也,因与十二经脉不同,“别道 奇行”。脉:指冲、任、督、带,阴阳维、阴阳 蹻这八脉的总称。
二、奇经八脉的命名:
1、督脉:督,总督,统帅之意。能够总督 诸阳。
2、任脉:任,总任,妊养之意。能够总任 诸阴脉。
3、冲脉:冲,冲要,要道之意。为气血运 行的通路。
4、带脉:带,束带,腰带之意。循行腰部 一周,状如束带,横绕腰中。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意义
路径
经络中的 地位
分布
主干部分 纵行(直大深长)
深度
深
数量
少,有一定数目
络脉
网络
分支
主要是横行(横小 浅短) 浅
除十五络脉外多无 具体数目
功能上
主导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 补充作用、纽带作
道
用,起渗濡灌注气
肾与膀胱
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内外位置相对, 在四肢末端交接。
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一般了解)
始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再交于肺,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督脉、任脉也参与了循环流注。 肝经一支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督脉 交任脉,任脉流注于肺,再开始新的循环。 流注歌诀: 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与小肠膀肾宜, 心包三焦胆传肝,气血周流不停息。
8、阳蹻: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膀胱 经上行。
阴、阳蹻脉二者汇合于目内眦,经过前额 到达项后合与足少阳胆经
四、奇经八脉的功能:
奇经八脉所具有的共同作用: 1、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 经脉的气血。 2、对十二经脉气血起蓄积和渗灌作用。
督脉:总督身阳经,为“阳脉之海”,调节 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