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答案】20202α【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21211112222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11118022A ACD ACB ABC ∠=︒-∠-∠-∠ 1118018022ABC A A ABC ABC =︒-∠+∠-︒-∠-∠-∠()() 1122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2020A ∠=20202α. 故答案为:2020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2.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出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构是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你认为正确的内角和应该是________.【答案】1980【解析】【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多加的角度为α,则(n-2)×180°=2005°-α,当n=13时,α=25°,此时(13-2)×180°=1980°,α=25°故答案为1980.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8cm,设第三边中线的长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3<x<5【解析】【分析】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先说明△ABD≌△CDM,得到CM=AB=8,再求出2AD的范围,最后求出AD的范围.【详解】解:如图:AB=8,AC=2,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在△ABD和△CDM中,AD MDADB MDCBD CD=⎧⎪∠=∠⎨⎪=⎩∴△ABD≌△MCD(SAS),∴CM=AB=8.在△ACM中:8-2<2x<8+2,解得:3<x<5.故答案为:3<x<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完成解答.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45︒【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2M M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AB MA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易得∠M 的度数。

【详解】在ABM 中,2∠是ABM 的外角∴2M MAB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BOA 90∠=︒∴OBA OAB 90∠∠+=︒∵MA 平分BAO ∠∴BAO 2MAB ∠∠=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12BAO BOA 90BAO ∠∠∠∠∠+=+=︒+ ∵12∠∠=∴2290BAO ∠∠=︒+又∵2M MAB ∠∠∠=+∴222M 2MAB 2M BAO ∠∠∠∠∠=+=+∴90BAO 2M BAO ∠∠∠︒+=+2M 90∠=︒M 4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答案】6【解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多边形内角和=1080°−360°=72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n−2)×180°=720°,解得n=6.故答案为6.点睛:先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求出其内角和,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多边形的边数.6.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____.【答案】105°.【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ECD=45°,∠BDC=60°,∴∠COB=∠ECD+∠BDC=45°+6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答案】22cm,26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故答案为:22,2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图1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窗格,其中冰裂纹图案象征着坚冰出现裂纹并开始消溶,形状无一定规则,代表一种自然和谐美.图2是从图1冰裂纹窗格图案中提取的由五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则∠1+∠2+∠3+∠4+∠5= 度.【答案】360°.【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即可.【详解】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可知,∠1+∠2+∠3+∠4+∠5=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度.【答案】4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先证△ADC≌△BDF,可得BD=AD,可求∠ABC=∠BAD=45°.【详解】∵AD⊥BC于D,BE⊥AC于E∴∠EAF+∠AFE=90°,∠DBF+∠BFD=90°,又∵∠BFD=∠AFE(对顶角相等)∴∠EAF=∠DBF,在Rt△ADC和Rt△BDF中,CAD FBDBDF ADCBF AC∠∠⎧⎪∠∠⎨⎪⎩===,∴△ADC≌△BDF(AAS),∴BD=AD,即∠ABC=∠BAD=45°.故答案为45.【点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10.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CB=90°,∠A=50°,∴∠B=90°﹣50°=40°,∵折叠后点A落在边CB上A′处,∴∠CA′D=∠A=5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B=∠CA′D﹣∠B=50°﹣40°=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6A BC ∠与6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7A ,得7A ∠,则7A ∠=( )A .32αB .64αC .128αD .256α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11122A A α∠=∠=,同理可得2212A α∠=,3312A α∠=,由此可归纳出12n n A α∠=,易知7A ∠.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1111,22A BC ABC ACD ACD ∴∠=∠∠=∠ 111ACD A BC A ∠=∠+∠ 11122ACD ABC A ∴∠=∠+∠ ACD ABC A ∠=∠+∠111222ACD ABC A ∴∠=∠+∠ 11122A A α∴∠=∠= 同理可得21211112222A A αα∠=∠=⨯=,3231122A A α∠=∠=,…,由此可知12n n A α∠=, 所以7712128A αα∠==.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图形的规律探究,灵活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确定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AE是Δ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若∠ABC=34°,∠ACB=64°,则∠DAE的大小是()A.5°B.13°C.15°D.20°【答案】C【解析】【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AC=82°,又由AE是∠BAC的平分线,可求∠BAE=41°,再由AD是BC边上的高,可知∠ADB=90°,可求∠BAD=56°,所以∠DAE=∠BAD-∠BAE,问题得解.【详解】在△ABC中,∵∠ABC=34°,∠ACB=64°,∴∠BAC=180°−∠B−∠C=82°,∵AE是∠BAC的平分线,∴∠BAE=∠CAE=41°.又∵AD是BC边上的高,∴∠ADB=90°,∵在△ABD中∠BAD=90°−∠B=56°,∴∠DAE=∠BAD −∠BAE =15°.【点睛】在本题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已知条件中已经告诉三角形的两个角,所以利用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再有已知条件中提到角平分线和高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角平分线和高线的性质计算出相关角,从而利用角的和差求解,在做几何证明题时需注意已知条件衍生的结论.1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设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x>5 B.x<7 C.2<x<12 D.1<x<6【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AB=5,AC=7,设BC=2a ,AD=x ,延长AD 至E ,使AD=DE ,在△BDE 与△CDA 中,∵AD=DE ,BD=CD ,∠ADC=∠BDE ,∴△BDE ≌△CDA ,∴AE=2x ,BE=AC=7,在△ABE 中,BE-AB <AE <AB+BE ,即7-5<2x <7+5,∴1<x <6.故选D .14.如图:在△ABC 中,G 是它的重心,AG ⊥CD ,如果32BG AC ⋅=,则△AG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8C .43D .6 【答案】B【解析】分析:延长BG 交AC 于D .由重心的性质得到 BG =2GD ,D 为AC 的中点,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C =2GD ,即有BG =AC ,从而得到AC 、GD 的长.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 •G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延长BG 交AC 于D .∵G 是△ABC 的重心,∴BG =2GD ,D 为AC 的中点.∵AG ⊥CG ,∴△AGC 是直角三角形,∴AC =2GD ,∴BG =AC .∵BG •AC =32,∴AC 322,GD =22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 •GD =142222⨯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15.已知如图,△ABC中,∠ABC=50°,∠BAC=60°,BO、AO分别平分∠ABC 和∠BAC,求∠BCO的大小()A.35°B.40°C.55°D.6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内角和可求出∠ACB=180°-50°-60°=7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到AB和BC的距离相等,同理可得:点O到AC和BC的距离相等,然后可得: 点O到AC和BC的距离相等,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OC平分∠ACB,所以∠BCO =12∠ACB=35°.详解: 因为∠ABC=50°,∠BAC=60°,所以∠ACB=180°-50°-60°=70°,,因为BO,AO分别平分∠ABC和∠BAC,所以点O到AB和BC的距离相等,同理可得:点O到AC和BC的距离相等,所以点O到AC和BC的距离相等,所以OC平分∠ACB,所以∠BCO =12∠ACB=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6.已知△ABC的两条高的长分别为5和20,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的最大值为( )A.5 B.6 C.7 D.8【答案】B【解析】设△ABC 的面积为S ,所求的第三条高线的长为h ,则三边长分别为,,,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 ,解得 ,所以h 的最大整数值为6,即第三条高线的长的最大值为6.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有一定难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ABC 三边的长度,从而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解不等式组.17.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C 90∠=,F 90∠=,D 30∠=,A 45∠=,则12∠∠+等于( )A .270B .210C .180D .150【答案】B【解析】【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解出答案.【详解】如图,AB 与DE 交于点G ,AB 与EF 交于点H ,∵∠1=∠A+∠DGA ,∠2=∠B+∠FHB,∠DGA=∠BGE,∠FHB=∠AHE,在三角形GEH 中,∠BGE+∠AHE =180︒-∠E=120︒,∴∠1+∠2= ∠A+∠B+∠BGE+∠AHE=90︒+120︒=2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6B .7C .8D .9【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可得:(n-2)×180°=1260°,解得n=9,∴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故选D.19.下列多边形中,不能够单独铺满地面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由镶嵌的条件知,在一个顶点处各个内角和为360°.【详解】∵正三角形的内角=180°÷3=60°,360°÷60°=6,即6个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正方形的内角=360°÷4=90°,360°÷90°=4,即4个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的内角=180°-360°÷5=108°,360°÷108°≈3.3,∴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正六边形的内角=180°-360°÷6=120°,360°÷120°=3,即3个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故选C.【点睛】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20.如图,把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A.75°B.135°C.120°D.105°【答案】D【解析】如图,根据三角板的特点,可知∠3=45°,∠1=60°,因此可知∠2=45°,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求得∠α=105°.故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