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一、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1.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4.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汉朝与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有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5.张骞出使西域后,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往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6.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
从此,新疆等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8.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意义: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9.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0.郑和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11.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12.郑和下西洋最终被终止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远航花费巨大,劳民伤财,无益于国计民生1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一些航海家相信地圆学说,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和技术,希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4.哥伦布船队发现了今天被称为美洲的大陆。
他致死认为美洲是印度15.1487-1488年,迪亚士船队沿非洲海岸南下,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6. 1497-1498年,达·迦马沿迪亚士的航线继续前行,到达印度17. 麦哲伦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地图18.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②为各大陆之间人们的迁徙提供了方便,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④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
19.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20.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①欧洲殖民者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
②残酷屠杀印第安人民,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受毁灭性打击。
③把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黑奴生活十分悲惨。
21.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殖民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与贫穷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文明1.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顶峰。
2.火药武器应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3.隋唐时期,人们受刻制印章等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广泛应用。
4.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方便检字。
6.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发明了罗盘针,普遍用于远洋导航。
7.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棉纺织技术,并传授给松江的乡亲,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
8.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开始时期18 世纪 60代 19 世纪后半期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代表性成就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汽车、飞机(莱特兄弟)、三.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与人物(中国)1.儒家创始人孔子。
他主张仁的思想,“仁”就是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他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在教育思想上,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3.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4.儒家思想自汉代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5.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
6.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
7.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墨子还主张兼爱,就是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相友爱。
8.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法治思想,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9.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其名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的后代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0.百家争鸣的影响: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1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后灭掉齐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分裂局面。
12.秦始皇的功绩:①政治方面: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②经济方面: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其影响是: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③交通方面:大修驰道,统一车轨,从此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
其影响是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④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影响: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思想方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影响:虽然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体现了秦始皇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⑥边疆治理方面:一是北击匈奴修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二是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的影响: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巩固了边防,南征越族开灵渠的影响:促进了南方边疆的开发和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开拓了疆土。
13.秦始皇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5.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这些措施加强了皇帝的权威,有利于中央集权。
1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思想上实行“大一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18.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汉朝北部边患,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18.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臣关系处理得当,善于用人和纳谏,重用直臣魏征,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影响:这些做法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正确,有利于人才选拔,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19.经济方面: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20.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的贵中华,贱敌夷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称为“天可汗”,影响: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
21.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
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及其他各族语言,统一使用汉语;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等等。
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24.1206年,铁木真被推为大汉,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后来,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
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5.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6.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①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清朝侧重采取怀柔政策。
如,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政务中心。
②清朝初期的宗教领袖由清朝皇帝赐予“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的封号。
1271年,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和达赖与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③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用明成祖时的改土归流的管理方法,并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⑤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⑥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27.上述①至⑥点的意义:清朝的这些措施维护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28.我国古代社会自秦统一后主要王朝更替或并存的顺序: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民族国家是秦朝。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西晋、隋、元。
四、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外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议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克伦威尔。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法令来限制王权,此后,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一直沿用到今天。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5.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地的盘剥。
6.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7.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把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向了高潮。
8.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9.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0.1777年,美国军队在萨拉托架重创英军(萨拉托加大捷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1.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1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资产阶级革命。
13.1789年7月14日,法国起义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14.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7月14成为法国国庆纪念日。
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15.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6.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