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心理学: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2、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1)聚合思维 如: A比B高
C比F高 D比A高 B比C高 E比D高
E最高
(2)发散思维 如: 坏人放火 柴草起火 烘烤起火 漏电起火 死灰复燃起火 其他
某地发生火灾, 火灾是怎样引 起的?
3、根据创造性程度分
• ( 1)再造性思维 ——也叫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 的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 • ( 2)创造性思维 ——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 ①流畅性 ②灵活性(变通性) ③独创性
(二)从识记目的划分
• 1、无意记忆 • 2、有意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2、记忆的自觉性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三)从识记方法划分
• 1、机械记忆 • 2、意义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3、记忆的理解性明显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 地位 。
(四)根据保持时间分
• 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保持感觉刺激 (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间映像,保持时 间非常短暂。 • 2、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是1分钟以内。 白鼠跳台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存在。 • 3、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 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
2、比较和分类
•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 的思维过程。 • 比较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重在同中求异, 而非异中求同。 •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把它们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 比较是分类的基础。
3、抽象和概括
•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联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
复述 信息 感觉 记忆 未 注意 短时 记忆 提取 述加工 未 忘
长时
记忆
归类和编码
注意 未复 遗
消 失
可以遗忘
1、感觉记忆
• 特点: (1)时间极短 (2)容量较大 (3)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2、短时记忆
• 特点 • (1)时间很短——1分钟以内。 • (2)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 用组块作为单位测量。 •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体上是7±2个组块。 • 组块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 (3)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 作用:承上启下、加工操作
一、思维概述
(一)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 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性:
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过程
• • • •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系统化和具体化
1、分析和综合
•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复杂 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思 维过程。 •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联合为一个整 体的思维过程。 • 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


• 一、概念:
• 记忆: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 和再认)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 1、识记——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 2、保持——信息的存储 • 3、再现(重现)——信息的提取
• 回忆的难度高于再认。
二、记忆的种类
• (一)从识记内容划分 • 1、形象记忆 • 试比较12:04和6:35时针和分针组成 的夹角哪个大。 • 2、动作记忆 • 3、情绪记忆 • 4、逻辑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1、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
3、长时记忆
• 特点: • (1)容量无限 • (2)保持时间长
四、记忆规律与教学
• (一)记忆规律 • 1.遗忘的进程 • 德国· 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 先快后慢的特点。
保 持 的 百 分 比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遗忘的原因:
• • • • • (1)记忆痕迹的衰退 (2)其他刺激的干扰 (3)记忆线索提取失败 (4)知识的同化 (5)动机性遗忘
4、系统化和具体化
• 系统化是人脑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的事 物进行分析和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思维过程。 • 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对事物的一般认识用于具 体事物上的思维过程。 • 抽象是对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具体化是对事物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三)思维的种类
1、按个体思维发展水平分
(1)直观行动思维(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 (一) 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 • • • • 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问题的基本成分: 1、初始状态 2、目标状态 3、操作
• 动作记忆、形象记忆容易保持较长时间; 但抽象材料遗忘较快。 • 抽象材料中有意义的材料及诗歌比一般 意义材料保持效果好。
(二)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
• 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控制前摄 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 • • • 学习内容安排: ①难易结合 ②不同性质材料穿插复习 ③同一种材料的中间部分多复习几遍,或者将 完整的内容分成部分,增加开头和结尾的数量 • 学习时间安排:早晚自习
其他刺激的干扰:
•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作用。 •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 干扰作用。 •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以下 因素的制约: • ①性质 • ②难度 • ③学习时间的安排 • ④学习巩固程度
3.保持效果的影响因素
• • • • • (1)保持效果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2)保持效果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 。 (3)保持效果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保持效果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 。 学习程度分为三级:低度学习、中度学习和过度学 习。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150%时, 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记忆效果最好。 • (5)保持效果与记忆任务的长久性有关。
• 2.及时复习 • 根据遗忘的发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 复习疏 • 4.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 5.多结合实践
思维
• 动物有思维吗? • 动物的思维是低级的,与人类的思维有本 质的区别。 • 动物思维缺乏概括性 • 动物思维缺乏能动性 • 动物思维缺乏目的性 • 动物思维缺乏预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