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综合方案(送审稿)建设单位: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泽州县环保研究所2010年3月目录1 总论 (1)1.1任务的由来 (1)1.2指导思想 (1)1.3基本原则 (2)1.4编制依据 (3)1.5方案范围与实施期限 (4)1.6技术路线 (4)2 区域概况 (6)2.1煤矿位置及交通 (6)2.2自然环境概况 (6)2.2.1 矿区气候 (6)2.2.2 河流 (7)2.2.3 地形地貌 (7)2.2.4动植物概况 (7)2.3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8)2.3.1区域地质及含煤特征 (8)2.3.2地层及构造 (10)3 企业生产概况 (13)3.1企业介绍 (13)3.2开采历史 (14)3.3煤层基本特征 (15)4 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破坏调查与评价 (18)4.1调查概述 (18)4.1.1 调查范围 (18)4.1.2 调查内容 (18)4.1.3 调查方法 (19)4.2煤矿开采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0)4.2.1 被整合矿井工业场地 (20)4.2.2 矿区生态系统现状 (20)4.2.3 土地利用现状 (21)4.2.4水土流失现状 (22)4.2.5 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 (24)4.2.6 不稳定边坡 (24)4.2.7 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25)4.3煤矿开采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26)4.3.1 水污染现状与现有防治措施 (26)4.3.2 锅炉烟气及储煤场扬尘等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28)4.3.3 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污染 (30)4.4矿区已经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0)4.5矿区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31)5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34)5.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 (34)5.1.1 总体目标 (34)5.1.2 阶段目标 (34)5.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控制指标的现状与目标 (35)5.3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36)5.3.1 有利条件分析 (36)5.3.2 不利因素分析 (36)5.3.3 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36)6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主要任务 (38)7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工程 (40)7.1塌陷裂缝区土地修复工程 (40)7.1.1 工程背景 (40)7.1.2 土地恢复方案 (41)7.1.3 土地填充修复技术措施 (41)7.1.4 丘陵区土地整治措施 (43)7.1.5 土地复垦、绿化方案及投资估算 (44)7.2不稳定边坡治理工程 (44)7.2.1 工程概述 (44)7.2.2 不稳定边坡治理技术措施 (45)7.2.3 投资估算 (50)7.3矿区绿化工程 (50)7.3.1 工业广场绿化工程 (50)7.3.2 矿区荒山绿化工程 (53)7.4矸石场综合治理工程 (56)7.4.1 工程背景 (56)7.4.2 煤矸石场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57)7.4.4 投资估算 (61)7.5中水回用系统工程 (61)7.6锅炉除尘脱硫建设工程 (62)7.7矿区生态环境监控能力与生态环境年审、季报制度建设 (63)7.7.1 矿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与运行 (63)7.7.2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65)7.8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 (66)7.8.1 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的建设背景 (66)7.8.2 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内容 (67)7.9重点工程汇总表 (68)8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70)8.1生态效益 (70)8.2社会效益 (70)8.3经济效益 (71)9 保障措施 (73)9.1政府及相关部门保障措施 (73)9.2行政监督管理保障措施 (73)9.3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73)9.4现代科技保障措施 (74)9.5资金筹集渠道及保障措施 (74)1 总论1.1 任务的由来山西作为煤炭大省,遇到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从整体上看,陵川县煤炭开采的强度并不大,但是煤炭开采带来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在县域各矿区都有集中的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省环境保护局出台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结》、《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开采恢复治理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07]9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委托泽州县环保研究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20号文件《关于晋城市城区、陵川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对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关岭山煤矿生态环境现状,编制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1.2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现场调查,查阅技术资料,核实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纳分析;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的矿区环境。
1.3 基本原则(1)坚持“不欠新帐,渐还旧帐”的原则煤炭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定期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组织进行实施,要定期进行评估,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要以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形式,建立企业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煤炭生产中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逐步解决历史存留的生态环境问题,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煤矿企业生产情况,对新建矿井,应突出预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内容;对生产历史长的矿井及改扩建、资源整合矿井,突出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逐步对煤矿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针对目前已存在和今后可预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技术和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建设施工的装备和水平的实际,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标准提高,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因素,使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坚持“规划协调”的原则方案制定中标准的设定,方案中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重点工程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其它规划相衔接,并统筹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的协调性。
1.4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9) 《土地复垦规定》,1988年11月(10) 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11) 环发[2004]24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2004年2月(12)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2005年6月(13)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5]109号),2005年10月(14)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15) 国土资发[2006]47号“关于印发《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2006年3月(16) 国务院常务会议文件《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汇报》,2006年4月(17)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2006年6月(18)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2006年10月(19)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2007年(20) 《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导则(试行)》(晋环发[2007]603号),2007年(21) 《山西省陵川县关岭山煤矿煤业有限公司300k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7年(22) 《山西省陵川县杨村镇双扶煤业有限公司90k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6年1.5 方案范围与实施期限方案编制范围主要针对兼并重组后关闭煤矿的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20号文件《关于晋城市城区、陵川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由陵川县关岭山煤矿、陵川县杨村镇双扶煤矿、陵川县杨村镇泉头煤矿、山西陵川池下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方案实施时限:方案以2009年为基准年,2010~2015年为方案的有效期,近期2010-2011年,中远期2012-2015,实施期满后,另行制定下一个方案。
1.6 技术路线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关闭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是根据资源整合关闭煤矿的生态破坏状况,以生态恢复原理为指导,以保护、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改善和提高矿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对煤矸石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以及废弃场地的景观建设和环境绿化,恢复煤矿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立足于煤矿资源整合后土地、植被、水资源等现状,针对关闭煤矿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
技术路线主要从调查整合前后煤矿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入手,包括煤矿储量、生产能力、关闭煤矿采空区、废弃工业场地、运煤运矸专用道路、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目标,明确主要建设内容、工程规模、投资估算以及预期应达到的效果,并对方案实施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方案编制完成后报相关部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批准后,由山西陵川崇安关岭山煤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按方案进行落实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