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熟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选取手术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通过认真积极的配合恰当的护理方法,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标签: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
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症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
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
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
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30例,女19例,男11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9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
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
合并高血压者7例。
1.2方法1.2.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侧卧位。
组成3~4人小组,麻醉师站在患者头部,负责观察患者情况,保护气管导管、硬膜外导管,扶托患者头颈部;其他2~3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扶托背部、胸腰部及下肢,搬动患者时步调要一致,将患者脊柱向同一纵轴位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患者取健侧卧位90°,两手臂向前伸展放于双层托手架上,腋下垫一腋垫,距腋窝10cm,约束带固定双上肢;头部下方垫高约20cm后再放上头圈,耳廓置于头圈空隙处;胸背部两侧各垫一大软垫,用骨盆固定架固定,防止身体倾斜晃动,两腿之间垫一软垫,健侧下肢屈曲60°~70°;胸部手术患者,胸下垫一软垫。
1.2.2手术步骤1.2.2.1切口与显露,切口选择应依据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术者的经验和习惯而定。
选择原则应能便于软组织松解、关节充分显露和假体置入。
临床多用后外侧、前外侧切口和显露途径(见髋关节显露途径)。
本文以前外侧切口为例叙述。
1.2.2.2显露髋关节囊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及下方,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切除关节囊及滑膜。
将髋关节外旋、内收,使股骨头脱位,切除髋后方残留的关节囊和滑膜。
如髋关节强直,应先凿断股骨颈,然后用髋臼凿取出股骨头。
脱位后应结合术前畸形仔细检查软组织挛缩情况,并于松解,直至髋的各方向活动无阻碍为止。
1.2.2.3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
用干纱布塞紧髓腔止血,暂勿置入假体,以免影响髋臼的处理。
1.2.2.4清理髋臼,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
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
如果骨质很硬,可用圆凿切除一层软骨下骨;如髋臼缘有过多骨赘,应予适当切除;如头臼融合,应先用平凿在头臼间刻痕,再用髋臼凿将头部凿除,形成一个假臼。
用与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加大髋臼,直至能完全容纳髋臼后,再适当扩大,因人工髋臼缘最多不能超出原臼缘0.5cm,还必须留出充填骨水泥的空间。
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闪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
同时注意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不能去除太多,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又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患者尤需注意。
然后在髂、耻、坐骨上各刮一0.8cm直径、1cm深的骨孔填入骨水泥后可以强化骨水泥的粘固强度。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所有血液、凝块和骨屑,用干纱布压迫、彻底止血,必要时可用电凝、双氧水或止血纤维止血,然后保持干纱布压迫直至应用骨水泥充填。
1.2.2.5安放髋臼:术者换手套,待助手混合骨水泥到不粘手套时,即用手指将骨水泥均匀充填到干燥的髋臼内,3个强化孔也必须注意充满。
然后把髋臼压放在髋臼床的粘固剂上,一般多将臼帽先下斜贴紧臼的后下缘,然后迅速用髋臼调位加压器向前上方挤压使之与臼床紧密均匀贴附,并利用调位器的二臂,根据体位调正和保持人工髋臼于外倾45°和前倾10°~15°位;同时,将髋臼周围溢出的粘固剂刮除,但不能损坏骨与臼帽间的骨水泥。
维持加压直至粘固剂固化后,才可去掉调位加压器。
如在骨水泥开始硬化后,移动臼帽的位置,势必将骨水泥从骨或臼帽上拉开而松脱,必须避免。
如果发现臼帽安放位置不当,则应果断地在骨水泥尚未完全固化前取出帽与骨水泥,重新安放。
冲洗干净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用加压器挤压人工髋臼。
如有血色液体自骨水泥与骨或臼帽间溢出,说明固定不会好,也应取出重新安放。
如果固定牢靠,即可检查并清除骨赘、多余骨水泥及散在软组织中的骨片等。
1.2.2.6股骨头置换1.2.2.7缝合:用1∶1000新洁尔灭液冲洗、浸泡5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彻底止血,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中引出皮外,然后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2 结果30例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髋关节恢复功能好,对手术室护理满意。
3 讨论3.1术前准备手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全身状况,进行术前宣教,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嘱患者术前禁食8h,禁水6h,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适应症、优点等。
积极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手术前1h器械物品准备,如电刀、麻醉机、C臂机等。
术前30min将患者接进百级手术间,限制参观人员,调节好温湿度,尽可能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
3.2术中配合3.2.1巡回护士配合术前30min将患者接进百级手术间,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腕带等基本情况。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摆放合适体位,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调节室温22℃~24℃,注意保暖,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麻醉后摆放好手术体位,采用健侧卧位,身体与手术床保持90°身体轴线与手术床平行,以软垫置于患者胸部下方及两腿间,使用床侧位架,将患者稳固于手术床上,双上肢放于托手架上,约束带固定。
连接负极板、电刀、吸引器等。
在术前、书中、术后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等器械。
随时供应台上所需要物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尿量等。
监督手术医生及器械护士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创伤,积极有效应对突发时间的发生,做好各种记录。
3.2.2洗手护士配合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医生,方便及时传递手术器械,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器。
器械护士配合要点:①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物品的数目及器械的完整性.手术中所用电动工具较多如:电钻、电锯、电刀等应提前安装,检查功能是否完好,并保证术中使用正常。
②协助手术医生常规消毒铺巾,切口周围手术粘贴巾粘贴好。
③递圆刀22号切开皮肤,依次递电刀切开、有齿直钳钳夹,切除关节囊。
递甲状腺拉钩、深四爪拉钩拉开,充分暴露髋关节。
注意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及及时擦拭器械上的血液,保持器械的清洁。
手术进行到3h,擦拭血迹的器械菌落为8个,不擦拭血迹器械的器械菌落为18个。
④准备臼杯处理髋臼,保持外展45°髋臼角,15°~20°前倾,安装髓腔扩大器,型号由小到大扩髓腔。
⑤高压脉冲器冲洗血凝块及碎骨屑,放置假体、屈髋内旋和伸直外旋无脱位后再次反复冲洗并及时吸干。
可吸收缝合关节囊。
置负压引流管,清点器械,分层关闭切口。
⑥术后再次清点用物,协助医生包扎伤口。
护送患者,保持术肢外展位。
3.3手术后护理3.3.1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观察伤口渗血及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的通畅。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流,防止引流管脱落,妥善固定。
3.3.2体位的护理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脱位。
准确的保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
无论是搬动患者还是护理操作、协助排尿排便都要保持外展中立位。
3.3.3疼痛的护理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同时也可影响功能康复锻炼。
故应积极采取镇痛措施,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给予止痛泵。
3.3.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深静脉血栓、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
因此,术后要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渗血情况,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
肿胀程度,伤口局部情况,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屈髋屈膝不能超过90°,及早向患者宣教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加强防范意识。
3.4健康宣教3.4.1术后6~12h后即可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
3.4.2可将上身抬高20°~30°,在腘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
同时可以活动踝关节,以防远端关节僵硬。
3.4.3 3w内忌屈曲、内收及外旋,可在两下肢中间放软枕,以防止髋关节脱位。
3w后可下床,适当负重。
3.4.4为预防肺炎、肺栓塞及血栓性静脉炎,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身躯,以促进呼吸及血循环。
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突然,轻者出现呼吸急促,心律增快,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紫绀。
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突然死亡,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情况,必要时早期采取抗凝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肺栓塞,以免使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另外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指痛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
3.4.5预防骶尾部褥疮,经常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
3.4.6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术后3w内应嘱告患者不能将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3个月内不能坐小矮凳,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
4 小结人工全款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较大,与其它手术相比,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困难度,手术过程中要有比较精细的手术器械和精湛的手术技术,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生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