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B.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C. 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D. 肺泡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进而导致硅肺2.下列有关某二倍体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有丝分裂会出现姐妹单体的分离B. 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C. 各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周期相同D. 只有无丝分裂不存在细胞核的解体3.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B.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C.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D. 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4.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 图丙中兴奋是从左向右传导的C. 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D. 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B. 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C. 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二代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5%D. 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6.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基因用E、e)的家系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III-2含有e基因,则该基因来自I-1的概率为0或12C. 若要了解III-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只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即可D. 最好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以准确统计分析III-2的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征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已知香蕉、苹果等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可增加若干倍,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
某同学测量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及乙烯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使果实变甜;一部分参与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______(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CO2.(2)香蕉成熟过程中,人们认为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______.(3)据图分析,要延迟香蕉果实的成熟,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______措施,以达到目的。
(4)该实验结果能否验证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会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8.研究表明,拟南芥中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代谢途径相互作用。
phyB突变体水稻无法合成光敏色素,利用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体水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对ABA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实验,phyB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体内内源ABA含量差异可能原因是:实验(b)中AB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是OsABAOX______(填1、2或3),在phyB 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明显______野生型,而ABA降解代谢相关基因是OsABAOX______(填 1、2或3)。
(2)另有实验表明,外源ABA明显抑制和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且外源ABA对 phyB突变体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据此推测,在野生型水稻体内光敏色素通过感受光信号______(填“削弱”或“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3)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种子萌发外,还可以______。
9.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酶1能催化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粉色物质,酶2能催化粉色物质转化为红色物质,酶1由基因A控制合成,酶2由基因B或b或控制合成,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2)现有纯合的白花、粉花和红花植株若干,试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______.(3)若已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纯合粉花雌性植株甲、纯合红花雄性植株乙和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试设计实验判断基因A和基因B的位置关系,并判断基因A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方案:______.支持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______.10.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上述动植物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人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均以10%计算,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 生物柴油是用动物植物油脂或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合成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物柴油产业推广的难点之一在于动植物油脂原料成本较高,所以科研人员将寻找原材料的目光投向了富含脂肪酸的微藻,以下是从微藻中提取脂肪酸的简要流程:①因脂肪酸具有______的性质,故选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
②溶剂浸提之前需将材料混干的原因是______。
(2)传统生产生物柴油是用酸或碱进行催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科研人员欲分离筛选能产生催化该反应的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用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
①自然界中产脂肪合成酶的微生物较少,应在______的环境取土样,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前可先进行选择(富集)培养以达到______的目的。
②由于反应物甲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影响催化效率,要得到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______,从培养基的用途看,这属于______培养基。
③分离纯化的菌种还要发酵培养检测______以确定其经济价值。
12. 胰岛素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但是胰岛素被注射入人体后,会堆积在皮下,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血液,而进入血液的胰岛素又容易分解,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如图是用蛋白质工程设计的速效胰岛素的生产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构建新的蛋白质模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图中构建新的胰岛素模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2)图中从新的胰岛素模型到新的胰岛素基因的基本思路是______。
(3)新的胰岛素基因与载体(质粒)结合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
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 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 ↓GATCC-.请画出质粒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 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
DNA 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 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_(填“是”或“否”)。
(4)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大肠杆菌生产速效胰岛素,此过程中能够高效表达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株系叫做______。
用此方法还可以生产人的______(选填受体蛋白、血红蛋白)。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原核细胞不含核仁,但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因此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A正确;B、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B正确;C、线粒体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C正确;D、硅肺的形成是肺泡细胞内的吞噬细胞无法运走这么大的二氧化硅分子团,坏死后会释放出促进纤维化的H因子,然后肺部组织就纤维化,D错误。
故选: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分布、功能等基础知识,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D【解析】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姐妹单体的分离,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的分裂期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只是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B错误;C、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C错误;D、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只有无丝分裂不存在细胞核的解体,D正确。
故选: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分,识记和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渗透原理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难度一般。
要求考生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
图A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
图B中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解答】A.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分别相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A正确;B.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确;C.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C正确;D.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装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由于装置A中烧杯内的蒸馏水不可能进入到漏斗中过半,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U”型管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S1溶液浓度大于S3溶液浓度,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