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的习,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教学难点:掌握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引入情境]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
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
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课件3)[问题] ①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课件4、5)②实验中出现意外如何处理?[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学生发言,小结讲述]1. 遵守实验室规则。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 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情境创设1]实验室规则展示(课件6-8)(1)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
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仪器和药品要按其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情境创设2]常见意外情况展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件9-13)(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钠、磷等失火用细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2)玻璃割伤,应先除去伤口玻璃碎片,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用纱布包扎,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洗涤伤口。
(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若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先用碱液中和,然后用水洗净擦干;浓酸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抹3%~5%的NaHCO3溶液。
(5)浓碱洒在桌面上,应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擦干;浓碱沾在皮肤上,应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6)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部的排气扇。
[情境创设3]针对实际问题的操作展示,归结正确操作方法(1)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列举(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课件14-16)(3)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的妥善处理。
(课件17-21)(4)数值与实验安全(5)实验药品的安全存放(6)气体收集的原理[穿插讲解,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写在卡片上同为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总结。
[小结]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为确保实验效果及安全,我们应牢记于心。
[板书设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过滤和蒸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过滤和蒸发所使用的仪器及操作要领;2.掌握SO42-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过滤和蒸发等方法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分离、提纯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分离、提纯原则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过滤和蒸发所使用的仪器及操作要领;2.掌握SO42-的检验(重点)。
教学难点:粗盐提纯过程的实验设计要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过滤、蒸发实验仪器装置。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如果有一堆铁屑和铜屑的混合物,提纯铜屑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 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物理方法。
加盐酸,将铁屑溶解掉——化学方法。
[设问]化学实验中使用到的实际往往来自自然界或人工合成,但初级产品往往为混合物。
要得到较为纯净的实际就要使用分离和提纯的操作,你能否准确表述分离与提纯的定义?[学生讨论、回答]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指定的状态)称为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称为物质的提纯。
[引入]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分离与提纯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两个方法——过滤和蒸发[板书] 二、过滤与蒸发[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后准确得出过滤和蒸发的概念、仪器用品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记忆性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1.过滤(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3)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上沿低于漏斗上沿;②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①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②当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总结学生发言,板书]1.过滤(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3)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①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②当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问题情境1] 粗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常由海水晒盐或盐井水日光蒸发得到,因此当中往往含有大量泥沙,试分析,如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讲解]溶解(粗盐溶解有少量不溶物)——过滤(烧杯内为无色透明溶液,滤纸有残物)——蒸发(有白色晶体析出)[问题情境2]粗盐中除含有泥沙外,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可溶性杂质。
(1)可以通过何种试剂进行提纯除杂?(2)在有关除杂步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复习回顾]除杂问题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不增(不加入新的物质);不减(不消耗被提纯的物质如:不能减少NaCl 成分);易分(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如:将NaCl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Na 2SO 4转换为沉淀BaSO 4)。
除杂思路:根据杂质特征选择除杂剂,通常选择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沉淀的物质为除杂剂符合复分解反应类型。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总结学生发言,讲述] 可行性方案(1)BaCl 2——Na 2CO 3——NaOH ——HCl(2)BaCl2——NaOH ——Na2CO3——HCl(3)NaOH ——BaCl2——Na2CO3——HCl[小结] Na 2CO 3在BaCl 2之后加入, Na 2CO 3除CaCl 2 和BaCl 2 。
稀盐酸最后加入。
[深化并板书]3. SO 2-4和Cl -的检验SO 2-4的检验(1)试剂:盐酸、氯化钡溶液。
(2)步骤某溶液――――――→滴加稀盐酸酸化无沉淀―――――→加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4。
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硝酸+AgNO3 —— AgCl ↓(验证)过滤除去[本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并通过实际问题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演练。
[板书设计]:二、过滤与蒸发1.过滤(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3)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 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①蒸发过程中要 不断搅拌②当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 SO 2-4和Cl -的检验SO 2-4的检验(1)试剂:盐酸、氯化钡溶液。
(2)步骤某溶液――――――→滴加稀盐酸酸化无沉淀―――――→加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4。
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硝酸+AgNO3 —— AgCl ↓(验证)过滤除去[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2.了解萃取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蒸馏和萃取等方法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混合物分离、提纯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蒸馏和萃取两种分离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2.了解萃取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相关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蒸馏、萃取实验仪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