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
接纳,是一种教育艺术。

现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接纳学生是无条件的。

接纳,要给学生爱和关注,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不管学生存在什么严重问题,教师都应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学生重新发现自己,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想法而不是他人的眼光和想法看待自己和世界。

接纳,要平等对待学生与尊重每个学生。

现代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比较强,他们迫切需要平等地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接纳,要认同学生和宽容学生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认同与宽容,是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助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那么如何地去无条件接纳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情感接纳,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教育目标常是在师生感情的交流、融合与升华中实现的。

只有当教师从情感上接纳学生的言行时才会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

如果学生犯错了只是一味地说教,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但如果教师从情感上先接纳该学生的情绪,然后对其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设身处
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

二、创造条件,积极接纳
教师要学会接纳学生这一门艺术,即使不能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去接纳学生。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学会坚持:早晨不批评、在办公室里不批评、提问题时不批评、无意做错事时不批评、当着家长面不批评。

这是为犯错的学生创造机会让教师接纳他,并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

只要学生能真诚地认识到了错误,并决心改正,教师就应给以条件上的接纳。

因为教师接纳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帮助他们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是他们新的成长的起点。

所以说,接纳,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应该无条件的接纳学生,如果教师不能无条件的接纳学生,那么就应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接纳学生。

因为人被接纳,才会有被理解的感动,才会多一些包容,多一份信任,这才是每个教师期望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