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②特点: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
(1)生产要素的内容: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等。
判断:
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
②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识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A.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为什么: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②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坚持和完善此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⑤实践证明,坚持此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重点思考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2、理解并识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理解,必记)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收入分配公平
的基本生活需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收分配公平的意义(理解并识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社会公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⑤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效率与公平(理解并识记)
1、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理解: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理解: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二者关系(重点,理解并识记)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突出强调: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而不仅仅是再分配才注重公平。
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有两种分配不公:①平均主义;②收入悬殊(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
三、补充知识——主观题知识总结:(理解必记)
(一)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原因:
1、公平的收入分配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理解,必记)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 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
6 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⑦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