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电力领域合作发展乌兹别克斯坦的化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存在电源结构相对单一、分布不均衡,输配电网络区域联接薄弱、损耗偏高以及电源和电网设施老化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负荷增长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
升级改造老旧电力设施、构建覆盖全境的输电网络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电源,成为该国电力领域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需要国际投资的共同参与以加快发展[2]。
目前,中国在电力系统运营、建设以及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中具备全面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行业建设的技术实力。
随着“一代一路”倡议的深入实践,中国电力行业境外投资持续增长,中外行业技术交流也在不断深化,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方电力行业的合作也呈现出较好开端,在此背景下,双方共推加强电力行业深入合作将实现双方利益共赢。
虽然面临俄罗斯、日本等众多企业的巨大挑战,但中国企业以投资运营等形式深入参与乌兹别克斯坦行业建设,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火电等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中国在电力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成本优势,将会对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行业发展概述2.1 电力发展现状乌兹别克斯坦具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尤其是天然气资源,是欧亚第三大及世界第十八大天然气资源国[3],天然气也是其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消费主体。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5267×104t标油,其中天然气占比近87.8%,其他主要包括原油、煤炭、水力等,分别占到约5.2%、1.9%和5.1%。
受能源结构和燃料成本的影响,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的发电形式以天然气发电为主。
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电源装机总量超过1425×104kW,主要包括11座火电厂和35座水电站,占比分别为87.6%和12.4%,此外,还建有小规模的光伏和风力电站。
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发电总量589.55×108kW·h,其中火电469.54×108kW·h、水电119.97×108kW·h,占比分别为79.6%和20.4%[4]。
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电力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280×108kW·h 增长到2016年的522×108kW.h,年均增长约5.8%。
电力消费以工业用电为主,占到全国用电总量的40%;居民和农业分别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约25%和2 2%;其他领域占比相对较小。
乌兹别克斯坦各用电领域比例如图1所示。
乌兹别克斯坦的发电机组大多是前苏联时期建设的,目前不少电厂服役投运已超过30年,30%以上的机组已超过设计寿命却仍在服役,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亟待升级改造。
特别是作为发电主体的燃气电厂,缺乏现代化的测量、通讯、频率控制和信息系统、监视系统、数据读取系统,如果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翻新和重建,将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乌兹别克斯坦骨干电网当前仍在沿用前苏联时期建设的中亚统一电网中的线路,受限于经济条件,近年来新建程度较低。
输电网骨干电网电压等级为500kV和220kV线路,其中500kV电网还通过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电网与俄罗斯电网相联,220kV电网则主要用于本国电力传输[5]。
现阶段乌输配电网领域面临的问题同发电领域相似,设备老旧,大部分5 00kV和220kV的线路及变电站相关设备仅剩不到10年的设计寿命,近年来故障频发。
另外,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效率低下,平均技术损耗率超过14%,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及经济建设。
2.2 电力行业主要组织架构及运营机制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行业组织架构及运营机制简单,业内机构及企业角色明确。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Uzbekenergo,UE)是该国电力行业最重要的企业,2001年由原能源与电力部改革重组而成,在电力行业垂直一体化垄断发、输、配、售电各个环节。
UE旗下包括53家子公司,其中Energosoti sh是乌兹别克斯坦唯一的电力批发商;Uzelectroset是输电网唯一的运营商;还有14家地区配售电公司面向全国供电,包括各地区的居民、小型商业用户(约500万户)、农业用户(约21000户)和大型工业用户(约16000户),基本垄断了全国的电力用户;Uzbekugol垄断了全国的煤炭资源开发。
UE集团的管理运营由政府内阁监管。
另外发电侧还包括Uzsuvenergo公司,隶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农业水利部,运营管理着部分水电站。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电力市场存在批发和零售两个市场,但模式单一、角色固定。
所有发电厂生产的电力需全部卖给唯一的电力批发商Energosotish,由其通过Uzelectroset运营的输电网卖给14家地区配售电公司。
同时,目前在UE许可条件下,工业大负荷用户还可直接从其发电公司购买电力。
乌兹别克斯坦电力市场运营机制如图2所示。
各类电价基本采用固定电价模式,由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制定。
销售电价:根据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发电和电网的运营、维护成本等多重考量因素制定;各类电源上网电价:主要根据燃料和建设成本等因素决定;与周边邻国电力进出口电价:主要同有关邻国根据电源、电网、季节等有关因素进行磋商决定。
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行业目前整体上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在发、输、配、售电等各个环节均为国有企业垂直一体化垄断,这也成为制约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
2.3 电力行业发展规划2.3.1 电源领域发展规划当下乌兹别克斯坦电源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电力出口能力。
根据UE发布的电力发展规划,到2022年新建电源装机容量超过5500MW,以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为主。
此外,下一步到2030年,还规划重点在咸海周边地区开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可在适当条件下发展坑口燃煤及燃气发电。
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如太阳能、小水电、风能、生物质等,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
据世界银行估计,乌兹别克斯坦太阳能总潜力超过510×108t油当量,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乌兹别克斯坦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潜力见表1。
对于可再生能源,乌兹别克斯坦规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1%。
为实现这个目标,乌政府颁布了多项可再生能源发展刺激法案。
2017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季约耶夫颁布一项新的法令,根据该法令,到2025年乌国将投资约26.5亿美元(其中预计超过10亿美元来自于境外贷款),用于开发18个新的水电项目并完成14座现有发电站的现代化改造,计划将水电的发电比重增加至15.8%。
这其中,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塔什干地区博斯坦利克区普斯科姆河(Pskem)流域的两座新水电站,分别是普斯科姆水电站(404MW,投资约8.1亿美元)和姆拉拉克(Mullalak)水电站(240MW,投资约4.8亿美元);此外,还计划在博斯坦利克地区的查特卡尔河开发100MW的水电站,预计耗资1.8亿美元。
除上述水电站建设规划外,光伏电站和部分风电场是重点建设的电源类型。
到2030年,规划要完成12座总装机约1000MW的光伏电站。
目前第一座装机约200MW的光伏电站已在Samarkand省开工,另一座在Navoi省装机容量约1 00MW的光伏电站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另外,还将充分利用部分地区的风力资源开发约150MW的风电场项目。
2.3.2 电网领域发展规划乌兹别克斯坦电网领域亟待发展,规划方针主要为保障各州企业和居民稳定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提高本国输配电效率、增加向周边国家电力外送能力等三方面。
输电网规划到2025年新建设6~7条500kV线路,用于加强本国电网结构,建成后在国内形成覆盖全国的500kV环网,解决全国电力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重点在负荷较大地区建设220kV线路,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规划在新建现代化配电网的同时,着重对原老旧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扩增变电站特别是枢纽变电站的规模,减少输变电设备的负载水平,提高电压质量。
根据UE制定的《2015—2019年低压电网现代化改造纲要》,将更新和改造低压电网线路25185km、变压器5259个,以保障各州企业和居民稳定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2.4 电力行业相关政策变化2.4.1 政府大举措推动电力行业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已充分意识到,电力的可靠供应对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为促进电力行业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主要包括:采取多种融资模式,确保50个重点项目中期融资安全;大举措推动电力行业升级换代,确保电力供应可靠性;研究论证提高电价,帮助UE实现财政平衡;吸引并留住有能力和有经验的技术专家、人才;完成电力生产、输送和分配的功能性分离,改善和提高电力领域的金融生存能力,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为此,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也详细列出了电力领域的主要工作:①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对现有电力设备进行更新和现代化改造,引进新型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竞争力。
政府也计划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将能源效率的提高整合到国家计划和行动中去。
②扩大和推动商业化以改善电网运营服务。
政府计划继续推行反垄断,撤销阻碍电力市场竞争的规章和制度。
③积极吸引私人投资。
考虑到大规模电网建设的投资需要,政府计划依靠私人投资来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撑。
2.4.2 放宽外资准入与吸引投资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电力技术的规模,改善电力投资经营环境,促进电力系统稳定快速发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最近签署法令,对现行外资企业政策加以修改,适当放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
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放宽签证限制。
目前在乌外资企业一般只发给3个月一次往返签证,给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限制。
按照新法令,在乌的外国投资企业,如果其注册资金达到15万美元以上,而且外资在该企业的资金比重不少于30%,就可以享受1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待遇。
②放宽对企业资金的限制。
乌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在乌外资企业经常遇到资金结汇难的问题,所得合法收入难以汇回国内。
新法令规定,外国投资企业在交纳了税收和其他应交款项后,可以自由地支配本企业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收入,包括自由地将其收入汇回国内。
③缩短外资企业注册时间。
在乌外资企业注册难、时间长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乌方调查表明,目前在乌外资企业注册时间长达55天。
新法令规定,外国投资企业在乌司法部办理注册不得拖延,在提交所需文件后最多7天内必须得到注册。
为了加快外资企业注册速度,将实行“一站式服务”,以使目前外资企业注册时间太长的问题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