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然记起。
庭院后沙滩上,鸳鸯双栖双宿,水池里已一片昏瞑, 夜幕笼罩了大地。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云层,月光如泻透 露出来;而花朵被风吹动着,竟自在月光照射下舞弄着婆 娑的影子。进得屋子,拉上重重帘幕,纵使密遮住的灯仍 摇摇晃晃,风并未停止。人们刚刚静了下来。经过这场无
人 教 版 语 文
情春风的吹刮,明天恐怕花朵要片片飞落,铺满园中小路。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出版,引起较大反响。
其大部分代表作,如《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 《 这 是 四点 零 八 分的 北 京 》《 相 信 未来 》《 烟》《 酒 》 《愤怒》等,都完成于1965年至1969年间,但是他的诗歌 从风格来看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格格不入,并给后来的诗歌 写作以巨大影响。他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平民风格,诗歌语 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
人 教 版 语 文
想活动,还写了所见的晚景之凄寂,是宋词中名篇之一,
也是张先享誉之作。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我端着酒杯仔细聆听,数声《水调歌》悠悠的乐曲。
从午宴的醉意中醒来,我满怀忧愁还没消退。年年都送春
归去,青春年华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傍晚独自照镜,更感 伤美好年华如水流逝,从前种种风流韵事,而今不过是徒
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它们都与现实空间存 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 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命题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
【解析】 A项,“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老马拉大车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景象。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诗人捕捉这一常见的农村景象,用以象征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的历史负荷和苦难历程,引人思考和关注诗人始 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 线上的底层人民。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思想相通,而且他 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认真而执著地提倡“苦吟”, 这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但诗情诗趣从这轻松的情绪中流露出来,使我们看到了诗 人的期望和追求,点点滴滴,沁人心脾。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诗人对“文革”的反思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过程。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 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 确的表现。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 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 人 教 版 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 语 文 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 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 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 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 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 合。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水调①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②。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沙上并禽③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他在遭受命运打击以后仍然顽强地坚持诗歌创作,历
史风云和德国论著的研读迫使他冷静思考,也使他后期的 诗作带上了强烈的思辨色彩,凝练而深沉。代表作有《又 一个哥伦布》《重读〈圣经〉》等。复出后的诗作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的体验,对历史的反思。出版的 诗集有《人之诗》《人之诗序编》《另一只歌》等,其中 《另一只歌》获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德文译著主要有 《黑格尔小传》《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人物》《现代美学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2)绿原
绿原,1922年生,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父母早
丧,1938年流亡重庆求学。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进 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学习,编《诗垦地》。在胡风主编的 《希望》上发表诗歌,成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七 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它横跨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1937年9月11日,胡风主编的 《七月》文学周刊在上海创刊。取名“七月”,编者是让
人 教 版 语 文
【简介】
《天仙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来自
西域,本名《万斯年》,为朱崖李太尉所进,后用为词调。 有双调、单调两体。这首为双调,六十八字,仄韵。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注解】
①水调:即《水调歌》,一种歌妓吟唱的
曲子。
②省(xǐng):检查、反省。 ③并禽:成双的鸟,多指鸳鸯。 【故事】 这首词,是张先写的临老伤春之作,与词 中习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不同。词中写了作者伤春的思
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诗中的意象; 3.探究诗的艺术手法。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1.走近作者
(1)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 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 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 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 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 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 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重庆,先后在川源自、武汉等地教英语。1948年间在上海出
版诗集《又一个起点》《集合》。后任《长江日报》社文 艺组组长。1953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任组长。
1954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算起》。1955年因胡风案受
牵连,被禁七年,期间自修德语。1962年恢复工作,在人 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德语文学编译。1969年下放湖北咸宁干 校。1974年调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译组。1977年调人 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德文翻译。1980年正式平反。1983年 至1985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外国文学作 品编辑出版工作。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 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 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 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水》《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由于胡风等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已受到 有组织的批判,相应也形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在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 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1942年绿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童话》。1944年逃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4)梁小斌
梁小斌,1954年生,山东荣成人。1972年毕业于合肥 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诗歌。1976年参加工作,在合 肥制药厂做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 人 《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珠海市石虎诗会会长。1979年 教 版 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 语 文 会”。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 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 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 诗。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 小斌如是说》等。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桂冠诗人。
人 教 版 语 文
妈妈就把头俯在我的胸前,把线咬断。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我就抓住了这几个细节,在到山西不几天之后,写成 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原来还长一些,几番删改 之后,就成了现在这样。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4)《雪白的墙》
这是一首以儿童的视角语言写成的诗,景淡笔也淡,
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于文无据。B项,张 冠李戴,原文第二段介绍了两种想象空间,其中第二种 “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 间”才“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C项,概念不清,“梦幻 空间”隶属于“想象空间”。 【答案】 D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人 教 版 语 文
读者不要忘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月,立志把宣传和鼓
动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作为这个刊物的光荣使命。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从广义上说,凡是在这些刊物和丛书上发表过诗作的
作者,都可称为“七月诗派”的诗人。1981年出版的诗集
《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 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
人 教 版 语 文
西杏花村插队,插队时创作了各种体裁和风格的诗作,他
的许多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传唱。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1971 年 参 军 , 1972年 因 各 种 压 力 造 成 他 精 神 崩 溃 ,
1973年退伍就医,后到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79年
他的作品终于在《诗刊》上首次公开发表,引起各方关注。 1988年 , 他 的 第 一 本诗集 《相信未来 》面世 。1992年 ,
人 教 版 语 文
析疑》《叔本华论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