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生警务的建设摘要民生警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面把握公安工作职能和定位、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民本的思想、和谐的理念、服务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力追求一种与党和国家大局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愿望和需求高度契合的警务工作新境界。
民生警务正是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警务模式。
关键词民生民生警务建设21世纪是个事事都在飞速发展、飞速变革的时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我国警务模式也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有所弱化,与群众的距离有所疏远,服务群众的意识有所淡薄,且人民群众对满意的警务工作的期待有增无减。
对此,公安机关为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构建起以民生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行民生警务,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意、增进民情、保障民安、促进民和、维护民权、实现民利。
在民生警务的建设道路上,收获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民生警务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民生警务的提出背景及建设意义(一)民生、民生警务关注民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是个永葆新鲜度的话题。
早在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在他最精彩的"......and that this government of the po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I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即“……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必不致在地球上消灭。
”——中就已提出注重民生。
而我国可追溯到一九一九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可见民生问题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社会制度仍不完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人民需求增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要求社会管理必须以优化民生为着眼点,建立健全完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民生管理机制。
改善民生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公安工作的新的重大职责。
而“民生警务”正是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警务模式。
何为民生警务?我以认为前公安厅长张越在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上做出的阐述十分准确:民生警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面把握公安工作职能和定位、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民本的思想、和谐的理念、服务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力追求一种与党和国家大局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愿望和需求高度契合的警务工作新境界。
(二)民生警务的重要性1、民生警务是坚持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当马克思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便已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民生,自然成为警务工作的关键。
2、民生警务理念是对人民公安宗旨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业之基在与人民,力量之基在与人民。
公安机关的工作工作宗旨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应对社会公民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改革开放深入,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物质水平提高后,人民更多地关注起民生、民权问题,权利意识加强,这使得公安机关不仅要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还要促进发展,保障人权,改善服务。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作出了“着力研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的新要求”的强调。
所以,建设民生警务不仅是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公安机关的自觉选择。
二、民生警务的建设途径(一)端正执法观念,依法行政首先,建设民生警务要实现执法观念从“警本”向“人本”、“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以党的先进理论、思想为武装,以党的各项精神为引导,以良好的纪律作风为保障,以优秀的道德品德为引领,以身边的模范典型为推手。
其次,以严密执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明确执法岗位职责,明确执法行为流程,明确执法动作要领。
再次,完善民生警务的依法行政机制。
加强民警法律知识和规范执法的系统学习,熟知各项法律法规,掌握《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
行使职权到位而不越位,科学使用自由裁量权。
处理警务工作时,既做到程序合法,又做到实体合法,尊重群众的知情权。
近期,平昌县公安局开展了“八查八看”的行风建设活动。
一查政治意识,看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强弱,理想信念是否动摇;二查法制观念,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强弱,是否有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三查执法为民思想,看是否有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四查执法素质和能力,看“三懂五会”业务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五查服务大局意识,看是否存在“小团体、个人利益至上”的本位主义思想;六查宗旨观念,看是否有耍特权、抖威风等不良倾向;七查责任意识,看敬业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八查纪律作风,看是否有纪律观念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警令不畅等问题。
这项措施,全面加强行政执法效能建设,实现了行政执法“零过错”、“零投诉”。
(二)加强队伍建设,素质强警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始终处在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的最前沿,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如果民警队伍出现问题,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所以,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民警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影响着民生警务建设的直接效果。
一是落实政治教育。
人民警察需要无私奉献,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共产主义的捍卫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二是提升专业素质。
以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强化民警的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将考核成绩纳入评优、晋升的指标,促进其提高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如果民警连自己的业务都不精通,谈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宁波公安局北仓分局在人民干警队伍建设上探索创新了“10+5+X”组合式集训模式——“10”即分局安排10天时间,对重点、共性训练内容组织集中训练;“5”即各科所队根据本单位实际安排5天专业技能强化训练;“X”即各警种根据民警业务技能个体需求视情组织特色集训,为民警提供差异化、个体化学习训练——以政治建警为核心,以强素质、强队伍为目标,开展大练兵,苦练基本功,使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创新管理理念,体制革新创新是发展之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公安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对基层组织及民警合理授权,做到“权责”相匹配;上级领导及时对基层组织、民警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定期召开会议,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落实工作台账管理,每项工作记录在案,重要工作形成汇报。
在昆明,交警支队推出基于微软Windows Mobile的移动警务通以来,昆明市所有在编交通民警配备了近2000台多普达P660 Windows Mobile手机终端,警务通改变了以往路面交警无法及时查询、核对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的尴尬情形;并为未缴款提示、梯度处罚等人性化便民措施,奠定了技术支持基础。
昆明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全队民警共查询各类警务信息3478万次,平均每天查询3.62万次;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34万起,使用警务通处罚数占简易程序处罚总数已达到97.6%;先后查扣逾期多次未缴纳罚款机动车900余辆次、涉嫌套牌机动车5辆,抓获网上追逃人员5人。
改善工作的同时,也创革新对人的管理。
激励与约束并行,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根据公众对警务工作的期望,宣传民生警务理念;做好及时的心理干预,关心民警的生活、工作,尤其是压力大的一线民警,做好良好的心理引导,保证民警工作的积极性。
在江西,为了强势推进社会治安“冬季行动”,德安县公安局建立了“领导包干、考核奖励、定期整治、督察通报、信息报送”等五项保障制度,其中,该局筹措8万元奖励基金,对“冬季行动”中表现优秀的基层派出所和个人予以奖励。
在考核奖励机制的激励下,各派出所的工作热情和破案攻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大战旗鼓,一改以往刑侦部门破案追逃唱“独角戏”的现状,“冬季行动”取得显著成功。
(四)强化硬件设备,科技强警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 先进的硬件设备是提高民生警务质量的保证,公安机关必须走科技强警的道路, 强化硬件设备。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以提高各公安局、派出所、大队的警务处理水平起步点,以现代化的手段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实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实现民生警务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深化科技强警,引进专业人员,设立专项研究室,全面深化指纹检测、文件检测、枪弹痕迹检测、手足印迹检测、法医技术等,为快速高效处理案件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优化警务配备,给民警配备警务通,方便信息的及时查询、核对;配置巡逻车、社区警务电动车等,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做好人力、财力保障,配备充足的民警、辅警,减轻个人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增加经费保障,为强化硬件设备提供物质保证。
在常州市,通过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硬件建设,强化科技应用,主要是注重四个方面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科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动态交通诱导、静态交通诱导、高清卡口等交通系统,减少车辆绕行,方便市民停车;大力推行交通信号智能控制,以BRT线路为基础,“点控”、“面控”相结合,减少路口交通压力,提高路段通畅水平;创新开办实时交通频道,广大市民只需在有线电视频道输入“320”即可收看实时交通画面;深化智能交通科技运用,不断推进“网上巡逻执法”,并荣获2009年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强警奖。
三、民生警务建设道路上的障碍(一)传统警务模式静态、被动。
多次实践证明,传统静态、被动的警务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治安的动态形势,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下的警务工作发展状况。
过去,公安机关总是等到问题出现后才去解决问题,警务问题处理滞后,无法准确、及时地掌握民情、民意,工作效率低下。
传统警务模式“重打轻防”的做法是忽略民生需求的行为。
(二)警务模式封闭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与其他事、其他人的联系而孤立存在。
传统警务模式封闭,处理过程看起来像是“暗箱操作”,所以,当公安机关传达处理结果时,容易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对何以得出如此结论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