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教学提纲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教学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答案】 A
【解析】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
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答案】 A
【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1.3%,拥有 6.9亿城镇人口,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正持续
快速扩张,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4.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答案】 3.C 4.D
【解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标志,但是
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却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可使城市合理发展,但不能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12·安徽合肥高一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
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 5.B 6.C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Ⅰ时该城市是一种郊区城市化,阶段Ⅱ为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

第6题,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

读下面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7~8题。

7.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
间关系的是()
【答案】 A
【解析】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城市功能区分化,城市中心区形成中心商务区,常住人口减少。

8.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答案】 C
【解析】在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工业向郊区分散,工业污染应有所减轻。

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回答9~10题。

项目1950年2010年
甲城市数目(个) 1 5
乙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 500
丙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丁城市人口比重(%) 2.7 45.6
9.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答案】9.B10.C
【解析】第9题,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城市数目、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人口总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变化,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乙反映的工业总产值与城市化无关。

第10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是城市化过程,与逆城市化无关。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更好的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2.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建设时期Ⅳ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

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
A.a、b B.a、c
C.b、c D.c、d
13.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11.B12.B13.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时期Ⅰ,城市规模小,在城区内设厂,功能区没有发生分化;时期Ⅱ在城市边缘建厂,工厂外迁;时期Ⅲ,随着交通的发展,工厂沿交通线规划建设;时期Ⅳ在城市外围出现工业小城镇。

我国东部季风区盛行风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合理的工业发展轴应与盛行风向垂直。

禁止外来人口迁入和兴建别墅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2011·洛阳高一检测)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4~15题。

14.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15.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答案】14.B15.D
【解析】第14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被问的从城里来的小鸟身上脏兮兮的,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第15题,要解决城市污染严重问题的措施是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9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从1968~1990年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1990~2012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3)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变大;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
人口在不断增多,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2)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3)郊区城市化。

17.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
型。

指出图乙中a属于________国家,b属于________国家。

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发达发展中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
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

18.(2012·保定高一检测)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1850

1890

1920

英国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

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

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
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
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

(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
发展不合理。

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
失业人数增多;绿地面积小;社会不太安定。

【解析】第(1)题,对比英、美两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回答。

第(2)题,对比我国与世界各地区城市化起步、速度及大中小
城市的发展回答。

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社会等方面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