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精品文档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
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
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时间需要间隔2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
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调护: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
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精品文档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甘、辛辣、过咸食物。
四、痰蒙神窍:神志恍惚,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闭,化痰醒脑。
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调护:1、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保持安静,以利于病员休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规范用药,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盐水、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备齐抢救物品于床旁,保证仪器使用的有效性。
3、绝对卧床休息,防舌咬伤、防坠床、防压疮,及时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保证气道通畅。
4、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防呛咳、窒息,或禁食,予鼻饲管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
可饮入竹沥以清热化痰,亦可服用苏合香丸,以豁痰开窍醒神。
5、保持大便通畅,勿努责,大便秘结不通者,可服用大黄水或鼻饲清热通便药,必要时灌肠。
五、肺肾气阴两虚:呼吸短浅,动则尤甚,声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面浮肿,手足心热,心悸心慌,舌质黯红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方药:人参蛤蚧散合八珍汤加减调护:1、病室安静,温度宜略低,空气新鲜湿润,避免烟雾,灰尘及异味刺激,光线适度。
2、病人半卧位或端坐位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予氧气吸入,拍背排痰,减轻心肺负担。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温补脾气、益肾清肺之品,忌发物和酸辣刺激之品,可食入松子、百合、核桃、黑芝麻、木耳、动物肾脏、瘦肉、禽蛋等。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努责,大便干结遵医嘱予缓泻剂或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及下腹10-15分钟。
5、汤药适宜空腹温服。
六、阳虚水乏:浮肿心悸,气短倚息,尿少肢凉,唇绀舌紫苔腻,脉沉虚数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调护:1、病室清洁卫生,温度略高,空气新鲜流通。
2、注意休息,3、饮食宜以低盐、清淡、温补之类:瘦肉、禽蛋、可予山药苡仁健脾利湿,忌食生冷瓜果及其他凉性食物。
4、汤剂宜浓煎温服,应在餐前1-2小时可少量多次服用,以免影响食欲。
5、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皮肤护理;予情志护理,教会自我排解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精品文档咳嗽【定义】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辩证调护】一、风寒束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
调护:1、病室温暖,空气新鲜,切忌当风受凉。
2、汤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或同时进食热饮,以助微汗。
3、咳甚者,可临时加服杏苏止咳露或止咳合剂10~20ml。
4、饮食适宜辛温、清淡,多食葱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厚味、酸味食品。
可用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10克(去皮尖)捣碎,一起蒸熟食用。
二、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黄,咳时出汗,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调护:1、病室通风,但恶风时应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者卧床休息,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2、汤药适宜轻煎温服。
咳嗽剧烈时,选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
干咳痰少质粘难出者,可用梨一只去皮,加川贝10克,冰糖适量蒸服。
3、饮食宜清淡可口,可食用梨、枇杷、萝卜等新鲜水果。
忌食辛辣、烟酒、刺激性食物。
可食枇杷叶粥(鲜枇杷叶15克,粳米适量,煮粥服食),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
三、燥热伤肺: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而无丝,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丝,口干,出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桑杏汤加减。
调护:1、汤药宜轻煎,少量多次服用。
2、痰中带血者,可用小或白茅根煎水代茶饮:干咳无痰或痰少难排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3、饮食宜清凉润肺食品,如蜂蜜、西瓜、罗汉果、菠菜、梨粥、玉竹粥、藕粥等。
忌食辛辣温燥之品,禁烟酒。
4、若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者,以杏苏散为方,饮食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四、外寒内热:壮热咳嗽,痰色白或黄质粘难咯,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治法:散表寒清肺热方药:麻杏石甘汤调护:1、病室保持相对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
2、恶寒者注意保暖;汤药宜温服。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白萝卜粥、梨粥、藕粥、及西瓜以清热化痰。
内伤咳嗽【辩证调护】一、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稠厚成块,色白或黄灰,胃纳不振,神疲乏力。
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护:1、保证休息,避免受凉。
2、汤药适宜温服。
痰多者可临时加服桔梗半夏曲3-5克。
年迈体弱,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帮助排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有利排痰,防止窒息。
3、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宜用健脾化痰之食疗效方,如苡米粥、山药粥等,可常用党参或陈皮15-20克、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以健脾化痰。
避免生冷、辛辣、肥甘味厚等碍胃滞脾之品,禁烟酒。
二、痰热郁肺:咳嗽气喘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舌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调护:1、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
2、汤药适宜饭后稍凉服。
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痰中带血者可予鲜茅根15克煎汤送三七粉2-3克,以清肺宁络止血3、老年久病者要防止厥脱证发生,凡痰不易咳出,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心悸、神昏,嗜睡,四肢不温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动火之品,多食枇杷、梨、香蕉、马齿苋、薏苡仁、紫菜等,可食鲜芦根粥(鲜芦根30克再放入粳米100克煮粥)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亦可用大萝卜一个500克左右,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50克蜂蜜,用碗盛载,隔水蒸熟食用,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咳时胸胁引痛,甚则痰中带血,性急易怒,烦热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