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解析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盐酸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概念,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油酸属于酸,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 D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Cl、KMnO4、NaOH、Na2O2不可能归为一类B.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H2SO4、NaCl、KCl、Na2CO3、FeCl3、NaOH中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D.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O3等解析HCl、KMnO4、NaOH、Na2O2均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它不符合胶体微粒直径大小,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NaCl、KCl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H2SO4能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Na2CO3还能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还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C项正确;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项错误。
答案 C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
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答案 D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③钠盐④电解质⑤离子化合物⑥氧化物A.②⑤⑥B.①②⑥C.①③④D.①④⑤解析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
②Na2O、NaOH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
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
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
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
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④⑤,故本题选D。
答案 D5.已知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反应可表示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该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C 和D 有一种一定是盐D .反应物之一可以是酸、碱、盐解析 A 项正确,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项正确,如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 项错误,如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该反应的产物中没有盐。
D 项正确。
答案 C6.下表中有关变化和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解析 干馏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2FeCl 3+Cu===2FeCl 2+CuCl 2不是置换反应,B 项错误;木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 项正确;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D 项错误。
答案 C7.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用石墨制取金刚石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形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水泥和水混合后硬化 ⑥用渗析法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A .①②③B .②④⑥C .③⑤D .①⑥解析 ①盐析、⑥渗析均属物理变化。
答案 D8.对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 nm之间B.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并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前者带电荷、后者不带电荷解析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加热FeCl3溶液能促进其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加热Fe(OH)3胶体能使其发生聚沉得到Fe(OH)3沉淀,灼烧均生成Fe2O3;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都带有电荷。
答案 C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A项,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正确;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错误;C项,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正确;D项,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答案 B10.A、B、C、D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所示:则物质B为A.Fe B.HCl(稀)C.NaOH(溶液)D.AgNO3(溶液)解析物质B与A发生中和反应,则B为酸或碱,又由于B与C可发生置换反应,可判断B为HCl(稀),C为Fe,A为NaOH(溶液),则D为AgNO3(溶液),故选B。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解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A、B、C均为氧化物。
(2)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为化合物,所以C 为化合物,D 为单质。
(3)2 mol NO 和2 mol CO 反应生成2 mol CO 2和1 mol N 2,因此消耗的A(NO)和生成的C(CO 2)的质量之比为30∶44=15∶22。
(4)化学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即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因此质量也就不变,但生成了新物质,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3)2CO +2NO =====催化剂加热2CO 2+N 2 15∶22(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生成了新物质,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15分)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根据这一分类法回答下列问题:(1)将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常温下):(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 2SO 4、KCl 、Na 2SO 3、Na 2CO 3、NaCl 、NaOH 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 、NaCl 溶液的pH 等于7;H 2SO 4溶液的pH 小于7;Na 2SO 3、Na 2CO 3、NaOH 溶液的pH 大于7。
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 2SO 3、Na 2CO 3与NaOH 都划分为碱类,这样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和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③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化合物中的________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
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请你帮忙解决这一难题(试剂只限于上述六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①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发生了水解反应,但从化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应属于盐②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③H2SO4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④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并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13.(15分)几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可供参考的信息有: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A、E、F、G四种物质中含同种元素。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2,元素质量之比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