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发展史
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
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电磁学发展史
• 1663年,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
• 1720年,英国牧师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 • 1733年,杜非分别了两种电:松脂电和玻璃电;
• 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了正电、负电的概念一直 沿用至今。
电这个神奇的精灵总是一闪而逝,与对它好奇, 并热心研究它的人捉迷藏,但它还是没有逃过人 类智慧——终于有一天,人们在莱顿瓶里捉住了 它· · · · · ·
电磁学发展史
安德烈· 玛丽· 安培
(1775年—1836年),法国 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 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 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 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电磁学发展史
1820年奥斯特发表了关于电流磁效应的报告,这引 起了法国学术界的震动。安培听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的 报告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且发现了电 流的方向和它的磁场的方向有着一定的规律,可以用右 手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安培定则或右手螺旋 定则。 安培进一步想,既然电流周围产生了磁作用,假如 把两根通电导线放在一起,那么这两股电流各自产生的 磁场也会相互施加作用力。安培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证 实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推算出了这种力所 遵循的数学公式,于是一条完整的定律便诞生了,这就 是安培定律。
电磁学发展史
3.异种电荷的引力测量——库仑电摆实 验
和单摆类比: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作用力反比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 所以地面上的单摆的摆动周期正比于 摆锤离地心的距离,若电荷间的引力 也遵循距离平方的反比关系,则由带 电体间引力产生的物体的摆动,其摆 动周期T必定也正比于两带电体之间的 距离r,从而设计电摆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三、电生磁
自吉尔伯特开始以来的二百多年,电和磁 一直是毫无关系的两门学科,围绕电与磁寻找 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成为一种潮流。1820年,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继泰勒斯2400年
之后,建立了电与磁的联系。
电磁学发展史
“顿牟缀芥,磁石引针”说明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性; 电力与磁力都遵守平方反比定律,说明它们有类似的规律。 但电与磁有没有联系呢? 17世纪初,吉尔伯特断言,他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库仑也持相同观点。 1731年一名英国商人的一箱新刀在闪电过后带上了磁 性;
电磁学发展史
从定性到定量——库仑定律的发现
(1) 库仑生平(1736-1806) 法国人。 1779年因研究磁石问题获奖励, 1781年因关于摩擦的研究获法国科学院 奖励,同年因论述扭力的论文被选为法 国科学院院士。
电磁学发展史
2. 同种电荷的斥力测量——库仑的扭 秤实验 由于金属丝的扭力正比于扭转 角,将扭丝悬挂起来,通过扭转角 的大小即可测量电荷间作用力的大 小,其精度可达万分之一格令, 1785年库仑据此制成电秤,用以测 定电力,叫作库仑扭秤。但对于异 种电荷,由于两球相吸,接触后电 荷中和,无法继续进行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莱顿瓶
1745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教授马森 布洛克(Musschenbrock)发现了莱顿瓶, 为贮存电荷找到了一个方法。
莱顿瓶就是一个玻璃瓶,在瓶里和瓶外分 别贴有锡箔。瓶里锡箔通过金属链与金属 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 莱顿瓶的实质就是一个电容器! 在物理上第一次有办法获取较多的电荷, 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电磁学发展史
奥斯特的发现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相互矛 盾的。在牛顿力学中,自然界的力只能是作用于物 体连线上的吸引或排斥力,即直接推拉性质的“中 心力”。而奥斯特发现的却是一种“旋转力”。他 称之为“螺旋线”,实际上就是关于磁的横向效应 或电流所引起的涡流磁场的直观描述,是“场”的 思想的开端。奥斯特第一个揭示出了电与磁之间的 内在联系,为电流计、电报和发电机的发明制造开 辟了道路,并为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磁学发展史
现象:麻绳上得纤维向四周自立,犹如“怒发冲冠”, 铜钥匙可以给莱顿瓶充电,与摩擦电性质完全相同。 小插曲:为了验证“地电”与“天电”的相同处,富 兰克林想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 去击杀火鸡,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 说:“我本想用电杀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 个傻瓜。”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1753年,俄国 的利赫曼在做大气放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 献身。 富兰克林的工作,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统一了 “天电”和“地电”,震惊了科学界;富兰克林还将 其发现转化为应用——避雷针诞生了。
吉尔伯特在物理学中的贡献是开创了电学 和磁学的近代研究 1600年他发表了一部巨著《论磁》,系统地总结和 阐述了他对磁的研究成果。使他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了不 朽的位臵; 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详细地阐 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电磁学发展史
吉尔伯特对电学方面的研究
认真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 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 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 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 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电磁学发展史
十三世纪前后,欧洲学术复兴,通过实验研 究自然规律蔚然成风。当时通过磁学实验, 发现了磁石有两极,并命名为N极和S极,并 证实了异性磁极相吸,同性磁极相斥。还发 现一根磁针断为两半时,每一半又各自成为 一根独立的小磁针。
电磁学发展史
吉尔伯特(1544-1603),英国著名 医学家、物理学家
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缝纫针经过莱顿瓶放电后磁化 了。 1774年,德国一家研究机构悬奖征解,题目是:“电 力和磁力是否存在实际和物理的相似性?”
电磁学发展史
奥斯特 (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 ~ 1851 年 ) 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
经过大量实验,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 导线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于1820年7 月21日在法国杂志《化学与物理学年鉴》 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 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极大的震 惊和重视。奥斯特的这一伟大发现,被作为划时代的一页 载入了史册。 为了纪念他,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电磁学发展史
在东方,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 纪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古人将磁石称为慈石来 形容磁石“以为母也,故能引其子”的功能。 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指南针),用来辨别方向了。 13、14世纪,罗盘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这种罗盘在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 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电磁学发展史
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生磁的量化)
电流激发磁场的基本规律是电流元激发磁场的 规律,叫做毕奥-萨伐尔定律。它是法国科学家毕 奥(1774~1862)和萨伐尔(1791~1874)在研究长直 导线中电流的磁场对磁极作用力的基础上提出的。
电流元在给定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 I d l 成 正比,与到电流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电流元和矢 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
电磁学发展史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人,
科学家和政治家。
天上的电和地电是统一的吗? 1752年7月,一个电闪雷鸣的上午,他将 一个风筝放到空中,风筝下有一根铁丝, 铁丝下栓一根麻绳,麻绳的下一端拴丝线, 绳线接触处栓了一把钥匙。同时他还把从 云端“吸取”的电荷收集在莱顿瓶中,并 进行其它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二、由静电到“动电”(电流)
贾法尼 (1737-1798)的研究:
意大利人,解剖学教授。1780年他与学生解剖青蛙, 发现电火花会使蛙腿抽搐,后来他又发现当用铜钩倒挂 蛙腿,再用铁梁横挑,蛙腿也会痉挛。1791年发表了论 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他是发现电流的第一人, 但认为是一种动物电。
电磁学发展史
莱顿瓶
法国人诺莱特在一座巴黎大教堂前邀请了法国路易十 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 行,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当莱顿瓶充电后, 让排尾的修道士触摸莱顿瓶的引线。顿时,七百名修 道士几乎同时跳了起来。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从而展 示了电的巨大威力。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莱顿瓶收集闪电产生的天电。
电磁学发展史
库仑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电的引 力和斥力都遵守平方反比规律,并于1785年在法国 科学院发表论文,提出著名的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的建立使电磁学进入了定量的研究,使 电磁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类比的研究方法:如果不是与万有引力进行类比, 单靠实验具体数据的积累,严格的库仑定律的形式 将很难得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类比在科学研究中 的作用。
发明了第一只验电器。
提出了质量、力等新概念 在《论磁》中,吉尔伯特说,一个均匀磁石的磁力 强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独立于重 量而提到质量,通过“磁力”这一特殊的力,吉尔伯特 揭示了自然界中某种普遍的相互作究方法就是思考,而吉尔
伯特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
电磁学发展史
电磁学发展史
电磁学发展史
一、磁与静电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在到当时的希腊 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铁矿石吸引铁 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 他的解释是: “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 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 们认为琥珀吸引羽毛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以后的2000年中, 静电的研究进展甚少,静磁的研究相 对较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和测量静电.
电磁学发展史
欧姆定律 欧姆(1787-1854):德国人,在傅 立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的电学研 究。他将付里叶在热学中提出的热流、热 阻,类比电学中的电流、电阻,温度差类 比电势差。认为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 许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某种推动力之差(欧 姆称之为电张力)。 通过实验验证,在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律,使与电流 相关的物理量可以测定和推出。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 单位定为“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