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医院感染管理科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医院感染管理科ppt课件
度,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如急诊科、外 科等科室在处理大出血的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 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妇产科护 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避免羊水喷溅造 成的污染等。
编辑课件
19
手术室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 使用器械而非手指握持针具、牵引组织、装卸针 具和手术刀片。
➢ 在传递医疗锐器时同时给予口头提醒。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院感染管理科
编辑课件
1
当发生职业暴露后你如何处理?
√× ①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
②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
编辑课件
2
③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
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
编辑课件
PH试纸: 碱性显示 绿色,酸 性显示红
色3
④工作中有何增加感染危险性的暴露因素?
受损的伤口较深
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
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 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
空心针头刺伤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
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
编辑课件
4
主要内容
伤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因素 防护措施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处理
应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如果手
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
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
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
用消毒液泡手。
手是致病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编辑课件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正确的洗手方法:
要持续15 秒钟!!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17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 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身, 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在消毒 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染的针头 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
编辑课件
18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 其他防护工具的使用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险程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
编辑课件
5
在医院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医务人员身心 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
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心理性因素
编辑课件
6
生物性因素
(一)生物性职业危害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HIV、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 体病毒等。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和分泌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 易受到职业伤害。
编辑课件
15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 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 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 少50%以上。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 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不同的患者,操 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 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编辑课件
16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12
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
–拇指
–手指之间
–指尖
–手腕
拇指
编辑课件
13
㈢注意事项
• 注意清洁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 部位。
• 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 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器、 干净的毛巾、或手绢等擦干双手,毛巾、 手绢应勤换,否则容易导致“再次污染”。
➢ 避免使用手—手传递方式传递医疗锐器,应使用 盆或中性区域。
➢ 使用其它方法代替手术切割治疗方法,如适时使 用钝边电烙术以及激光器械等。
➢ 尽可能使用内窥镜手术替代开放手术。
➢ 用圆头手术刀片代替尖刀手术刀片。
➢ 戴双层手套等。
编辑课件
20
化学性因素
(一)化学消毒对人的影响
1、临床使用中的消毒剂:甲醛、含氯消毒剂、
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可通过呼吸道和皮 肤粘膜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可引起 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头痛、心悸、 失眠等。
编辑课件
21
化学性因素
2、各种化疗药物和抗生素医务人员在临床护理工 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这 些药物在配制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微粒可通 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 在的危害,可致白细胞(WBC)计数减少、脱发、 月经异常、疲劳、皮肤过敏,重者可致骨髓造 血功能抑制、过敏性休克、猝死等。
。
编辑课件
9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洗手
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 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 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洗 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
措施之一。
手是致病菌最常见的
编辑传课件 播方式!
10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洗手
洗手时注意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
方法及范围,手的各个部位都
应洗到并冲净,洗手后,手不
手术室的锐器伤
• 除了住院病房外,最常发生锐器伤的工作 场所是手术室,占损伤总数的27%。
• 研究显示手术过程中有7%—50%的医护人 员发生过职业性血液接触,其中2%—15%
的接触经皮损伤所致,而这些损伤常是缝 合针引起。
• 9家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汇总数据
手术室缝合针针刺伤占锐器伤总数的43%
编辑课件
7
生物性因素
大多数的职业暴露是不至于引起感染的,引起感 染的因素包括: 病原体的种类
什么样的接触 接触的体液量 接触患者体液中病原体的含量 针刺伤后是否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还与针 头种类及受伤时是否戴手套密切相关。同一直径的静 脉穿刺针比缝合针可携带更多的血液,针头越粗、刺 入深度增加或直接刺入动编辑静课件脉则感染的机会增加。 8
➢ 不戴手饰,不留长指甲。 ➢ 禁止在诊室饮食。 ➢ 工作时穿工作服,戴手套、防护镜、口罩,
治疗时避免接触无关区域。
➢ 治疗病人结束后,用肥皂洗手。使用一次性 纸巾擦干。接触传染性病人或物品后,注意 手的清洁和消毒。
➢ 检查有口腔病损的病人有机会接触血液、唾 液,应戴手套。手套用完后应丢弃。
➢ 治疗每个病人后使用新的口罩。
编辑课件
14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口罩使用指南
(1)检查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配戴口罩; (2)当一只口罩潮湿了或污染了,立即更换一只新的口罩; (3)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 (4)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5)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 (6)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 (7)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