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导论学习笔记

风险管理导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一、风险及其本质1.(X)的期望值(EX)和均方差或标准差(DX)决定的。

2.(1)例子:①建筑物材料与结构及气候和风力——火灾。

②人的健康与年龄及业务活动和生活——死伤残。

(2)风险因素的分类:素。

(例:环境污染——健康的危害;汽车刹车系统——交通事故;建筑材料——建筑物火灾)与人的不正当行为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

(例:恶意行为、不良企图、偷工减料、欺诈、纵火图赔)(例:忘记锁门——室内被盗、工程设计差错——工程项目失败、电线陈旧——火灾事故)有人主张把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风险因素合称人为风险因素。

3.介。

(例:火灾、爆炸、雷电、船碰撞、沉没、地震、人的死亡、疾病)4.(1)包含两个要素:①经济价值减少;②非故意、非计划和非预期(2)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5.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的关系:(1)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风险损失。

(2)同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则可能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是风险因素。

(3)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的程度具有反比关系。

6.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全部风险。

(2)偶然性:①事故发生与否不确定。

②何时发生不确定。

③怎样发生,损失大小不确定。

(3)可变性:①科技进步。

②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变。

③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风险的分类1.按状态分: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由于人们的错误或失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

是在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存在的风险。

(例:洪灾、火灾、海难、人的死亡、残废、盗窃、欺诈、呆账、破产)(2)动态风险: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由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及产业组织的变化等引起。

(例:消费者爱好变化、市场结构调整、资本扩张、技术改进、人口增长、利率变化、环境改变)2.按获利机会分: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1)纯粹风险: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例:火灾、沉船、车祸)(2)投机风险: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纯粹风险与静态风险、投机风险与动态风险大体相同)3.按潜在损失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1)财产风险: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2)人身风险:由于人的死亡、残废、疾病、衰老及丧失或降低劳动能力等所造成的风险。

(生命风险和健康风险)(3)责任风险:由于社会个体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

4.按形成损失的原因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1)自然风险: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和其他实质风险因素成形成的风险。

(2)社会风险: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动形成的。

(抢劫、偷盗、罢工、暴动)(3)政治风险:种族、宗教、国家之间的冲突、叛乱、战争引起的风险。

5.按承担主体分: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国家风险6.按涉及范围分:基本风险、特定风险7.按能否预测和控制分: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8.按主观程度分: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三、风险管理及其作用1.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2.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人类的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风险的代价: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①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

②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

)处理风险的费用。

3.风险管理的作用:(1)对企业的贡献:①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②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企业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2)对家庭的贡献:保障家庭免于巨灾损失的影响。

(3)对社会的贡献。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过程):1.(1)全面分析经济单位的人员构成和资产分布以及业务活动。

(2)分析人、物和业务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发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3)分析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形态。

(4)需要鉴定风险的性质,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

2.: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

以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

3.风险处理:手段分控制型和财务型(1)控制型手段:避免损失预防与抑制、控制型非保险转移(2)财务型手段: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偿。

通常有:保留或承担、财务型保险转移、中和、保险。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效益比值=因采取该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因采取该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机会成本五、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1912年芝加哥创立“全美安全协会”。

2.1921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

3.两件震动美国学术界和实业界的事件,成功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的契机,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形成了:①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罢工。

②1953年美国通用汽车自动变速装置厂大火。

4.1975年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成立。

5.1983年5.9,“101条风险管理准则”,这些准则的诞生与运用,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一、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与企业环境、企业特有属性密切联系。

企业特有属性是企业发展历史,管理者的个性与经历,企业资产规模。

企业目标是影响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

1.风险管理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2.风险管理具体目标:(1)必须经济合理)②安全系数目标(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③合法性目标(受各种法规的制约)④社会公众责任目标。

(2)①生存目标(损失后企业生存放在首要位置)②持续经营目标。

③获得能力目标。

④收益稳定目标。

⑤发展的目标。

⑥社会责任目标。

二、风险管理组织1.企业组织结构(1)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小型企业,对领导素质要求较高。

(2)职能型组织结构——大中型企业,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容易造成多头领导。

(3)直线—职能型2.风险管理组织的一般结构(1)小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2)中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3)大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4)选择型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部门更多地是对职员福利的管理(职员福利助理:退休金助理、健康福利助理、储蓄投资计划助理、组织生活助理)3.风险经理的责任及作用(1)责任:识别、衡量风险,拟订、选择、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2)作用(职能):①帮助高层领导制订正确的风险政策。

②建立一个责权分明、信息畅通、遍布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网络。

③帮助高层领导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一种“安全第一”的观念,奖优罚劣。

④衡量比较成本效果,找出合适的风险处理方法予以实施。

⑤与财务经理及其他高层领导合作,共同决定企业自保和投保的程度。

(3)影响因素:①企业的环境。

②高层领导的态度。

4.风险管理部门需要接触的其他部门:(1)会计部门:分配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

(2)财务部门: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

(3)购销部门: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使损失降至最小。

(4)生产部门: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消除风险。

(5)人事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

三、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1.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

2.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

3.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

4.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

5.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目的特点和方法1.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2.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订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3.风险识别的目的:①衡量风险的大小。

②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

4.风险识别的特点:系统性、连续性、制度性。

(1)系统性: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要研究经济单位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

(2)连续性:任何事物都在变,风险质和量在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不连续很难发现潜在的风险。

(3)制度性:风险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

5.风险识别的方法:保险调查法、保单对照法、资产损益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

6.风险识别方法的局限性:(1)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揭示出全部风险,更不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根据各经济单位的性质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风险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组合。

(3)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许多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答案。

二、感知风险1.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1)企业本身的活动:①企业活动的性质。

②企业的经营方式。

③企业经营业务的场所。

(2)企业经营环境。

2.感知风险的方法(1)组织图分析——重要特点:揭示企业关键人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①企业活动的性质和规模。

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③企业内部可以分成的独立核算单位。

④企业关键人物。

⑤企业存在的、可能使风险恶化的任何弱点。

(2)财务报表及原始会计资料分析①资产负债表——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是今天可能面临损失的资产价值而非独立历史上的价值。

②损益表③财务状况变动表(3)流程图分析(4)标准调查表分析——提出一些大众化的问题。

常见的分法是按照损失暴露价值的大小来划分。

美国企业普遍应用的识别风险的几种调查表: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对照分析表和资产损失分析法。

1)保险调查法: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及有关的学会就企业可能遭遇的风险加以详尽的调查与分析,编制各种调查表供企业参考的一种方法。

优点:①该表由保险和风险管理专家提供,可获得专家意见。

②可免费或支付少量费用获得专家的服务。

③可以让没有任何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来回答,方便实用。

缺点:①企业在运用时可能会忽略不可保的风险和未知的风险。

②只能获得表中的问题,而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2)保单对照法: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场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融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与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与保单调查法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须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调查的侧重点是可保风险。

3)资产——损失分析法(5)投入产出分析3.运用风险识别方法时应注意的几点:①现场调查。

②注意其他记录和文件。

③加强与企业内外专家的联系。

三、分析风险1.风险清单:最经常、普遍使用的方法。

引起风险事故的因素从两方面考虑:①引起事故的风险源。

②影响损失程度的因素。

2.威胁分析:3.事故分析:4.风险因素预先分析:适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