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

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


氮效率的基因工程根瘤菌肥而投放到国际市场 与
目前对联合固氮菌研究的重点 一方面是对菌株 粮食作物联合固氮的固氮螺菌的固氮调控机制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进行遗传改造 筛选出具有高细胞密度 同时又能 也已逐步明朗 为构建铵阻遏条件下也能固氮的基
大量分泌 NH4+的联合固氮菌,使之能与外界环境抗 因工程菌株打下了理论基础 最近 对以苜蓿根瘤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Ci En, Gao Ming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7–
云英根瘤菌 的结瘤固氮基因表达调节的研究 最 近 发现了微生物体内碳代谢与固氮及氮代谢的基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 总结了固氮酶催化 N2 还原过 程是 2MgATP 与铁蛋白结合 铁蛋白-2MgATP 与钼
因表达调节之间 存在着偶联关系 这一发现不仅 铁蛋白结合成复合物 ATP 水解 复合物内发生电子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is a global strategic problem, and is very significant to environment, food and population and so on. Currently, its research has been being developed on the level of gene, enzyme, cell and ecosystem. The paper reviews home and overseas research works on exhumation and use of nitrogen-fixing resource, genetics engineering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biochemistry of nitrogenase and chemical modeling of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and describe the prospect of biological nitrogen-fixing research. Keywords: Nitrogen fixation; Genetics engineering; Nitrogenase; Chemical modeling
1.3 结瘤的非豆科植物 弗兰克氏菌(Fankia) 稻等接种固氮蓝藻都取得了增产效果 引起了普遍
是一种能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 比根瘤菌更 重视 但到目前为止 除蓝藻外 自生固氮菌很少
易生长 而且固氮酶活性高 木本双子叶植物能与 作为肥料在土壤中应用
其共生结瘤固氮 该固氮体系固氮持续时间长 固
WU F.B. 发 现 苗 期 海 岛 棉 (Gossypium 前景 遗传工程发源于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 而
barbadense L.) 接 种 自 生 固 氮 菌 (Azotobacter 自然界有生物固氮能力的生物只限于极少数低等的
sp.) 巴西固氮螺菌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对生物固氮调控有重要意义 也是对基因表达调控 转移 底物结合与还原 铁蛋白-2MgADP 复合物与钼
的基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贡献 它为进一步研究光 铁蛋白分离 2MgATP 替换出 2MgADP 又形成铁蛋白
合和固氮之间的联系 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 培 -2MgATP 复合物 如此完成一次循环 每循环一次传
可形成联合固氮体系 并且形成联合固氮体系的高 产生自身固氮能力 从而可节约生产氮肥投资的 90
梁根量增加 29 根体积增加 39 籽粒增产 18%[11]
以上[14]
李季伦等对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巴西固氮螺菌
目前 对固氮根瘤菌及其宿主植物的基因组
Yu62 进行了多方面研究[12] 铵对该菌固氮酶活性的 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工作正在蓬勃开展 在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中国农学通报 第 20 卷 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25–
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
慈 恩 1 高 明**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6
摘 要 生物固氮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课题 它对环境 粮食 人口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这方面研 究已从基因 酶 细胞和生态系水平上逐步展开 本文从固氮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固氮的遗传工程以及固 氮酶生物化学和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并对生物固氮研究的前 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固氮 遗传工程 固氮酶 化学模拟
衡 另一方面 离体培养菌根菌 使之能廉价 大 菌为代表的模式菌株的基因组工作已经完成 对其
量地制备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13]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也刚刚兴起 这必将在一个新的
1.5 自生固氮 主要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固氮菌 层次上揭示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机理 我国
能独立地完成固氮作用 它的固氮量远远低于共生 科学家在深入研究在调节基因 nifA 的表达及其
1.4 联合固氮 定殖于植物根系等部位 与植物 固氮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如果将固氮基因进行人
间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在植物根上不形成特异化结构 工转移 就可能获得具有固氮作用的新物种 在这
的固氮菌被称为联合固氮菌 联合固氮菌可与特定 一领域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进展显著 固氮
的植物形成联合固氮体系 该体系中的植物主要是 基因已经能够在原核生物界细菌之间转移 例如
抑制已基本研究清楚 构建成脱铵阻遏的工程菌株 一个新的层面上认识生物固氮及其与之相关的微生
UB37,在玉米田间小区实验中达到减少氮肥用量 20% 物与高等植物相互作用机理 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的效果 从这一系列研究和发现可以看出 联合固 重组苜蓿根瘤已构建成功 并作为第一个可提高固
氮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临着能源 粮食 人口和环境等问题 因而生物固 共生固氮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新发现结瘤豆
氮的研究倍受世人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深入发展 生物固氮研究已日新月异,其研究深
科植物 300 种 并经多相分类研究 确定了根瘤菌 新属 2 个[3,4] 新种 8 个[5 10] 不少国家 特别是美
固氮量 约在 1.5kg/hm2 左右 对自生固氮菌的研究 产物 NifA 活性调节机制的基础上 构建了携带
开始于 19 世纪 1893 年维诺格拉斯从土壤中分离到 有能组成型表达 不受铵阻遏 nifA 质粒 将其引
第一个自生固氮菌 厌氧的巴斯德菌 1901 年
入阴沟肠杆菌和大豆根瘤菌后 其固氮作用不再受
是最高的 在水稻田里放养红萍 既能增加土壤中 等的纯培养 1956 年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固
生物氮数量 又能提高水稻的产量 因此 红萍这 氮蓝藻的研究 并分离出 4 种固氮蓝藻 其中 3 种
种蕨类植物与蓝藻的共生固氮体引起世界各国的普 属于鱼腥藻属 1 种是林克氏念珠藻 它们的固氮能
遍重视
力均很强 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 对一些作物如水
生物氮在现代农业中具有提高作物产量 培肥土 南亚一些国家就利用红萍作为绿肥和饲料 红萍是
壤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要增加生物氮的数 量 就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固氮资源和寻找新的固氮
一种水生蕨类植物 它可以与固氮蓝藻共生固氮 其固氮量可达 150 300kg/hm2,高的可在 450 kg/hm2
1* 基金项目 国家 973 项目 00CB108905 第一作者简介 慈恩 男 1981 年 1 月出生 西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 重庆市西南农 业大学 187# 邮编 400716 联系电话 023 68259606 E-mail cien777@sohu.com * * 通讯作者 高明 男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投稿 日期 2003-06-13 修回日期 2003-08-20
21 世纪 30 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 年需粮食 资源 当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较广泛 意义较重要
(按人均 400kg 计算)6.4 亿吨 每收获 1 吨粮食约投 的固氮资源有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红萍和固氮蓝
入 100kg 尿素 总计需尿素 6400 万吨 为了满足 2030 藻 结瘤的非豆科植物 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等
育具有氢酶的固氮微生物的研究也在进行 因为如 递 1 个电子 并消耗 1 个 ATP 一般公认的固氮反应
原核微生物(细菌和蓝藻) 微生物学中的基因重组
NO40 多糖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sp.)和根 和细胞融合等遗传操作新技术为改造生物提供了强
瘤菌后 功能叶中氮 磷 叶绿素含量以及生物学 有力的手段 对于固氮微生物来说 固氮基因 nif
产量均明显提高
操纵和调节固氮酶 Nitrogenase 的合成 从而使
2 固氮的遗传工程
氮量在 45 150kg/hm2 现已知能与弗兰克氏菌结瘤
遗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去改变生物的遗传特
的植物分布在 7 目 8 个科 24 个属中 其种类多 抗 性或按着人们的意愿去创造新的物种 近十多年来
逆性强 在农业和水土保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固氮遗传工程的兴起为研究生物固氮开辟了美好的
高效的 C4 植物(如玉米 高粱 甘蔗 黍等) 近年 来有研究表明甘蔗体内的内生固氮菌 它们生活在
已能将肺炎克氏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 去 因此 有的学者预言 玉米结瘤固氮可望在 21
植物体内 可为植物提供高达 60%的氮素 另外 世纪初成功 水稻的固氮也有成功的可能 美国科
Ghonsikar 等用固氮螺菌接种高粱 结果发现 两者 学家估计 今后 20 年内 生物工程可能使粮食作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