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保护
Cu 22.6 11.41 20.0 1.66 7.3~55.1
F 478 197.7 440 1.50 191~1012
Hg 0.065 0.080 0.040 2.602 0.006~0.272
Mn 583 362.8 482 1.90 130~1786
Ni 26.9 14.36 23.4 1.74 7.7~71.0
表4.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4.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砂土类 壤土类
表4.4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5 P综>3.0
重污染 土壤、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特点:污染物在地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通过扩散、降 水淋滤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与地下水。
三、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沙 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沙 漠化土地每年还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 扩大,全世界有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直接 受沙漠威胁,2/3的国家和地区饱尝土壤沙化 之苦。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 问题之首。
55~85
0~15
35~45
40~55
0~15
45~100
0~55
15~25
0~30
55~85
15~25
20~45
30~55
15~2545~85来自0~4025~45
0~20
55~75
25~45
0~45
10~55
25~45
45~75
0~30
45~65
0~35
0~55
65~100
0~35
0~35
(二)土壤有机质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撒哈拉大沙漠
2.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气 候变化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
原因:
过渡放牧和不 适当的旱作农业;
大量砍伐森林。
3.沙尘暴:
前苏联的黑风暴事件。十万拓荒者在哈萨 克斯坦北部,俄罗斯东部,开垦了4000万公顷 土地;到了1963年,干旱的春天发生了沙尘暴, 300万公顷的作物由于干旱全部损失掉。
Na 1.02 0.626 0.68 3.186 0.01~2.27
①A层指土壤表层或耕层。
元素
算术 均值 标准差
几何 均值 标准差
95%置信度 范围值
K 1.86 0.463 1.79 1.342 0.94~2.97
Ag 0.132 0.098 0.105 1.973 0.027~0.409
Be 1.95 0.731 1.82 1.466 0.85~3.91
第五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一、土壤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 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由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土壤生物、水分 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土壤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河流 雾
农田灌溉
雪
图5.2 土壤溶液的来源
雨 浅层地下水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等)。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 树最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
1.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1)原生矿物质: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 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2)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 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 改变。
2.土壤化学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 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机械组成 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 含量。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 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 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土壤质地 分类见表5.2。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 吸附性
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 机污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 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Mg 0.78 0.433 0.63 2.080 0.02~1.64
Ca 1.54 1.633 0.71 4.409 0.01~4.8
Ba 469 134.7 450 1.30 251~809
B 47.8 32.55 38.7 1.98 9.9~151.3
Al 6.62 1.626 6.41 1.307 3.37~9.87
美国1934年的黑风暴事件。
我国的实例: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河流域大片丰沃的森林与良田成为风沙迷漫的高 原荒地;著名的丝绸之路等等;
到1993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32.7万平 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我国荒漠化最严重 的地区在西北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宁夏 等省和自治区,尤其是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和 草原上开垦的干旱农业区。
单位:μg/kg
元
算术
几何
95%置信度
素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范围值
As 11.2 7.86 9.2 1.91 2.5~33.5
Cd 0.097 0.079 0.074 2.118 0.017~0.333
Co 12.7 6.40 11.2 1.67 4.0~31.2
Cr 61.0 31.07 53.9 1.67 19.3~150.2
(三)土壤生物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藻类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 对进入 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 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能的主要 贡献者。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4.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物和颗粒物等; 特点: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以大气污染源为
中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
⑶农业污染型
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入土壤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特点: 污染程度与化肥、农药的数量、种类、施用 方式等有关。一般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 潜在的污染物。
⑷固体废物污染型
污染物为工矿企业排出的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 圾;
Ge 1.70 0.30 1.70 1.19 1.20~2.40
Sn 2.60 1.54 2.30 1.71 0.80~6.70
Sb 1.21 0.676 1.06 1.676 0.38~2.98
Bi 0.37 0.211 0.32 1.674 0.12~0.88
Mo 2.0 2.54 1.20 2.86 0.10~9.6
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 pH>5.5~6.0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 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 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 pH>9.5为极强碱性土。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 重黏土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黏粒
粉沙砾
沙砾
(<0.002mm) (0.002~0.02mm) (0.02~2mm)
0~15
0~15
85~100
0~15
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