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过今天遇到的第一个人,他的穿着吗?你注意过山竹一共有几瓣吗?为什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些能注意到,而有些没有进入我们的注意呢?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学习或工作时,我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并集中在某一对象上。
例如,我们听老师讲课时,并不是什么都看、都听、都记,而是有选择地去反映我们关注的对象。
所以,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我们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都会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处于注意状态时,我们会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神经系统对某些刺激的兴奋增强,同时对其他无关刺激加以抑制。
例如,我们听老师讲课时,注意的指向性帮助我们将心理活动从当前出现的多种对象中选择并指向看黑板、听老师的讲话,注意的集中性会使我们的神经反应对黑板上文字的变化、老师的言语更加兴奋敏锐,同时对其他刺激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又称注意的第三大特点为非独立性。
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它总是在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如通常所说的“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外部环境的新异刺激不由自主做出的应答性反应。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和主体自身的状态。
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相对强度、运动变化、对比关系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
例如,大街上行人怪异的装扮。
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但是这种强度是有相对性的。
例如,人们在嘈杂的环境中窃窃私语不会被人听到,但是在安静的图书馆,悄悄话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与环境中相对静止的对象形成反差,如夜空中的闪电,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注意大的声音、鲜艳的颜色,但有的时候还会受刺激物之间对比程度的影响。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说明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与普通对象有明显差异的事物。
无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的自身状态也有密切关系。
自身的需要、兴趣、精神状态不同,对相同刺激的注意情况也会不一样。
比如一家三口遇到路边在卖小猪佩奇的玩偶,小朋友拉着妈妈要去看,但爸爸却无心观看在玩手机。
综上,在现实生活中,刺激物的特性和主体自身的状态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有意注意的保持依赖于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有四点。
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个体的有意注意就越容易引起和维持。
二要培养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是直接兴趣,对活动目标和结果的兴趣是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通常由直接兴趣引起,而有意注意的引起需要培养间接兴趣。
例如,对于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当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好处及重要性时,便会凭借意志,刻苦背单词,这就是培养间接兴趣以引起有意注意。
三要合理地组织活动。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同一目标的不同的类型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科学活动中将智力游戏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
四要克服干扰,排除无关刺激。
有意注意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力来维持,并克服来自外界刺激和自身状态的干扰,可以学习时选择较为安静的场所,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初学文言文,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时候是有意注意。
此后,随着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凭兴趣可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生活中熟练地打字、熟练地驾驶汽车这些都是有意后注意。
四、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注意的定义、特点及种类,并且对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