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第十四讲 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课件 数据融合的应用
14第十四讲 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课件 数据融合的应用
17
1、数据层属性融合结构
基于原始的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直接融合来 自同类传感器数据,然后实现特征提取和对来自 融合数据的属性判决; 多数情况下仅依赖于传感器类型,不依赖于用户 需求; 数据量大,冗余度高,融合计算量庞大,属于最 底层的融合。
18
2、特征层属性融合结构
对各传感器数据处理并抽取特征后再进行融合;
40
工作方式
①将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包放到融合池中,根据融合 度以及这些数据包下一跳的目的地址,AIDA功能 单元将多个数据包合并成一个数据包;然后将其 传递到MAC层进行发送;
当查询请求为收集所有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温度值时,转 发节点收到子节点发来的查询结果后无法进行聚集操作, 只能将每个子节点的查询结果依次发送到父节点。
32
典型算法:TiNA
TiNA是一种利用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的时间一致 性进行网内融合的机制; 在满足用户对于数据准确性需求的前提下,通过 网内融合尽可能地节省能量。
8
二、 WSN数据融合原理
WSN中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模 糊或确定、时变或非时变、实时或非实时、可靠 或非可靠、相互支持或相互矛盾; WSN数据融合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节点资源,将 采集的多份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组合出更 有效、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
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减少网络通信量,提高能源 有效性,最终增加网络生命期。
22
典型结构
融合中心Agent 融合中心Agent
通信网络
传感器Agent
传感器Agent
传感器Agent
传感器1
23
传感器2
传感器N
Agent具有有关融合中心以及与其在监测范围上 有重叠的多个传感器的知识。主要功能如下: ①获取目标和传感器数据;
②对经协商后分配的传感器任务进行管理;
③对与其他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
在有损融合中,信息损失的上限是要保留应用所需 的全部信息量。
13
五、跟踪级融合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的感知数据从多源节点向 汇聚节点传送,从信息流通形式和网络节点处理 的层次看,跟踪级融合模型可分为两种: 1、集中式结构 2、分布式结构
14
1、集中式结构
汇聚节点发送有关数据的兴趣或查询,具有相关 数据的多个源节点直接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 最后由汇聚节点进行数据的融合;
第十四讲 数据融合的典型应用
--WSN中的数据融合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特点
由部署在监测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而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 络系统; 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 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在军事、工农业、生物医疗、环境监测等许多重 要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9
三、WSN数据融合特点
WSN中主要有从用户到网络的查询及从传感器节 点到用户的感知数据两种通信量; 传感器节点都有可能对环境进行感知或成为对其 他节点产生的数据进行转发的中继节点,这些节 点产生的数据有可能使网络发生拥塞; WSN大规模密集部署的特点导致这些数据中大部 分是无效的,应在传送过程中运用数据融合技术 进行处理,减少无效数据。
传感器融合任务的性能指标经传感器Agent间的协 商确定。
26
多Agent的融合模型将决策过程移至各传感节点; 节点能动地根据目标导向来调整策略,提高了数 据融合过程的自适应性; 各传感节点的感知数据通过Agent自主管理,并能 及时获得性能态势,动态调整任务的决策,有利 于在传感网络性能优化上的数据融合;
Agent之间的协商与知识学习机制,利于数据相关 性的发现,进而提高数据融合度和鲁棒性。
27
八、典型WSN数据融合算法
1、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聚集操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视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用 户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向网络发送查询请求; 查询请求在网络中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处理, 查询结果通过多跳路由返回给用户; 处理查询请求以及返回查询结果的过程实质上 就是进行数据融合的过程;
把多Agent用于提高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度和实现 数据同步及任务协同处理非常有利。
21
结构特点
汇聚节点作为融合中心,数据的融合通过传感器 Agent与融合中心Agent,由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 点间的协商实现; 融合中心将系统任务发送给能独立完成该任务的 传感器,或能联合完成该任务的传感器组; 各传感器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相关的传感器进行 协商,这一过程持续到融合中心发出下一组任务 时为止。
28
典型算法:TAG
TAG是一个基于TinyOS的通用聚集操作服务模块, 它采用类似SQL的查询语法; TAG中的查询过程分为查询请求分发和查询结果 收集两个阶段。
29
第一个阶段:基站广播查询请求消息 当某个节点第一次收到查询请求时,将消息的发 送者作为自己的父节点,然后转发查询请求消息, 否则丢弃查询请求消息;
11
四、 WSN数据包级融合模型
数据包级融合有无损融合和有损融合两种:
1、无损融合: 所有的细节信息均被保留,在各个结果之间相 关性很大的情况下,会存在许多冗余数据;
数据缩减的基本原则就是减少这些冗余信息。
12
2、有损融合: 采用减少一些信息的详细内容或降低数据质量的方 法来减少需要存储或传输的数据量,从而达到节 省能源的目的;
35
2、数据包合并
当某个节点收到多个子节点发来的数据包时,将 它们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包,然后将合并后的数 据包发送到父节点;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字段相对较短,而控 制字段相对较长,数据包合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包 头的开销。
36
典型算法:数据漏斗
数据漏斗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少量的控制节点和 大量的传感节点两类。
34
主要特点
TiNA实质上是一种时间域上的数据融合,对TAG 进行了扩展,引入了数据时间一致性的概念; 对于监测数据波动较小的应用十分有效,能够显 著地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当监测数据波动 较大时作用不明显; 对于节点存储空间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当网络规 模较大时,转发节点需要保存大量的额外信息。
20
七、基于多Agent的数据融合模型
Agent是指在一定环境下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社 会性和代理性等特征的计算实体;有自己的知识 库和推理机制,能主动对环境的作用做出反应; 多Agent系统则是由一组Agent通过彼此的协商与 协作组成一个整体,单个Agent的能力是有限的, 但通过合作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
37
主要思想
控制节点将被监测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向 每个区域发送查询消息; 收到查询消息后,区域中的传感器节点开始周期 性地向控制节点发送传感数据; 由于同一区域内的大部分节点几乎在同一时间向 控制节点发送数据,将这些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 包发送到控制节点是十分有效的。
38
主要特点
4
一、与传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比较
传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将不同的知识源与传 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观测现象更好 的理解; WSN中,数据融合能节省整个网络的能量,提高 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收集数据的效率。
5
主要表现
(1)稳定性: 传统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通过扩展空间覆盖范围和 提高抗干扰能力来增强运行的鲁棒性。 WSN则从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出发,数据融合多基 于网内进行,考虑到部分节点会由于恶劣环境因 素或自身能量耗尽而造成失效情形,因此稳健性 和自适应性是WSN数据融合实现的前提。
24
融合中心Agent包含与应用相关的全部传感器的 知识,主要功能包括: ①对传感器发送来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融合;
②确定各传感器Agent需完成的系统任务及其全局 性能指标;
③对系统任务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控,以便确认所 要求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
25
多Agent之间的通信消息来自于Agent内部的决策 过程,包含融合数据相关的标识、类型、内容及 发送、接收者; 系统融合任务优先级及其性能指标由融合中心 Agent确定,而传感器融合任务的优先级则由传感 器Agent确定;
2
WSN主要结构
通信卫星 或者 互联网 用户 监控系统
汇聚节点
传感器节点 监测区域
3
传感器节点数量多且随机分布,相邻的传感器对 同一事件进行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具有相似性; 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存储空间与计算能力有限, 冗余数据的传送在一定程度将消耗过多的能量, 缩短整个网络的生存期;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收集数据过程中使用数据融合 技术,将多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 出更为准确完整的信息。
信息损失较小,由于WSN节点分布较为密集, 多源对同一事件的数据表征存在近似冗余信息, 对冗余信息的传输将使网络消耗更多的能量。
15
2、分布式结构
源节点发送的数据经中间节点转发时,中间节点 查看数据包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融合后再传 送到汇聚节点,由汇聚节点实现数据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数据收集的整体效率, 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能耗,提高了信 道利用率。
16
六、属性级融合模型
属性信息融合是基于目标类型的识别融合。传感 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对环境事件监测所获得的 数据流,经分析处理提取特征,然后用模式识别 方法完成属性信息融合。根据对传感器数据的识 别层次,属性数据融合结构可分为三类: 1、数据层属性融合结构 2、特征层属性融合结构 3、决策层属性融合结构
查询请求消息以这种洪泛的方式遍及整个网络, 所有节点形成一棵以基站为根的数据融合树。
30
第二个阶段,每个节点周期性地采集数据,融合 本地采集的数据以及子节点发来的查询结果,然 后将融合结果发送到父节点。
31
主要特点
TAG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域上的数据融合;
利用相邻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的空间一致性去除 冗余信息,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 对简单的聚集操作十分有效,对于一般的查询请 求,作用不是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