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B.枉.然(wáng) 倏.忽(shū) 自卑.(béi) 争执.(zhí)C.屋檐.(y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笃.志(dǔ)D.搓捻.(niǎn) 澄.清(dèng) 感慨.(kǎi) 攲.斜(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沐浴疲倦不堪废寝忘食呼朋引伴B.清冽水波粼粼美不甚收人迹罕至C.急躁煞有介事翻来复去人声鼎沸D.诀别个得其所混为一谈不求甚解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古诗文默写。

(7分)(1),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

(3) ,随君直到夜郎西。

(4)《论语十二则》,强调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的句子是。

(5)《论语十二则》,写时间流逝的句子是。

6.根据示例仿写语句,使上下文连贯得体。

(3分)示例:细水拥有奔流的冲劲,所以才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泥土拥有向上的理想,所有才有山峰的雄壮挺拔。

7.名着阅读。

(4分)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结集出版,名为《》,《》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厌烦。

8.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7分)“调查书写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

下列表格是对你们班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

你(2)相委.而去(3)下车引.之(4)入门不顾.10.翻译句子。

(4分)(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在下列括号内填写省略的内容。

(3分)(1)过中( )不至(2)( )去后( )乃至12.文中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在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阅读第①段,第三句与第四句的位置可以调换吗为什么(3分)14.第②段写春花,为什么要写蜜蜂、蝴蝶(2分)⒖第③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16.第④段对“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2分)A .强迫。

B.说明小草的颜色青得使人不能不注意它,极言小草色青。

C.小草靠近了人的眼睛。

17.第④段中所描写的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2分)A.从动到静,从人到物,从近到远。

B.从动到静,从物到人,从远到近。

C.从静到动,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3D.从静到动,从人到物,从远到近。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13分)荷叶帽于君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

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

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

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

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

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

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

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

啧!啧!啧!”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

在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气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

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

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

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

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

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

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

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

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

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

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

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

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

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

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

”孩子仍是哭。

“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

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18.文章为何以“荷叶帽”为题(2分)19.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为什么七嘴八舌地夸赞戴着荷叶帽的孩子呢(2分)20.请对文中的父亲形象作简要赏析。

(3分)21.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我”为何会泪水盈眶呢(3分)22.作者通过荷叶帽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3分)三、作文(50分)23.亲爱的同学,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情绪伴随着你,欢乐,悲伤……请选择一种情绪,记叙一件事。

请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写作提示: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答案1C 2 A 3 B 4 A5⑴秋风萧瑟⑵江春入旧年⑶我寄愁心与明月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略7朝花夕拾五猖会8现在同学们的书写能力较差,要增强同学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尽量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9⑴否⑵舍弃⑶拉⑷回头看10略11略12元方聪慧率真,正直知礼,敢于驳斥。

(意思对即可)友人无信无礼,能接受批评或知错就改。

13不可以。

第三句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第四句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感受。

调换过来不合逻辑。

14用蜜蜂和蝴蝶衬托出花的香甜和繁盛。

15比喻和引用。

引用:引出对春风的描写。

也写出春风温暖的特点。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温暖。

16B17C18“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叙事,“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

19小男孩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叔叔阿姨们的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

20这位年轻的父亲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不懂得荷叶能带给孩子无比的快乐,其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是不对的,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是极大的。

21“我”泪水盈眶是因为同情这位孩子,孩子的荷叶帽被父亲糟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22示例:儿童自有其独特感情及兴趣,他们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

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