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薛涛与朱淑真作品思想内容分析比较

薛涛与朱淑真作品思想内容分析比较

薛涛与朱淑真作品思想内容分析比较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李珊珊指导教师:单芳[内容摘要]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与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在文学史上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朱淑真亦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在艺术上成就颇高,有人认为她的能力,堪与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的李清照并驾齐驱。

然而据现存生平资料显示,两位女作家都自幼喜爱创作且才华横溢,都曾受过程度较好的教育,生活都有幸福快乐转入不如意,也都有着不遂愿的个人情感经历,可见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共同点很多,但她们留世的作品却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在思想内容上也是各有侧重。

[关键词] 薛涛;朱淑真;思想内容唐代诗风兴盛,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时能诗者众多,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诗人,据统计人数多达一百二十多位,杰出的作者有上官婉儿、武则天、李冶、晁采、刘采春、鱼玄机、薛涛、花蕊夫人徐氏等等,其中女冠诗人薛涛最是一颗夺目的明珠。

然稍晚于唐的宋代虽其诗歌成就不及唐代,但可贵的是,宋代女诗人的诗作比唐代女诗人的要多,最著名的要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其中宋代女词人朱淑真以其独特的笔调和颇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博得了较高的评价。

据现存生平资料显示,两位女作家都自幼喜爱创作且才华横溢,都曾受过程度较好的教育,生活都有幸福快乐转入不如意,在这么多共同点的支撑下,她们留世的作品却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在思想内容上也各有侧重。

一、生平梳理(一)薛涛生平简述薛涛,字洪度,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童年随父薛郧宦游成都,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少年即诗名在外。

相传她的父亲在庭中梧桐树下吟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而续:“枝迎南北鸟,时送往来风”,可见薛涛从小才华横溢。

父亲在她童年时就去世了,因家贫,不得已入乐籍为歌妓。

她思想开朗,性格豪爽,喜与文人交游。

十六岁左右,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1]见她貌美才捷,就召入幕府侍酒赋诗,遂入乐籍。

二十岁左右因小事冒犯韦皋,被罚赴松州(今四川松潘县)戍边军中充当乐妓。

返回后,乃愤而脱身乐籍,退隐成都西郊浣花溪,创制深红色小笺时称“薛涛笺”[2]。

晚年从浣花溪迁居锦城西北隅碧鸡坊,终身未嫁。

据相关史料研究,薛涛活了六十三岁,是唐代享年最高的女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她的作品多为赠别酬唱之作,这主要是因为她多与文人雅士结交,交游广阔,阅历丰富。

也有诗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除此之外薛涛诗中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怀念国事的情感,可见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

南宋·章渊的《槁简赘笔》说她“有诗五百首”。

清康熙四十年刻印《全唐诗.薛涛》诗,只收到八十九首,今人张蓬舟的《薛涛诗笺》收入九十一首,这是现存的她的全部诗歌。

中唐时期与薛涛唱和的人很多,有白居易、牛僧儒、令孤楚、裴度、张藉、杜牧、刘禹锡、吴武陵等,此外还有三十多位诗人、名士、高僧与之交往。

薛涛交游如此之广,足见其才华出众,声誉之高。

(二)朱淑真生平简述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

相传为朱熹侄女,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做主,嫁给一文法小吏。

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转为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她的作品在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

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调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

”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

二、作品思想内容梳理(一)薛涛作品的思想内容正因为薛涛这一生有着不寻常的经历遭遇,才造就了她杰出的诗歌成就,也决定了她诗歌的思想内容。

薛涛的九十一首存诗,从形式上看,多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甚少,偶有六言、杂言。

从思想内容上看,则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为酬唱、赠别之作,二为咏物言志、写景抒情之作,三是抒发忧国情思的政治诗。

1、赠别酬唱之作。

此类作品是薛涛作品的主要部分,在其现存的91首当中竟占到40多首,这与她脱籍后的“女校书”[3]身份有关,由于这一特殊社会身份,此时的薛涛应酬繁多,结交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多,因此这类作品也极多。

这类作品较著名的有《和郭员外题万里桥》、《酬人雨后玩竹》、《送郑资州》、《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赠韦校书》、《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送友人》、《和郭员外题万里桥》、《江亭饯别》等,主要表达对友人的赞誉与勉励,惜别与思念等情感,诗中所蕴情感或喜或悲,较为丰富。

此类诗歌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如《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此诗明代杨慎的《升庵全集·薛涛诗》评为“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流纷纷停笔,不亦宜乎。

”其一是“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其二是“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第一首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思想性,诗中不仅写出了边地军民之苦,而且也表现出了作者思想意识的转变,其诗作不再停留于洗削脂粉之气的层面,而是从思想深度到艺术表现,都力求追步须眉。

她不愿把为贵族华筵所唱的曲子唱给戍边将士,此处一个“羞”字用得绝妙,讽而不显。

第二首则主要突出边地的军事形势,暗示战士们在与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用乐妓的“不敢”来反衬这一点。

这两首诗明代大文人钟惺赞曰:“二诗如边城画角,别是一番哀怨。

”[4]郭炜《古今女诗选》欣赏薛涛这两首诗讽刺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讽刺语须如此若隐若曜,使人深味,乃为妙手”。

此类诗中再如为清学者纪昀所称赏的《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此诗可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在秋夜寒冷的月光照射下,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的蒹葭连成一片青色,这一派“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使读者即刻感到一种送别时的凄凉之情,为接下来的抒情打下良好的情感氛围基础。

后两句抒发送别之情,谁说从今夜起彼此就会相距万里,只要彼此休戚相关,你到哪里,我就在梦中追随到哪里。

作者巧妙地寄思念之情于梦以追随离人,使得惜别怀念之情比直接抒发来的更深更重。

2、咏物言志、写景抒情之作。

薛涛的此类诗歌成就较高,是其诗歌艺术的代表作,此类诗歌根据所抒之情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再者则倾诉对飘零生活生不由己的苦衷以及保持高洁独立人格的志向。

但这些情感并不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的,她往往采取借助自然事物委婉细致表达的手法来结构成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正如王国维所述:“一切景语皆情语”。

此类诗中第一类情感主要是由于薛涛身世不幸,导致终身未嫁,这在个人情感上是一大缺憾,薛涛虽徜徉于达官贵人与文人骚客之间,酬唱应和不断,但那份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还是会常常流露出来,这就是夹杂在薛涛作品中淡淡的愁思与浅浅的叹息。

如《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此诗通过写池中一对水鸟相互嬉闹,双宿双栖,于是就想到自己,要是自己也能似这水中之凫,与相爱的人相依相伴,双宿双栖,那将是多美好,此诗表现出薛涛对情深意浓的甜美爱情的向往。

再看这《春望词(四首)》:(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诗人感叹花开花落,以对风花将老、佳期渺茫等一系列生活景象的描写,一唱三叹的表达了凄苦委婉的心声,希望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除却《池上双凫》与《春望词》,诗人又在《鸳鸯草》:“绿荫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中表达着对幸福美好的夫妻恩爱之情的深切期盼。

这种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望在薛涛诗中处处可见,然而在感情的抒发上却深婉有致。

第二类感叹身世之情则是由于作者长期寄人篱下,身世飘零,身心倍受摧残,但是对于自己的命运她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身不由己。

表达这样情感的作品如《柳絮咏》:“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本诗托柳絮言己志,表面上写柳絮随风南北飞扬,不得安定,其实际上是诗人当时命运的写照,自慨身世,写出了弱女子飘零无意的哀愁。

再如《蝉》:“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支栖。

”此时则借蝉的高洁形象,表明自我心志。

虽然他从事的是与官员饮酒弹唱的职业,但是他如蝉一般高洁自重,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

看,诗人就是这样用平白俗语以浅近而入情,让读者读来觉得平淡而有深意的,表达同类情感的还有《海棠溪》、《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等诸多作品。

3、政治诗。

薛涛是一位关心国事,感怀天下的才女,这种情怀在她的诗歌中时有体现。

比如在《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中,她描绘川主府上通宵达旦,大宴宾客,“军城西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宴会的欢歌消磨了战士作战的毅力。

同时,她也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如《筹边楼》中,“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侯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此诗前两句烘托筹边楼气势磅礴,给敌人震慑,后两句更加巧妙,直接陈述告诫将士莫忘历史教训,以国事为重。

全诗意义深刻,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评论说:“教借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一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

”由此可看出薛涛是一位爱国女诗人,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是多么的难得啊。

(二)朱淑真作品的思想内容朱淑真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且家境优裕。

其少女时代过得温馨愉悦,整日在家里伴着鸟语花香,东风细雨,洞悉草木荣枯,蜂飞蝶舞,这一并都是她写作的自然来源,长时间的大量写作使她诗才精进,但我们知道朱淑真的作品广为流传的主要是《断肠集》,其表达的大多是对生活不幸的哀愁及反抗,这就源于她不幸的婚姻生活,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5]中就可以泄露出她对婚姻的不满。

朱淑真的诗从思想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抒写个人爱情生活的诗作;二则写景咏物;三则是一些咏史诗,议论历史,品评人物。

1、抒写个人爱情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