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陈独秀的看法
10电子信息工程林源鑫学号:2010052707 记得陈独秀曾经说过:“树将枯,岂可一枝独活,全巢将覆,焉能一卵独完。
自古道国亡家破,四字相连。
若是大家坏了,我一身也就不能快乐了,一家也就不能荣耀了。
”
在我看来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与首任领袖是陈独秀最为辉煌的时刻,在那时候,他的思想高度与先进行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他只是播种者,而不是收获者,他把先进的思想种子散播到神州大地上,让人们觉醒,但最后又由于思想反复和右倾路线的推行,走向被撤消总书记的职务和开除党籍的深渊。
1914年,陈独秀发表了《《双枰记》叙》与《爱国心和自觉心》两篇文章,企图把愚弱的国民真正惊醒起来。
为一个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形成,一个新的社会文化风气得以开创,一个从根本把中国人的思想乃至中国社会引入现代化轨道作铺垫。
文学革命的兴起对于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推动作用无比巨大。
就陈独秀而言,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组织设计者,同时也是由胡适首先发难的文学革命的直接的诱发者和最有力的支持者。
正由于陈独秀有力的督促和诱发,胡适很快就把自己的理论主张写成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从而以发难者的身份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
可见,五四文学革命,虽为胡适首先发难,陈独秀继而相应,但整个革命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陈独秀却起了特殊的作用:在当时情况下,倘若没有陈独秀的督促诱发,胡适未必能够很快地把自己的主张贡献在国人面前;同样,倘若没有陈独秀以《新青年》的阵地对他作坚强有力的支持,胡适的文学革命理论也不可能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对此,胡适本人也反复强调过,谓正因为文学革命得以陈独秀的声援,以及像他“这样一个坚强的革命家做宣传者,做推行者,不久就成为一个有力的大运动”。
陈独秀根据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特点,选择几个重要的方面主攻:(1)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清算封建主义旧道德,倡导以“独立自主人格”为核心的新道德。
(3)反对迷信和偶像崇拜,倡导科学。
(4)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学。
由此观之,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帅,在全面指挥和重点攻坚方面,建有特殊的功绩。
由陈独秀倡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带给当时中国人民的思想震动以及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远远胜于在这之前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和政治动乱。
这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适时地为一个行将衰亡的民族提出了一个最深刻最严峻的问题:当闭关锁国主义再也无法抵挡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以坚船利炮为物质形态的猛烈冲击时,古老的中国要想避免亡国灭种的实现危险,必须不失时机地追顺世界文化潮流,通过真正的经济变革和政治革新来迎接中国现代化的曙光。
陈独秀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缺陷:(1)体现了较浓厚的轻视群众的思想倾向。
(2)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既有反复,也有矛盾。
(3)在处理党内矛盾及党内同志相互关系时,有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缺陷,爱大发脾气。
(4)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中国共产党陷入绝境。
(5)政治上的幼稚天真。
陈独秀的主要错误是:对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政治面目没有清醒的认识,
过于相信国共合作而对中共的政治独立和领导权问题未能坚持。
当时陈独秀的错误绝非是个人的错误,也是真个中国共产党处于幼稚时期所犯的错误。
从根本上说,右倾又都源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意见,从这一意义上说,陈独秀只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推行者,而不是这一路线的制定者。
总的来说,陈独秀仍旧是当时时代先进的领袖,是党实践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