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篇《论语》十二章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2. 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F]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许可(3)饭疏.食,饮水.①疏:古义:________ 今义:疏通,疏散②水:古义: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学而时.习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作名词①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瓢饮.饮[F]: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朋.自远方来朋[F]: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知[F]:______________________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F]: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从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七十而从.心所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饭疏食...,饮水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不义.而富且贵★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F]: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不舍.昼夜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F]民弗从.也[F](《曹刿论战》)客从.外来[F](《邹忌讽齐王纳谏》)隶而从.者(《小石潭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不亦乐.乎[F]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回也不改其乐.[F]乐.亦在其中矣[F]2.乐5.欲 7.说6.日 心乐.之(《小石潭记》) 五十而知天命.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学.而时习之[F]学.学半(《虽有嘉肴》) 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F](《马说》) ____________ 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 日.星隐曜(《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 停数日.[F](《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 意与日.去(《诫子书》) ____________ 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 爱莲说.[F](《爱莲说》) ____________ 诣太守,说.如此[F](《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学8.罔3.命四、探究设问○理○解○概○括1.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答案】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介绍了学习方法,其中“学”和“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和“习”结合起来。
3.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请写明原因。
【答案】不能。
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4. “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答案】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程。
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请说说二者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后者强调通过温习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悟”,即思考。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答案】“罔”是“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殆”是“疑惑”的意思,不学习而整天胡思乱想就会对学业有疑惑。
这两个字说明读书学习中“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7.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
因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8. 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到多种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如过往云烟;云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9. 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包含了什么道理?【答案】安贫乐道。
“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
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10. “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二者有什么关系?【答案】“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
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
11.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统编课后思考探究改编)【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方法)12. 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中的逝者?【答案】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写○作○技○巧1. 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2017德州)【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2. 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排比和反问。
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他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3. 作者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答案】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却自得其乐进行对比,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金题演练人物相关一、(2019常州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二)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