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填空: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1 )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2)(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1)(%)。

(2)(PPm),(3)(mg/Kg )等。

二、判断正误: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

(V)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

(X)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

(X)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V)四、单项选择: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A、氨化物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A、90%B、98%C、无水D、100%三、问答:(一)饲料的概略养分(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1)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

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一、概念:1、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

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残存的消化液等,这部分蛋白质称代谢粪蛋白质。

7、必需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

8、非必需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10、氨基酸平衡;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二、填空:1、构成动物机体的蛋白质其功能可概括为:(1)(体组织的结构物质)(2)(体组织的更新物质)、(3)(机体的调节物质)、(4)(机体的能源物质)。

2、饲料中的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

3、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概括为(胺类)、(酰胺素)、(尿酸)、(硝酸盐)、(生物碱)等。

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是(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其次缺少的氨基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6、日粮中蛋白质的品质好坏是指饲料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而言。

7、在动物饲料中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会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或者说会增加对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我们称这一现象为(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三、判断正误:1、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过程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它所吸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蛋白质本身的氨基酸构成(X)2、单胃动物的蛋白质的营养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

(V)4、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就不会出现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V)5、对单胃动物来说,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很重要,故过量添加氨基酸有利于单胃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X)6、饲料中氨基酸的可利用率是指氨基酸穿过肠壁被吸收的程度。

(X)7、反刍动物对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要求较单胃动物严格,因为瘤胃微生物的活动条件要求较严格。

(X)8、所谓非必需氨基酸即对动物来说不必要的氨基酸。

(X)9、所谓必需氨基酸仅对单胃动物来说有意义,对反刍动物无实际意义。

(V)10、瘤胃氮素循环的唯一意义,就在于能使食入蛋白质尽量转化为菌体蛋白(X)四、单项选择:1、饲料中含氮物质总称:(B)A、蛋白质B、粗蛋白质C、氨化物D、非蛋白氮2、单胃动物吸收利用蛋白质的形成是(C)A、氮B、氨C、氨基酸D、非蛋白氮3、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是一种(B)的营养过程A、氨基酸B、饲料蛋白质C、瘤胃微生物蛋白D、氨化物4、在动物组织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B)。

A、NEAAB、必需氨基酸C、限制性氨基酸D、NPN5、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为( B )。

A、必需氨基酸B、外源性氨基酸C、内源性氨基酸D、限制氨基酸6、动物体组织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糖类等非蛋白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C)A、外源性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内源性氨基酸D、必需性氨基酸7、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粪中排出的氮称为( A )A、内源氮B、外源氮C、粪氮D、尿氮8、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尿中排出的氮称为(C)A、外源氮B、尿氮C、内源尿氮D、粪氮9、若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但相互间比例与动物体需要不相适应,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过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衡失调、这种现象称为(A)A、氨基酸失衡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拮抗D、氨基酸中毒10、当日粮中添加过量的氨基酸而引起动物的中毒,这种现象称为(B)A、氨基酸拮抗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失衡D、氨基酸协同11、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则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即增加对另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

这种现象称为(C)A、氨基酸失衡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拮抗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13、当营养物质被吸收(从胃肠中消失)说明这种营养物质(D)A、可吸收B、可利用C、可代谢D、可消化14、一种营养物质既可被吸收,又可供作细胞合成的原料,表明这种营养物质(A)A、可利用B、可吸收C、可代谢D、可消化15、将两种以上的含有不同必需氨基酸的饲料混合起来相互补充并提高了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B)A、氨基酸的拮抗作用B、氨基酸的互补作用C、氨基酸的协同作用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16、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的特点(C)A、非蛋白氮的利用B、瘤胃中的氮素循环C、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营养D、过瘤胃蛋白17、未经瘤胃微生物酶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D)A、微生物蛋白质B、纯蛋白质C、菌体蛋白质D、过瘤胃蛋白质19、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A)A、瘤胃降解蛋白B、微生物蛋白C、饲料蛋白D、纯蛋白20、各种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B)A、纯蛋白质B、理想蛋白质C、平衡蛋白质D、可利用蛋白质五、多项选择:1、粗蛋白质(A、B、C、D)A、是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B、包括纯蛋白质、氨化物C、还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D、其含量以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含量乘以蛋白质的转换系数 6.252、氨基酸是(A、B、C、D)A、蛋白质基本构成单位B、构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且其分子量形状不同C、禽畜机体利用蛋白质的基本形式D、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溶解性、物理形状和生物学机能各不相同3、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A、C)A、主要是消化道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对蛋白质的水解过程B、主要是微生物酶的消化水解过程C、微生物酶的消化过程是极其微弱的D、以微生物的消化过程为主,消化道分泌的酶的消化为辅5、必需氨基酸是指(A、B、C)A、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B、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C、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D、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6、限制性氨基酸是指(A、B)。

A、饲料中缺乏的某一种氨基酸B、饲料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的氨基酸C、必需氨基酸D、内源性氨基酸7、通常将(A)称之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B)则称之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A、饲料中最缺少的B、其次缺少的C、动物最必需的D、不太必需的8、所谓氨基酸平衡(A )和(B)同(C)相符合。

A、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上B、比例上C、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D、种类上9、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的利用要求(A)和(B)适当。

A、种类齐全B、比例适当C、与动物需要量相符D、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齐全13、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A、B、C、D)A、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B、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C、是动物机体内的功能物质D、可供作能源物质六、问题;(一)蛋白质的营养功能:(二)瘤胃一一肝脏的氮素循环。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一、概念;1、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类不易溶解的物质。

2、无氮浸出物:是一类易溶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物质。

二、填空: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概括为:(1)(形成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物质),(2)(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动物体的营养贮备物质),(3)(动物体的营养贮备物质),(4)(合成乳脂和乳糖的主要原料)等。

2、粗纤维为一组由:(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木质素)、(4)(果胶)等组成的混合物。

4、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其本身的(消化率)愈低。

5、碳水化合物分为(1)(粗纤维)和(2)(无氮浸出物)两大类。

6、单胃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主要是依靠糖和淀粉酶解后的(葡萄糖)。

三、判断正误:1、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单糖(X)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利于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X)3、饲料中木质素含量高,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故被称为非营养性物质(V)4、单胃动物的饲粮中提高粗纤维含量,可提高其它饲料的消化率(X)5、粗纤维对单胃动物来说,是主要的供能物质(X)四、单项选择:1、粗纤维(D)A、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B、不能作为营养物质C、单胃动物不能利用D、对动物来讲既有营养作用,也有妨碍营养的作用2、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以(B)为主。

A、麦芽糖B、葡萄糖C、蔗糖D、乳糖3、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以(A)为主。

A、挥发性脂肪酸形式B、葡萄糖形式C、粗纤维D、A、B6、粗纤维中最难消化的成分是(D)A、纤维素B、半纤维素C、碳水化合物D、木质素五、多项选择: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A、B、C、D)A、形成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物质B、是动物体内的主要来源C、可作为动物体营养贮备物质D、是合成乳脂、乳糖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原料2、粗纤维是一组:(A、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