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以下关节常会发生 痛风
– 足跟 – 踝关节 – 膝关节
– 肘关节
– 腕关节 – 指关节
痛风之“风”——来去如 风
痛风发作通常会持续 数天,并且可自行缓 解
痛风间歇期
此期通常无明显症 状,仅表现为血尿 酸水平增高
痛风间歇期
如间歇期不降低血尿酸浓度(5-6mg/dl), 随着时间的推移,痛风发作会愈加频繁, 且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重
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最终由氮 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 –急性高尿酸肾病: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 增高,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 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死亡。 –尿酸性肾结石: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 石,多数患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 状。
痛风的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增高>420mol/l 滑液尿酸盐结晶 痛风结节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痛风的X线检查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缘破坏 骨质凿蚀样缺损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骨密度能早期改变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
–①关节液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
–②痛风结节针吸或活检有尿酸盐结晶
在我国,痛风患病率70年代以前较少见
80年代逐年上升 90年代直线上升
1970年以前
1980年以后
1990年以后
便宜了嘴,招来了病
流行病学
痛风患病年龄与性别
– 男性
中年以上占患病率的95% 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约占患病率的5%左右 多发生在绝经期后
– 女性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趋势
痛风之“防”— —控制饮食 痛风饮食大全
、制定膳食治疗卡 限制嘌呤类食物的摄取,以减少外源性的核蛋白,降低血清尿酸水 平,对于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 酸结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对住院病人的入院评估时,发现病人虽 然病史较长,但对饮食治疗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迫切需要了解含嘌呤食 物的种类及饮食治疗的知识。为此,我们制定了膳食治疗卡,将病人经 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列入卡内,供病人参考。 1类为含嘌呤高的食物,每 100g食物含嘌呤100~1 000 mg。如肝、肾、心、脑、胰等动物内脏;肉 馅、肉汤;鲤鱼,鲭鱼、鱼卵、小虾、蚝、沙丁鱼等;鹅,鹧鸪,此外 还有酵母。以上食物在急性期与缓解期禁用。 2类为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90~100 mg。如牛、猪 及绵羊肉;菠菜,豌豆、蘑菇、干豆类、扁豆、芦笋、花生等。第3类为 含微量嘌呤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精白面、米、糖、咖啡、可可及除 第2类所列菜类以外的蔬菜及水果类。病人入院后,每人1份,涂得病人 的好许。
–③具有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
炎诊断标准12项中6项以上者
Wallace Sletal.Arthritis Rheuma,1977,20:895-900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 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高峰 单关节炎 关节发红 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终发展成为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的原因: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任何组织中都有尿酸 盐存在. 血 液中尿 酸(PH7.4,37℃)溶 解度为 381µ mol/l(6.4mg/dl), 少 数 与 蛋 白 结 合 (24µ mol/l),大于此值而呈饱和状态。 在尿中的沉积:与PH值有关。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假性痛风:焦磷酸钙二水化合物沉积症
羟磷灰石沉积症
化脓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外伤性关节炎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凡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 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思邈
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目标,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控制 疼痛,同时通过降低血 尿酸浓度(5-6mg/dl), 防止更多的损害,以及 防止痛风石、肾结石的 产生
(患病率%)
20 15 10 5 0
*
** 17.7
1980 1997 1999
14.2 10.8 7.1
1.4 Ð Ô Ä Ð
1.3 ® Ô Å Ð
*方圻等:中华内科杂志 22:434 ** 杜蕙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8;2(2)
血清尿酸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
(均数(mg/dl))
10 8 6 4 2 0 Ð Ô Ä Ð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血尿 酸值迅速波动所致。是尿酸钠盐结晶引 起的炎症反应
–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形成
针状尿酸盐; –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表面溶解,并释放出 不溶性针状结晶。
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盐微结晶可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 炎性因子(如IL-1等)和水解酶→导致细 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引起关 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
流行病学
发病高峰年龄(年) 男:40~50;女:>60 性别(M:F) 2~7.1 患病率(/1000) 男:5~28;女:1~6 地理分布: 世界范围内发病 遗传相关性: 遗传性酶异常 遗传性尿酸排泄障碍 环境因素 食物,药物 占风湿病门诊 5.0~15%
流行病学
痛风的定义
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 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 性关节炎、慢性结节肿、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 质性肾炎和肾结石等。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 危及生命。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 是指370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 416μmol/L (7.0mg/dl);女性超过 357μmol/L(6.0mg/dl)。 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 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 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
尿酸水平 >9.0 7.0–8.9 <7.0 痛风发病率 7.0-8.9% 0.5&0.37% 0.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第一次发作通常 在40岁左右,单纯的 高尿酸血症通常没有 症状
痛风之“痛”——说来就 来 60%-70%首发于拇趾 跖关节,反复发作逐渐 影响多个关节,大关节 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 最终造成关节畸形。 急性痛风发作通常出现 在夜间或清晨,通常在 几小时内达到顶峰,常 不能被触及,皮肤发红 发亮,并会导致脱屑
2、急性期与缓解期膳食的选择 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免外源性嘌呤的过多摄 入。可选用第3类食物,以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质 来源,以精白面,米为热量的主要来源。选含嘌呤低的蔬菜和水 果,限制脂肪量。 缓解期:给予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和正常血尿酸水 平。由于蛋白质摄入能加速痛风病人尿酸的合成,每日摄入不宜 超过1g/kg。避免第1类食品,有限量地选用第3类食品,每周2 d选 用第3类食品,5d选用第2类含中量嘌呤的食物。应继续维持理想 体重,避免体重增加,脂肪的限量要长期坚持。曾有2例病人入院 前,每次饮酒或进高嘌呤饮食,尤其是进食虾类后,关节疼痛肿 胀明显,在家服用药物效果不好,入院后,仍给予入院前的药物 治疗,按急性期的膳食要求进食,禁酒,5~7d后,关节疼痛很快 缓解。
尿酸产生过多,如慢性溶血,红细 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放疗 或化疗后 肾功能减退,由于药物、中毒或内 源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和 收增加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X- 联
自体隐性
二、伴有核酸转换增加
—
三、伴有肾脏清除减少
/ 或吸
— 未明
特发性高尿酸血症
PRPP : 5- 磷酸核糖 -1- 焦磷酸
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2.痛风性关节炎和/或痛风性肾病发作期 3.发作间歇期 4.痛风石形成期
痛风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
病,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很多病人在首次痛风发作前很多年就会出现血尿
酸水平增高。尿酸在血清中的溶解度为7mg/dl, 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作的危险越大,但有些病 人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却“正常”,还有病人 虽然血尿酸水平很高,但从未发作过痛风(表1)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比较
患病率(%)
18 16
18 15 10 7
Ð Ô Ä Ð ® Ô Å Ð
3 0 25-34 35-44 45-54 55-64
年龄
嘌呤代谢与清除机制
→人体内的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 而尿酸则是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人体尿酸的来源: 外源性: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占20% 内源性:由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及其它小分 子化合物合成的核酸分解代谢,占80%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庆云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 李 强
讲讲帝王病,恢复平常心!
医生之悲歌 起的比鸡还早 睡的比小姐还晚 责任比主席还大 收入比劳工还少 态度比孙子还好 名声比汉奸还臭 --丁香园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 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 防诸病也 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 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一、酶及代谢缺陷
1. PRPP 合成酶活性增加 2.HGPRT 部分缺少 PRPP PRPP
二、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
1. 产生过多 2. 排泄减少 继发性 尿酸产生过多 肾脏清除减少 多基因 多基因 10% 90%
一、伴有嘌呤合成增多
1.HGPRT 完全缺乏 2. 葡萄糖 -6- 磷酸酶缺乏 Lesch-Nyhan 尿酸产生过多 综合征 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清除减少,糖 原累积病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