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讲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冷战中的对峙
第8讲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冷战中的对峙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 向 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 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息化 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 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空间技 术的诞生。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 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 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 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 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 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 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 这个责任。”
——1947.4.5.杜鲁门
乔 2、表现 治 马 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 歇 尔 ·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它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2、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在21 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 临着挑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
时间 理论 标志 时代
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牛顿力学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 电气时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
信息时代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电子计算机
二、冷战中的对峙
美 冷战政策 国 1、概念 总 美苏为什么要展开“冷战” 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发动 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统 而非直接军事冲突? 杜 冷战? 2、开始的标志 鲁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 门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 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 人注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多利(克隆羊)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 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 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第2阶段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 转攻为守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第3阶段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苏联全面收缩,美国 同意有限缓和
里根
戈尔巴乔夫
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 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 2、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神舟五号、六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 着中国成为继苏、美两大国后第三个进入太空 的国家。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实力日 渐强大的标志,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的强 大基础。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起 遗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 片段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 基因。
军事方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冰岛
挪 威 英 国
丹 麦
苏 联
民 德
法 国
西班牙
联 邦 德 国
瑞士
波 兰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美苏争霸
阶段 时间 特点 美领导人 苏领导人
第1阶段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Leabharlann , 优势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