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1、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机构,本身没有收入来源。
2、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本身是无法控制的。
3、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或干预才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
4、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并非单纯的市场经济。
5、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
6、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7、综合古今中外,收支的绝对平衡几乎是不存在的。
8、由于行政管理支出是一种社会财富的“净消耗”,它所占财政支出及GDP比例不应过高,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
9、国防是“纯公共品”。
10、教育一般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11、社会保障的储蓄性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蓄,然后进行分配和使用。
12、税收支出只减少财政收入,并不列为财政支出。
13、财政收入的“虚增”或名义增长而实际负增长的问题,它实际上就是指由物价上涨导致的财政收入的“贬值”现象。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的作用,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行为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
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财政:是指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5、资源配置:是指通过某种经济手段或组织方式,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资源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6、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7、寻租行为: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
8、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9、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利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关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它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也就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10、政府投资:又称财政性支出,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1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讲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融资和投资。
1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13、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不幸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它是现代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制度化的安全措施。
被称为文明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
14、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全体成员因各种个人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15、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提供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16、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消费或补助某些特殊困难而制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
17、征管水平:能否实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入的流失,并做到保护财源,创造财源。
选择(单选、多选):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现象。
2、财政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3)比较分析法;(4)紧密结合中国实际。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自然垄断;(2)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短缺;(3)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4)收入分配不公;(5)宏观经济失调4、政府干预程度:(1)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关;(2)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3)集权化倾向的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
5、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6、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提供信息不充分甚至失效;(2)政府决策失误;(3)寻租行为;(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7、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8、私人物品的特征:(1)排他性(2)竞争性9、社会公共需要适合由( 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
10、公共需要的特征:(1)总体性(2)非排他性(3)非等价交换(4)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是征税和收费11、财政在历史的演变中被称为:国用、国计、度支、理财12、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或政府13、财政分配的客体:社会剩余产品14、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公共需求15、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16、财政职能包括:(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与发展。
17、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财政配置。
18、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19、宏观调控五大目标:经济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币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20、政府财政活动一般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
21、财政支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1)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的原则(2)效益原则(3)公平原则22、财政支出按照财政功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吃饭财政)、国防费、其他支出(财政补贴、债务支出)23、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4、财政支出按照国际分类,可分为理论分类、统计分类。
25、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26、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
27、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卫支出。
28、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特点:有偿性、等价性、消耗性。
29、行政管理支出的分类: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外交支出。
30、行政管理支出的特征:管理性支出、公共性支出、支出具有稳定性、消耗性支出。
31、近两年国防费增长主要用于:改善官兵待遇、应对物价上涨需要、推进军事变革。
32、教育支出的方式: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
33、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是:投资。
34、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1)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3)自然垄断与财政投资领域35、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1)具有准公共产品、处于“上游“的生产部门(2)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垄断性(3)大多属于密集型行业(4)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36、从国际范围来看,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手段:项目融资。
37、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
38、转移性支出的本质: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活动39转移性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其他转移性支出(外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40、转移性支出的作用:创造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
41、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共济性、公平性、储蓄性。
4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由政府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受益的选择性。
43、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住房保障。
44、一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个人福利、社会福利、特殊社会福利。
45、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参与上的强制性、制度上的立法性、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46、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政府财政负担、企业缴纳社会保障费、个人负担。
47、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资金制。
48、财政补贴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49、财政补贴的内容: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口补贴、财政贴息、职工生活补贴。
50、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纠正市场缺陷。
51、财政补贴的原因:正的外部效应、垄断、市场的稳定、收入的分配。
52、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盈亏相抵、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
53、财政补贴又称为“预算收入”,包括两层含义:财政活动的过程、财政活动的结果。
54、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
55、财政收入的功能:是财政支出的前途、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
56、财政收入的形式:无偿形式(主要是税收)、有偿形式(主要是债务)、补偿形式(主要是财政收费)57、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原则、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注:三者(国家、市场单位、个人);两级(中央、地方)58、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事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59、财政收入规模的表示方法:绝对数、相对数。
60、税收收入流失的原因:纳税人主观上的故意、制度缺陷。
61、税收的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简答题:1、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提供信息不充分甚至失效;(2)政府决策失误;(3)寻租行为;(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盈亏相抵、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
3、财政收入的形式:无偿形式(主要是税收)、有偿形式(主要是债务)、补偿形式(主要是财政收费)。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因素;(4)政府职能范围;(5)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
5、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市场的原因和理由:(1)私人保险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2)私人保险抗风险能力弱,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3)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降低决策成本(4)社会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是一种优质品(5)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它又是非生产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它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