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一章 §1-1 集合及其运算一、知识点总结: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 或 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 、 、 3.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可分: 限集、 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等 4.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6.熟记: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A C ⊆那么 .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7.集合的运算(用数学符号表示)交集A∩B= ; 并集A ∪B= ;补集C U A= ,集合U 表示全集. 8.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A B A B A ⊆⇔=A B A B B ⊆⇔=二、基础练习: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0∈∅B. 0{0}∈C. 0{0}⊆D. {0}⊂∅≠2. 方程3231x y x y +=⎧⎨-=⎩解集为______.3.全集{0,1,2,3,4,5,6,7,8,9}I =,{1,2,3}A =,{2,5,6,7}B =,则AB = ,A B = ,()I C A B =4.设{}220,M x x x x R =++=∈,a =lg(lg10),则{a }与M 的关系是( )A .{a }=MB . M {a }C .{a }∉MD .M ⊇{a }三、提高篇:5.集合{}|37A x x =≤<,{}|210B x x =<<,求A B ,A B ,()R C A B6. 设{}{}24,21,,9,5,1A a a B a a =--=--,已知{}9A B =,求实数a 的值.7. 已知集合M=2{|1}y y x =+,N={|x y =x ∈R},求M∩N8.集A ={-1,3,2m -1},集B ={3,2m }.若B A ⊆,则实数m = 四、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 2.3. 4.五、自主练习:1.已知全集,U R =且{}|12,A x x =->{}2|680,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A .[1,4)-B .(2,3)C .(2,3]D .(3,4)2.设集合{}22,A x x x R =-≤∈,{}2|,B y y x ==-,则()R C AB 等于( )A .(,0]-∞B .{},0x x R x ∈≠ C .(0,)+∞ D .∅ 3.已知全集U Z =,{1,0,1,2},A =-,2{|}B x x x ==则U A C B 为4.{}2|60A x x x =+-=,{}|10B x mx =+=,且A B A =,满足条件的m 集合是______5.已知全集U ={2,4,1-a },A ={2,a 2-a +2},如果{}1UA =-,那么a 的值为____§1-2 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一、基础知识: 1.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 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集合A到集合的一个 ,记作: 2.函数的三要素 、 、3.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函数的主要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 4. 同一函数: 相同,值域 ,对应法则 . 5.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法:(1)给定了函数解析式:使式子中各部分均有意义的x 的集合; (2) 活生实际中,对自变量的特殊规定. 6.常见表达式有意义的规定:① 分式分母有意义,即分母不能为0;② 有意义集合是{|0}x x ≥ ③ 00无意义④ 指数式、对数式的底a 满足:{|0,1}a a a >≠,对数的真数N 满足:{|0}N N >二、基础篇:1.设)(x f 232x x =-+,求(1)f x +2.已知1392)2(2+-=-x x x f ,求)(x f .3.求函数1y x =-的定义域4.函数)13lg(13)(2++-=x xx x f 的定义域是( )A.),31(+∞- B. )1,31(- C. )31,31(- D. )31,(--∞ 三、提高篇:5.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求()f x6. 已知()y f x =的定义域为[-1,1],试求1(2)()2y f x f x =-+的定义域7.设()x x x f -+=22lg,则⎪⎭⎫⎝⎛+⎪⎭⎫ ⎝⎛x f x f 22的定义域为A. ()()4,00,4 -B. ()()4,11,4 --C. ()()2,11,2 --D. ()()4,22,4 --8.设22 (1)() (12)2 (2)x x f x x x x x +≤-⎧⎪=-<<⎨⎪≥⎩,若()3f x =,则x =9.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⑴3)5)(3(1+-+=x x x y ,52-=x y ;⑵111-+=x x y ,)1)(1(2-+=x x y ;⑶x x f =)(,2)(x x g =;⑷()f x ()F x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B .⑵、⑶C .⑷D .⑶、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四、自主练习:1.函数422--=x x y 的定义域2.函数0y=定义域是__________3.设函数()23,(2)()f x x g x f x =++=,则()g x 的表达式是( )A .21x +B .21x -C .23x -D .27x + 4.已知2211()11x x f x x --=++,则()f x 的解析式为( ) A .21x x + B .212x x +- C .212x x + D .21x x+- 5.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1x =的公共点数目是( )A .1B .0C .0或1D .1或26. 设⎩⎨⎧<+≥-=)10()],6([)10(,2)(x x f f x x x f 则)5(f 的值为( )A .10B .11C .12D .13§1-3 函数的表示与值域一、基础知识:1.函数的表示法: , ,2.函数的值域:{f (x )|x ∈A}为值域。
3.求值域的常用的方法:①配方法(二次或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解法;④换元法(代数换元法);⑤不等式法;⑥单调函数法.4. 常用函数的值域,这是求其他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① 函数),0(R x k b kx y ∈≠+=的值域为R; 二次函数),0(2R x a c bx ax y ∈≠++= 当0>a 时值域是24[,)4ac b a-+∞,当0<a 时值域是(,-∞ab ac 442-];② 反比例函数)0,0(≠≠=x k xk y 的值域为}0|{≠y y ;③ 指数函数),1,0(R x a a a y x ∈≠>=且的值域为+R ; ④ 对数函数x y a log =)0,1,0(>≠>x a a 且的值域为R ; ⑤ 函数sin ,cos ()y x y x x R ==∈的值域为[-1,1];⑥ 函数 2k x ,tan ππ+≠=x y ,cot x y =),(Z k k x ∈≠π的值域为R ;二、基础篇:1.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A)|1|23-=x y(0≤x ≤2) (B) |1|2323--=x y (0≤x ≤2)(C) |1|23--=x y (0≤x ≤2)(D) |1|1--=x y(0≤x ≤2)2. 求函数的值域:y=-3x 2+2;3.求函数的值域:y=12++x x三、提高篇: 4. 求函数y =432+x x的最值5.求函数y=34252+-x x 的值域.6.求函数的值域:y=5+21+x (x ≥-1).7. 求223([2,3])y x x x =-++∈的值域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1.2.3.4.四、自主练习:1.如图示: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B .()M P S C .()UMP S D .()UM P S2.求223y x x =++的值域3.求2sin 2sin 3y x x =++的值域4.求1xxe y e=+的值域5.求函数22 (01)() 2 (12)5 (5)x x f x x x x ⎧≤≤⎪=+<<⎨⎪≥⎩的值域§1-4 函数的单调性一、知识点:1.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A ,区间A I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1x ,2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y =在区间I 上是 ,I 称为)(x f y =的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1x ,2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y =在区间I 上是 ,I 称为)(x f y =的 2.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1) 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所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2) 函数单调性定义中的1x ,2x 有三个特征:一是任意性;二是大小,即12x x <;三是同 属于一个单调区间,三者缺一不可;(3)关于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如果用定义证明)(x f y =在某区间I 上的单调性,那么就要用严格的四个步骤,即①取值;②作差;③判号;④下结论。
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区间I 上的两个特殊值来代替。
而要证明)(x f y =在某区间I 上不是单调递增的,只要举出反例就可以了,即只要找到区间I 上两个特殊的1x ,2x ,若21x x <,有)()(21x f x f ≥即可。
(4)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受到区间的限制,如函数xy 1=分别在)0,(-∞和),0(+∞内都是单调递减的,但是不能说它在整个定义域即),0()0,(+∞-∞ 内是单调递减的,只能说函数xy 1=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和),0(+∞ (5)一些单调性的判断规则:①若)(x f 与)(x g 在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减函数),那么)()(x g x f +在其公共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