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

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

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推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凡研究中国古老文化的诸子百家学术思想无不源于它,关于《易经》的萌芽思想及时代背景简略的谈点浅见。

一.殷氏族的文化及统治,众所周知,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王盘庚迁来的殷氏族统治中心。

这个奴隶制的国家统治了长达6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文化的渊源,发祥地。

对于《易经》的萌芽思想,通过甲骨文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资料可略见一斑。

1、统治的中心思想:殷氏族统治政权建立后,首先破坏了〃共同消费、共同生产〃的原始社会制度,建立了奴隶制的社会制度。

"王天下者,皆出一家〃。

〃惟此一族之人,可以受命于人,作天子,别族皆为天所不眷。

"是说所有土地归殷氏族所有,征服和吞并的其他氏族的人皆为奴隶,服役于殷氏族。

《诗经》、《小雅o北山》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殷氏族的京都王族分为二宗,其一是元宗,或大宗(子族),是统治中心的奴隶主。

其二是小宗(多子族),被统治者分派到被征服的异族地区作地方上的奴隶主称〃邦伯"。

被分封的有二大派系,六族的有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七族的有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機氏、终蔡氏。

设立了以中心奴隶主统治的政权。

官称?quot;王〃、〃侯"、〃邦伯〃、〃师长〃;文化官称为〃卜〃、〃史"、〃巫"、〃祝"。

是维护统治的御用文人。

也是我们古老文化源头活水的疏通者。

凡官皆为殷氏族中人。

当时的文化官权力最大。

国家的大小政务,如出兵讨伐,修筑城池,官职的罢免,甚至年景如何?天气如何等等,他们说了算。

权力是用向卜方式,请求最信赖的上天(祖宗神:帝俊、帝舜、帝喾)。

借助T•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下帝(儿子、天之子)再支配人间的一切。

相对的讲文化官是借助上帝的意志,使之绝对服从,驾驭了统治者。

对殷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流行在民间的五行、八卦学说在卜、史、巫、祝的整理下逐渐产生民原始的萌芽思想。

2、统治的手段:殷时统治奴隶有两种形式:一是生产奴,卩q"众〃甲骨文中〃〃,是三个人在烈日下劳动,一百个生产奴为一团体叫〃众一百",为便于管理设一小官"小籍臣〃。

服不了奴役之苦而逃跑的叫"丧众"。

〃众〃身上或脸上额处烙有火印,任你逃到什么地方也是奴隶,抓回的"丧众〃更是苦不堪言,或杀、或卖、或对换、或徇葬等。

二是家奴,卩H〃臣〃()〃仆〃()〃奚〃()〃奴〃()〃妾〃()等,是直接服侍奴隶主的奴隶。

各自的分工不同,是高于生产奴的一个层次。

有这样的统治手段,加上上帝的意志,所有奴隶绝对服从。

尽管有这样严酷的统治手段,《易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奴隶反抗的故事?quot;不,克松,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易经•讼》九二等。

3、统治的骨干思想:〃德〃"礼""孝〃1 )德治:《盘庚上篇》讲:"非予自荒兹德"。

〃予亦不能动用非德。

〃《盘康下篇》讲〃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维新。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的德治思想。

是愚弄百姓的鬼把戏,说是上天任命统治者是长久性的。

究竟能统治多长时间,他们也把握不准,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内心修养的"德"。

卜辞中的"德"没有底部的"心"字,而是一个"直"字,〃值"意思是有德者心耍诚实,上古时〃德〃与"得〃不分,对德字有〃〃〃"〃〃〃〃"〃五种写法,对得有〃〃〃〃〃〃三种写法,二字同一意思。

是与人与已都过的去,对人对事问心无愧。

有〃忍耐"的含义。

德治的主要意图是:"商实百性王人,罔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

〃《周书•酒浩》。

是说倡导德治待人和气,无论大臣小臣,远邦邻族都愿意为其效力。

2) 禮治:《尚书》记载:〃典祀无豐于昵〃〃豐"sr礼〃字。

卜辞中有〃〃〃〃的写法,尤如二块玉石放到一个盘子里。

〃古人行礼以玉。

〃是祭祖用的供品或祭器的意思,偏旁的〃是后来加上的,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禮。

殷氏族的统治者大肆宣扬〃故殷禮陟配天,多历年所。

〃认为享国长久,平安太平是上天和禮治的作用。

实际上德是内心修养,禮是行为的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 孝治:是保全同一血族而永远存在的概念。

后来对孝的记载就更多了。

《诗经•大雅•无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假哉皇考,绥于孝子。

〃《周书》〃远服贾用,孝养劂父母。

〃等。

殷人提倡各王公贵族都能进孝。

就能统治长久,孝于本族,自忠丁•国。

"惟忠惟孝"是他们的宗旨。

卜辞中〃孝〃()和〃考〃()和〃老〃()字通。

音同字不同,后来才将三个字意,音分开。

读或研究甲骨文时这样的情况经常遇到。

孝治有二种目的。

一种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追综纪祀,对血统内的祖宗产生深刻的怀念,情感上留下丰富的追忆,使政权得到祖宗庇护维持长久,再一种是通过对祖宗的行孝,趋丁•纯厚,无有作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看,不致于引起反抗。

由于血缘关系的牢固、德、礼、孝的思想产生了,而又将这种伦理观念的道德规范升格为"天伦"观念,天伦就成了德、礼、孝的中心。

形成了种族被统治的骨干思想。

使之在历史的长河中统治了600余年,由于殷代的社会相对稳定,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中国古老文化,萌发了社会科学,Hi然科学思想。

产生了天文历数、农耕、医药、五行、八卦等学术思想。

如果说世界文化是座金字塔的话,那么中国的古老文化的骨干思想就是嵌镶在塔顶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二. 实践中产生的真理原始的渔猎生活结束后的漫长岁月里,发展至殷人时期,已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甲骨文就有农()田()圃()围()麦()黍()禾()粟()果()啬()燊()蚕()丝()等字的记载,还记载了与农作物有关的酿造字酒()()等。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达,各种农作物的收种、管理时间、天气变化迫切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天文思想为农业生产服务。

于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历法思想。

1.劳动创造了历法:长期生产斗争中,人们汲取了失败教训,总结了成功经验。

认识一年为一个周期。

设闰月、平年、闰年、大月、小月、日月食等自然现象,萌发了自然科学的思想,为现实的朴素唯物主义提供了可能性。

1) 纪日法:用十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十二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相配,甲与子相遇时正好为六十日,一个周期,依次轮流。

殷时的纪日法略有不同,以干为主,如卜辞中:〃乙卯卜,昱丙雨。

〃〃星〃字通〃翌〃为明日?quot;戊寅卜行贞,今夕记亡囚。

〃的〃今夕〃即〃今日〃〃壬午卜,耒乙酉,雨。

〃"耒"字称下句某日;〃昔〃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2) 纪旬法:用十干的甲一癸十日为一旬,六十甲子日依次类推为六旬,那时的"日〃不系于月份上而系于旬上,而"旬〃又不系于"甲"而系于"癸〃。

如遇到"口甲子,允来,fi东,口四日庚申,亦来嬉自此。

〃时,甲子的前日应为癸亥,按理是一句中的第一天,又提到〃四日庚申〃,推到第四日前三天的〃丁乙〃成为第一日了,当时的一旬之内,"癸"也不定是第一日。

3) 纪月法:〃殷人的法是看月亮的圆缺一次为纪月标准,而圆缺一次的二十九天为〃小建〃。

三十天的称〃大建〃。

纪月的顺序为一二三四……十一、十二。

称一月为〃正月〃。

如〃祭未卜,冰贞,王旬之畎,在正月。

〃4) 纪年法:普通年十二月,当与太阳年合时设置闰月,否则时间就不会准确,出现纪年的错误,闰月时一年十三个月。

纪年称"年""岁""今岁商受年。

""今盲(春)王伐土方。

"〃今(秋)我入商。

〃年限的记载为〃春〃〃秋〃"夏〃〃秋〃〃冬〃的纪年法,是后来加上的夏和冬。

春秋纪年法早在殷人的武丁,文丁以前就实用,而到帝乙的后改为以事纪年法。

2. 五行。

八卦学说是实践中的真理1) 五行学说:周人取代殷人后,为维护所得的统治地位,抬出民殷人所崇拜的上帝一上神恫吓被奴役的殷人文化官时,所提出的反驳意见,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上帝、上神,而是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组成了世界。

这五种原来早在殷人前广泛流传在民间,被人们所认识,是这五种物质经过思维活动,反映给感觉器官的实践体验,而得出的其理,五行是说是对上帝思想的否定,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五行学说发挥了它应有的科学作用。

有人说〃提倡五行学说的是"子思〃"孟轲〃。

他们是在〃原始〃的五行学说〃按往旧说〃了。

将其神秘化,为统治者服务。

《左传》说:"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鲁语》说:〃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quot;"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这才是没掩饰, 而又纯朴原始的五行示说,是极朴素的唯物论观点。

《尚书•大传》中讲了一个关于五行学说的故事。

〃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达旦,前歌后舞,假于上下,咸曰:孜孜无怠,水火者;百姓之所以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以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这种民歌流传在民间,对统治是非常不利,不论是五种物质的生克关系是自然规律,在他们认为说不清什么时候就会取代他们的统治,故而将其神秘化,牵强成了为统治者服务的政治哲学。

2) 八卦学说:除早期的五行学说外还有一个相互矛盾着的思想一八卦学说(简单的朴素的原始辩证法)是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符号,代表着自然现象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质。

八卦相重,演出六十四卦,借以说明事物交感的发展,变化的道理。

产生了吉一凶,祸一福,大一小,往一来,生一死,益一损,进一退,泰一否等对立统一思想。

认为整个世界充满了矛盾,而万事万物均在矛盾中变化着。

"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破,无往不复"〃否板泰来〃〃泰极反否",这并非是形而上的观点,而是辩证法的萌芽思想。

八卦内均由阴阳二爻组成,借以说明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消长、互相转化、阴阳互结产生万物,形成了中华民族古老哲学思想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与其说八卦学说,到不如说阴阳学说更妥贴。

尽管八卦中没提到阴阳二字,实际上阴阳的观点早以被人们公认了,以〃近取诸身"〃比类取象〃的观点和五行学说一道,萌发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

三.医源于《易》:关于医学的起源问题,有四种说法:一是医源于动物的本能;二是医源于巫;三是医源于劳动;四是医源于圣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