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20130105A
五、审计程序和方法(一)
(一)概述 效益审计可以按审计目的分为两类: 经济性—侧重于资源消耗 管理审计 效率性—侧重于管理程序 (客户中心) 效果性—侧重于期望目标 效果审计 (立法中心) 管理审计服务于被审机构和项目的“增值”,效 果审计服务于对公共责任的检查,对于外部审计后 者用得较多。
20130105A
(二)背景
1、国外绩效审计的产生发展 (1)二战后财政支出和纳税规模扩大; (2)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由传统的资金规模预算改为零基预算: ——项目(机构)的资金预算 ——支出项目的法定目标(机构的管理目标); (3)公众民主意识(公共责任观念)的增强 ——杨时展的“三阶段论”; (4)各国政治体制不同,尤其是国家审计法律 地位不同,导致绩效审计发展不平衡;
20130105A
三、(三)
(3)缺乏法律依据 ——审计机关的行为是政府行为(我国),必须 有法律依据; ——各国法律对审计机关职责的授权程度不同; ——我国的效益审计处于非完全授权的状态; ——效益审计可能遭遇越权审计的风险; ——解决途径: 延伸审计(在现有职责中寻找突破口) 补充授权(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 修订法律(修改审计法)
20130105A
(二)绩效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客体 ——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统称机构) 是公共资源的使用、管理、支配者; 预期目标为管理目标或法定职责。 ——预算支出项目和投资项目(统称项目) 被审单位为项目的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 预期目标为项目的法定目标; 例如: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法定目标 是在规定期间内完成退耕的面积和质量标准。
20130105A
(二)实施方案
除6号令一般要求外,应该包括: 1、审计范围,被审单位和延伸调查范围。 2、评价标准的选择,包括被审计项目的预期目标。
20130105A
(三)审计报告
除6号令一般要求外,我国的实务惯例是: 1、情况段:被审项目概况、审计项目概况(可作前言) 2、评价段:就审计范围和目的作全面评价 3、问题(发现)段(详细) 4、建议段:包括对政府宏观管理的建议、对被审项目 的建议。 如果是长式报告,可以设内容摘要。 合法性问题与效益有关的要反映,并分析其对效益的影 响。
20130105A
(三)编制项目计划(方案)
1、审计实施方案的理论实质 (1)实施审计的事前规划; (2)选择耗用资源少而效用大的最优方案。 2、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1)确认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时间和事项); (2)开发审计框架和筹划 (包括准则、方法、标准、数据收集等) (3)确定审计的质量保证、时间表和资源配置。
20130105A
(四)审计范围
(2)项目的管理有效性 例如: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项目: 项目管理部门 (监督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 财政部(拨款) (资金拨付到位) 省、市、县 国家林业局 (配套资金到位) 林业部门 (组织实施) (可行性论证) 乡、镇政府 国家计委 (工程、采购招投标)村、农户 (审批项目)
20130105A
(三)项目计划(方案)
4、编制审计方案的步骤(INTOSAI) (1)收集被审项目的信息(知识和问题); (2)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标准(使用者的需 求);(立法中心和客户中心使用者不同) (3)初步分析,确定需采取的方式和审计测 试的范围和性质; (4)人员分工、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 (5)与被审项目管理层就目标、范围和标准进 行讨论协商。
20130105A
(一)客观基础
2、公共资源责任的形成
所有权:国家和 社会公众 民选立法 机构 承担公共 资源责任 管理、使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支配权:
公共 资源
20130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一)客观基础
3、检查公共责任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 (1)由审计机关代表公共资源所有者,对使用 、管理、支配者公共资源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 检查; (2)检查公共责任是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 (3)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4)公共资源的所有者需要通过审计获得政府、 事业单位公共资源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用于进行 财政支出方面的决策。
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南京审计学院 陈思维 2007年11月
20130105A
一、客观基础和背景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 1、公共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 资源。 (1)广义公共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 海洋、环境、物种等; (2)狭义公共资源包括: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等。 在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已经涉及广义的公共资源; 在我国,受到法律环境的限制,效益审计暂时 只涉及狭义的公共资源。
20130105A
(一)概述
一个完整的效益审计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战略规划—选择效益审计的项目(领域) 2、初步研究—审前调查 意义:是否立项(开展全面审计)的依据; 编制审计方案(计划)的依据。 3、审计方案(工作计划)--确定效果及目标体系 4、信息收集与分析—测算指标、评价效果 5、报告和传递审计结果 6、后续审计
20130105A
二、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1)一组同义词:国外流行的叫法 ——“货币价值审计”(Value for Money) ——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 ) ——综合审计(Comprehensive Auditing ) (2)1986年悉尼会议上对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 “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效率、效果性的评价” (3)我国的效益审计可定义为:由国家审计机关 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它们所管理、实施的 预算支出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性进行独立监督 和评价的活动。
20130105A
(二)初步研究
3、审前调查的渠道(INTOSAI) (下列渠道的选择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1)法律文件或政府决策文件; (2)近期的审计报告和评估结果; (3)科学研究和相关调查;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机构章程; (5)年度报告和管理层会议记录; (6)与被审项目(机构)管理层或利害关系人 的讨论; (7)管理信息系统等。
20130105A
(五)审计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的内容 (1)预期目标实现评价的标准 (2)管理有效性的评价的标准 ——前期决策管理:决策程序、内容和方法 ——工程建设管理:招投标、合同、质量、工期 ——资金财务管理:资金到位使用、概算执行、 财务核算监督等; ——后期营运管理:管理方式、社会经济效果 2、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 ——审计风险的防范
20130105A
(四)审计方法
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效益审计的特有方法: 1、与管理层讨论(访谈); 2、调查表(问卷); 3、利用专家工作(专业技术性); 4、统计数据测算指标; 5、查阅文件资料(会议记录、决策文件等)。
20130105A
(二)初步研究(审前调查)
1、初步研究的目的:确定开展全面审计的前提 是否存在, 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依据。 2、初步研究的内容(亚审附件3) (1)被审项目的管理、实施机构及权限; (2)项目的效益目标; (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关系; (4)项目和利益关系方的内、外环境; (5)影响项目执行的限制因素; (6)管理过程和运作情况; (7)项目有关的公共资源等。
20130105A
(三)选择的标准
(3)议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程度 (包括政府和新闻媒体); (4)增值性,即节约资源或改进服务质量的空间 和潜力; (5)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包括 ——审计主体的资源和能力; ——预期效果(法定职责目标)是否明确; ——评价标准是否明确; ——收集资料的技术要求和难易程度等。
20130105A
三、局限性和风险(一)
1、被审项目或机构的预期目标难以确定 例:某医院内设自助餐厅明年亏损几十万元,审 计人员与有关人员讨论的结果如下; 医院院长: 工作效率目标 营养学家: 健康、营养目标 医院员工: 福利目标 餐厅经理: 就业目标 防范对策:尽量采用权威性的目标来源,例如: 医院管理层关于设立餐厅的决策文件; 自助餐厅的章程等。
20130105A
(二)选择的背景和步骤
(1)选择的背景 ——效益审计不属于常规审计,立项需要选择; ——审计对象众多(机构和项目)和审计资源不 足存在矛盾,选择有利于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战略规划)的需要。 (2)选择的步骤(INTOSAI) ——确定进行选择的潜在审计领域; ——建立用于选择的标准; ——确认用于选择的主要信息渠道。
1、国外的选题范围很广泛 ——英国审计署对苏格兰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服务 和收藏品的安全性进行审计; ——对入境机场口岸工作效率的审计,涉及到口 岸员工和入境旅客的人数比例、员工休病假的时 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率等; ——英国审计署对肥胖问题的效益审计,指出因 为国人体重超标,国家每年增加15亿英镑的医疗 支出,还提出了一些减少和防范肥胖的措施。
20130105A
(三)审计的主体和目的
1、审计主体:国家审计机关 在国外也有委托或聘用职业中介组织的做法。 2、审计目的: ——直接目的:经济、效率、效果性 ——最终目的:检查公共资源责任,加强人大的 立法监督; ——最终目的:促使公共资源利用效益提高。
20130105A
(四)审计范围
1、对预算支出项目审计的审计范围 (1)项目的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定目标 (零基预算) 预算支出的 可行性研究设计的目标 预期目标 专家推荐的目标 决策文件规定的目标
20130105A
三、(二)
2、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确定 (1)效益审计的对象差异很大,表现为环境、目标、 职责、所使用的资源、提供的服务、管理方式等。 (2)与企业相比,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有两种风险: ——评价指标的确定受主观影响大; ——评价结果不为被审单位(项目)管理层接受。
20130105A
20130105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