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安全用电说课稿.
板书设计
{
安 全 用 电 知 识
1.日常家用电器(见贴图) 2.电给人类带来的利弊(学生 自由回答) 3.常见用电安全事故(见课件) 4.基本安全用电知识(见课件)
安全用电
基本用电常识(2)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吹风、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 进入了家庭。使用家用电器,除了应该注意安全用电问题以外,还要注意以 下几点:
1、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 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己独自使用。 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试探电源插座内 部。 2、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煳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 开关,停止使用。 3、电吹风、电饭锅、电熨斗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 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也要注意避免烫伤。 4、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如浴室)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 不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 5、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电器在工作时, 不能将手指指向或伸入电器内。
5、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 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6、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 电。 7、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 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 8、见到脱落的电线时,千万要躲远。 对于裸露的线头,更不能用手碰。 9、电闸盒旁,危险重重。 别在电闸附近玩耍,不可随意动闸,以免发生短路,漏电等危险。 10、雨天防雷电。 遇到下雨打雷打闪,要关掉电视、音响,拔掉电源插头。
•
然后通过老师讲故事和学生小话剧表演两种 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知道两个有关由于缺乏用电 安全知识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通过讲故事和看表演
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形象了解到学习用电安全知识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这样的导入可以水到渠成的进入知识的新 授。)
自由讨论 知识新授
1.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说说这些家用电器的名称。 并且让大家说说电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2.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别发一张图片,学生 观察。图片上显示的内容都是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正确 的安全用电知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这样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而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安全用电常识的重要性。 3.学生讨论图片的内容,并请每个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拿着本组图片到讲台 上来说一说图上的人都有哪些错误。(如有答不上的学生,老师可作适当提 示。) 4.老师结合课本和图片向学生讲授本课教学内容基本安全用电常识。 5.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进行演练实践,在合作探 究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拓展延伸。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用电事例出发,通过辨析、 演练、合作探究等多种手段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和探讨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通过学习,学 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意识,在特定危急场合有自 救和互救意识。 学生在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认 真、细致、精确、严谨的的习惯,能自觉遵守安全用电 规则,自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形成相信科学,运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
二、教学内容
学生的电学知识还没有开始系统学习,用电知识处在经验阶段,用电的技能和操作有较大的 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一些用电行为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不清楚维护公共电力设施和自 身安全之间的关系。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电器充斥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小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上升,所以对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基 本常识教育,变得非常必须和迫切。本主题,学生因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高 涨,参与度高,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加以利用。 教学目标 在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 三个纬度融合,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安全用电事故案例,知道有关的安全用电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 •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运用观察、访问等办法收集、整理关于家庭、校园安全用电事故的 信息;使学生初步具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 情感目标: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用电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珍爱生命,热爱生 活。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家庭、学校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安全用 电事故对个人、家 庭、社会造成的损失。 • 2、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用电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安全教育九年级第八课
《安全用电 》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用电安全
一、教材分析:
国务院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要求,中小学要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 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 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的正确应对 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 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今天我说的《安全用电》中的内容就选自于依据《中 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由山东教育出版 社编写的《安全教育》九年级第八课。
三、教学方法
• 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 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根据教 材特点,结合学生的需要,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 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后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调查实践,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会,实现了“品 德大课堂”的教育理想。
我家有……
基本用电常识(1)
1、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的信息,遇到红色标志,应该严禁触摸。黄 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等。 2、了解电流通过人体会造成伤亡。 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如:不 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通常水也是导电的。 电器用品要注意不要沾上水,所以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如:电 视机开着时,不可用湿毛巾擦,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机毁人伤。不能用湿 手接插头,这样容易触电。 4、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木头、橡 胶、塑料不导电,叫绝缘体,这些工具可以直接接触电源,不会引起触电,可以 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
课后我来做一做
• 1.收集街道,社区内的安全用 电标语。(比一比,看谁收集得 多) • 2.自己动手设计几个安全用电标志。 • 3.向家长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反思
1、这节课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悟,从中激发学生的积极的 情感体验,思维的积极性和经验的独特性得以充分体现。比 如在“答小记者问”,“自由辩论”和“争做安全用电小卫 士”等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自 由快乐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2、教学内容是富有弹性的,既要用好教材资源,又要巧妙利 用课堂上宝贵的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并适时的进行知识拓 展。在急救处理的演练环节中,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创造 性的处理方法。教师要善于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营造个性 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要大力表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 生,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给予积极的鼓励。为每个学生展现 自己创造机会,让课堂焕发青春的生命力。
我是安全用电小卫士
老师拿出事先设计好的题卡 (有关安全用电知识的选择题、判 断题、对对碰和问答题等),依次 进行分组必答、抢答和自由辩论的活动, 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评为“安全用电小卫士”。 用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玩 中学,在学中玩,巩固所学的知识,加 深印象,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练 一 练
• • •
四、教学过程
• • • • • 1.导入 2.新授 3.练习巩固 4.小结 5.作业
联系生活 自然导入
• 首先安排小记者现场采访班上的学生关于用 电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家有哪些家电?如 果刚洗手是否可以去拔电插头?等等。(通过这样
的采访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对学生的现有 用电安全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违规操作,就可能发生触电事 故,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可以让学生先运用自己的经验演示,有的学生 会说立刻用手去拉触电者;有的学生会说应首先拨打电话呼救;有的学 生会说赶紧逃离现场;触电时很容易起火,有的学生会说赶快用水浇 灭……等等说法。这些错误的做法,教师不要指正。而是让学生通过看 视频,再讨论与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最后小组合作表演,一旦发 生触电事故,应迅速、果断、正确地进行紧急救护。根据不同的内容可 以分三个片段进行表演: 片段一:切断电源,关闭总开关或者用绝缘良好的钢丝钳等工具切断电源。 补充说明什么是绝缘良好。 片段二:用干燥的木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要注意不能用手去接触触电的 人,防止救护者触电。 片段三:向120、110紧急呼救,向医院求助,并对失去知觉的触电者及时进行人工呼 吸。 通过紧张而严肃的演练,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按自己的经验 去操作有时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灾难,我们只有相信科学,运用科 学才能巧妙脱离危险,降低损失,减少伤害,达到自救和救人的目的。